布谷老师:
2020年8月22日,《父母堂》创始人妈咪Jane黄静洁老师,作为作为“中国力量独立绘本榜”评委之一,在“绘本时期——中国原创绘本论坛”做了主题演讲:《重新理解绘本与新人文主义》。
新绘本时期来了,那旧绘本时期是什么?

为什么要重新理解绘本时期?
绘本时期与新人文主义有什么联系?
新绘本时期与我们普通家长有什么关系?
下面,就让黄静洁老师带我们一起步入新绘本时期。
大家好!
我是妈咪Jane黄静洁。
很愉快本日在长沙——我的第二故乡——来参加这次盛大的绘本时期论坛。
非常感谢吴声师长西席,卢俊师长西席的盛情约请,让我带来我对绘本时期的思考。
本日的论坛主题是:绘本和儿童友好。这个主题非常伟大,但我相信这个主题,将是中国下一个时期文化生活,最强的主流声音之一。
我有点紧张,三个缘故原由:
第一,我前面两位行业引领者吴声老师、王志庚老师讲了非常精彩伟大的,关于绘本时期的梦想、操持、方案,那我该怎么能让大家再嗨一次?
第二,另一个压力来自于湖南长沙这个城市,我师长西席是音乐家谭盾,26年前,他带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长沙对我特殊特殊特殊主要,我做了26年的长沙媳妇,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的朋友,本日又交了很多新朋友。
第三,这个压力来自我本日演讲的主题《重新理解绘本与新人文主义》。这个主题听起来彷佛有点不好理解。为什么要重新理解绘本?什么是新人文主义?这两者又是什么关系?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卢俊老师把这么难的题目交给了一个当了20年妈妈的我,以是我只管即便把这个高大上的题目讲得接地气一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磋商。
一、为什么要重新理解绘本?
绘本的“绘”字含意深刻。
在隶书的“绘”字:
左边是绞丝旁便是古人用丝线在丝绸上刺绣的动作;右边的“会”便是出用丝线会合出五彩图案的意思。
而我们本日的“绘”,便是用画笔把线条、颜色、形状、故事、感情和爱汇合在一起,这便是绘本。
绘本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动人的天下。
“绘本与儿童友好”这个主题太打动我了。我在美国留学时住在纽约,纽约曼哈顿是一个岛,我住在靠西边的一条街上,顺着这条街,分别往东、往西、往南、往北走十条街,每条街上都会碰着到一个沙坑。
每个星期天下午,年事大一点的孩子都要出去做运动,年事小一点的孩子会到沙坑里去玩沙,这样的沙坑任何社区里都有,这样的社区就叫“儿童友好”。
在中国,我们没有沙坑,但我想绘本便是我们沙坑,我们的“绘本时期”便是沙坑,便是“儿童友好”。
回到本日的主题,为什么要重新理解绘本?这要从旧绘本时期提及。
小时候,我妈妈没有给我读过绘本。最近我跟我的母亲谈天:
“我记得,小时候你整天给我念一本书叫《石头记》(别号《红楼梦》)。”
她说:
“由于我们没有绘本。”
在西方,绘本已经有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了。绘本出身于19世纪后半叶的西方国家,间隔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韶光。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DK出版公司出身,驱动了读图时期的到来。
如果你们去到欧美的任何一个有规模的城镇,你都会创造两个最美好古典的建筑:
一个是火车站;
一个是图书馆。
我80年代到纽约,我大儿子90年代末出生在纽约,他的童年恰好是西方绘本时期特殊茂盛的年代,以是,他的儿童光阴是被绘本故事包围的。
既然绘本已经涌现了这么永劫光,为什么在本日,我们要提出“新绘本时期”,并且要重新理解绘本呢?
我们常说,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实在,古登堡印刷机的涌现,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真正驱动力。
由于印刷机的遍及,知识开始大规模给人赋能,让学习、读书变成了普通民众都能够享有的,而不是像再早以前,只能是顶层的一小撮人才读得起书、学得到知识。
它让书、报纸、媒体没有脚就可以走进各家各户。
如今我们进入信息化、数字化年代,我们阅读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学者尼尔·波兹曼曾经写过“媒介批驳三部曲”。
这三本书,归根结底的意思便是,“文化向技能屈膝降服佩服”。他在这几本书里,讲的紧张便是,文化在跟技能对抗的时候,显得很无力。他说,在电视刚涌现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鄙视电视。比如啊,《知音》杂志的编辑,比在电视台事情的人更有优胜感。
但是,电视一边被鄙视,一边降服了报纸杂志,一度成为风光无两的传播媒介。
但同时,电视的涌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刷机文化。说白了,便是由于电视的遍及,人们开始更方向于看视频,看书、看笔墨的人在减少。
到了本日,技能强力推动的互联网,再一次向文化发起了寻衅。互联网比电视,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就像一个充满了毛细血管系统的强大网络,把我们牢牢地包裹了起来。
再看看文化,已经彻底向技能屈膝降服佩服了。
2007年,我带着两个孩子返国。那时恰好遇上新浪博客的年代,本日新浪母婴卖力人晓莉老师也在场,当年我写博客,一个星期写一篇,后来到了微博时期,微博只让发140字,那人们就不写长文章了。
抖音只许可发60秒短视频,那就好几亿人都去拍50多秒的小片去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坚持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呢?还有多少人对付信息的输出,把纸质图书、报纸、杂志作为第一媒介呢?
你看,文化已经从抗争,走向了迎合。
那迎合跟本日的论坛主题是什么关系?
我们就要来一起看一看,除了文化在技能面前低头了,人在技能面前发生了什么变革。有的人会想,技能发展到现在,像人工智能啊,大数据啊,这不是都在为人考虑吗?
技能更懂我们了啊!
我去淘宝上搜个产品,它就会给我推送好多类似的产品。
我在抖音上刷美食,它就会连续给我推美食。
像这样的做事现在有很多很多,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都装了几十个不同的做事软件,我们每天都被这些“知心”的做事包围,而且,我们很多人也都非常享受,或者说,跟这样的做事友好相处。
短视频也一样,我也在考试测验做抖音,做抖音的时候我去听了一堂课,没听完,但是我听到了一个非常主要的:为了让抖音系统知道你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你就要去常常的看这个行业专家的短视频。
我就开始看张丹丹老师的短视频,看王小骞老师的短视频,看完往后我的短视频永久出来都是这两位。
但是我刚开始做的短视频有3分钟那么长,我们的编辑说:“黄老师,你后进了,你这么长的视频没有人看。”
为了迎合时期,现在我的短视频基本上都能做到40秒钟了,我在迎合好的还是坏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清楚的是:我要去迎合,由于我要生存。
二、新人文主义和第一我
回到我的演讲主题——《重新理解绘本和新人文主义》。这里有一个词,叫人文主义。这个词啊,听起来很像从殿堂里走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文主义,我们来一起做个测试题。
请你给以下这四种音乐的利害进行一个排序。你认为哪种音乐更值得被尊重?
A.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B.查克·贝里的一首摇滚乐
C.非洲原始部落的合唱
D.狼嚎
好的,选好你的答案!
记住别忘了。
如果你以为只有A才是好的,那你可能是一个有着进化不雅观念的人文主义者。
如果你选D,证明你的思维不因此人为中央的,是个万物平等不雅观念的持有者。
如果4个你以为都可以选,那你是一个有着传统不雅观念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每个人的体验都是平等的。
ABC这三个答案里的音乐,都被收入了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带着的唱片中,作为送给外星人的见面礼,都堪称人类文明的经典。
这道选择题实在很有来头,是来自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的一道选择题。
实在,不管是什么人文主义流派,它的实质都不难明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便是“以人为本”。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真的知心为我们吗?是人文主义关怀吗?表面看起来,彷佛是的,由于都在为我们着想啊,乃至都想到我们的前面去了。
现在的我们,实在都有两个“我”。
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为“第一我”和“第二我”。
第一我,便是原来的那个自己。
第二我,便是技能驱动下的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造就的那个“我”。
由于技能的日趋强大,这个第二我,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壮。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他由于做新媒体去刷抖音,无意中看到了一类美女对口型唱歌的短视频,从她内心来说,这当然不是她认为有代价的信息,但是,由于在短视频勾留的行为发生了,抖音就开始持续给她推送同类短视频,结果,怎么样?
她居然一段韶光以为这类视频也有点意思,就像大脑被催眠了一样,混混沌沌地掉进了一个信息坑。
大家创造了没有,这个场景多么像一部电影,便是《头号玩家》,很多认识贫民大规模滞留在虚拟天下,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他们都是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副产品。
以是说,当算法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二我越来越强壮的时候,第一我就被无知无觉地吞噬了。
如果没有觉察的力量,那很可能吞噬会持续、长久地发生,让第一我连再次跑出来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算法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强大第二我面前,就连我们成人都难以抵御,更何况是孩子?!
你可能会认为,抖音、淘宝,这些用的都是成人,迷失落也是成人的迷失落。我们可以不让孩子打仗这些。好,那让我们来看看,在算法和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孩子是若何的。
有一项针对学前儿童利用电视产品的调查:
受访家庭有三种以上电子产品的有39.3%;
有38%的儿童有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
有26.6%的家庭儿童一次利用电子产品的韶光至少一个小时以上;
还有超过4.7%的家庭,儿童一次利用电子产品的韶光至少在2个小时以上……
本日在场的,我听说很多都是人都是有孩子的,大家可以比拟自己家的情形,是不是数据比例把这项调查还要更高?!
这项调查还显示:
有54.4%的孩子紧张看视频、听音乐;
11.2%的孩子在玩游戏;
只有4%的孩子是在进行网络学习。
对付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儿童来说,暴露在这样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推动的互联网,第二我对第一我的吞噬,已经在进行了。
这样的影响要远大于很多家长的困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爱看书,就喜好看手机、看pad。这绝不仅仅是个习气养成的问题,深层来看,是自我的迷失落。
怎么办?进行绘本阅读吧!
前面我们讲过了,绘本是印刷机发明之后出身的。
几百年来,绘本里沉淀和记录了大量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思考、纯洁和美好。
这便是为什么,就算是我们成人,在看绘本的时候,依然会被绘本中的那些情节、画面所打动,会生出来一股发自内心的美好、宁静。
而绘本中的人类聪慧、美好品质,通过儿童的不雅观察、思考、判断、接管,尤其在孩子的低龄段,会对他生平代价不雅观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浸染。
以是说,我们越早给孩子绘本阅读,越有可能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感知,形成敏感度,形成判断力,而这样的过程,可不仅仅是读几个故事,认识几个字,这是在帮助孩子抵御第二我对第一我的吞噬。
三、在未来,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好了,刚才我们说了很多技能的“坏话”。
技能坏吗?不!
在这里,我并非是要反技能。从古至今,技能的发展,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潮流,而且我们也的确由于技能享有了更美好的生活、更安全的环境。
也正是由于技能,本日,儿童阅读上呈现出来了全新的可能。
本日的绘本已经不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绘本,也不是半个世纪之前的大略读图。
再看看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工业化追赶了西方几百年,而且又迅速叠加了信息和智能化的进程。这比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所预言的第三次浪潮更为迅猛。
投射到儿童阅读上,全新的阅读涌现了有声、触控互动、视频融媒体、AR/VR沉浸式阅读,这些一股脑地来到孩子们身边。
这些阅读新办法,不单是让阅读的定义丰富了,让阅读不仅仅是眼睛看,还可以让耳朵听,手触摸,乃至鼻子闻,都参与进来。
还被丰富的是,阅读的场景。
阅读不再是捧本书,坐在书桌前,阅读被更多地嵌入生活。比如,孩子们可以在车里听绘本,可以带上一个vr眼镜身临其境在一个绘本故事里,可以用手触摸屏幕跟绘本故事互动,得到反馈和奖赏。
现在,我们还可以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能,为孩子们供应定制化的阅读办理方案。
我就研发了一个给孩子的阅读做事和评价的平台——小阅迷。
这都是技能为儿童阅读的赋能,让孩子能从适宜他的阅读入口进入这个无边无涯、残酷多彩的阅读大天下。
赫拉利提出,在未来,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这里的体验,便是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各种觉得、感情和想法。所谓敏感度,意味着,我们不能光有经历而不重视体察自己的体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许可这些体验来影响自己,乃至重塑自己。
在未来,缺少体验感和敏感度的人,将是新的认知难民,是一种新的无知。
也便是说,在未来数字和智能文明时期,一个真正的文明人,一定要能长于体察各种细微的觉得,否则便是个无用之人。
而绘本正好是带着几百年人类的文明,给儿童供应了一个体验未知、体验美好的文化大天下。
四、新技能X新场景X新阅读=新绘本时期
新绘本时期,是重新授予智能时期,人类代价的精神源泉。
我们可以用从19世纪以来,积累的丰富的人类体验的大凑集——绘本阅读——来重新保护那个面对着寻衅的第一我。
在新的技能和场景的驱动下,让孩子们更好地去感想熏染,我们祖辈以往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未来即将发生的新体验,这会让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知识、有体验能力、有感想熏染力、有自己的主见的人,我们才能抵挡算法和数据掌握的第二我,担保我们在技能赋能的超级时期,依然存有人的代价。
并且,在互联网时期,人们的共识被部落化之后,可能重新形成的新的共识。
这也是我想在本日,跟大家磋商的如何重新理解新时期下,人文主义的“以人为本”。
本日,有幸和在座朋友一起共襄盛举,一起为绘本时期共同发心发力,共同拥抱这个全新的绘本时期,我希望这个时期从本日的长沙发起,以更强的力量助推十几亿中国同胞共同编织这份伟大的儿童阅读奇迹之网。
如果你已经身在个中,我和你一起深感光彩,如果你还没有加入进来,那么我送给你加缪的一句话:对未来最大的年夜方,便是把统统献给现在!
为什么要送给大家加缪的这句话,由于在我20岁时,我用法语读完了他的《异域人》,今年我15岁的儿子用中文读完了这本书。
我们两个人通过一本书相遇在了一个空间。
我跟我儿子说:“儿子,你比妈妈提早5年碰着了加缪。”
他很冲动。
我儿子不是被算法发起去读加缪的,他是自己找到加缪的,难道他是真的自然碰着的吗?
我以为可能是,但是一定有我和他爸爸的成分,在过去15年里,把我们的气息,我们的人文关怀,我们的爱好,我们的感情,一天一天无形地通报给了他,以是他会碰着加缪,而不是碰着算法推给他的那一位。
以是我想把加缪的这句话轻微修正一下,献给所有的爸爸妈妈:“如果你想把最好的献给你的孩子,请你最年夜方的和孩子进行阅读。”
末了,让我们一起拥抱一个值得期待的未知而美好的未来!
黄静洁
中西合璧亲子教诲专家,著名音乐家、指挥家谭盾夫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冰心儿童图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