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包含了所有产品信息,但总觉得卖点不足突出?
文案怎么才能突出卖点?实在,小学语文课请教会了我们一个根本技能:句型转换。
我们常说的陈述句、主动句、被动句等等都是句型。而句型转换便是:在不改变意思的条件下,通过变革词语的组合办法,达到强调某个信息的浸染。

那么如何通过句型转化强调卖点呢?
1.产品只有一个卖点
当人们阅读网页时,把稳力实在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会特定的集中在某一个「视觉热点」上。比如搜索引擎的热点在搜索框附近,电商网站的热点在产品信息上。
日常生活视觉热点也比比皆是。比如,与视平线平行的超市货架商品比较于货架底部或顶端,更能得到顾客的把稳力。
同样,人们对文案的把稳很像对视觉场景的把稳:一个句子也有热点。句子的「热点」便是句首。举个例子:
几只斑点狗在花园里。
花园里有几只斑点狗。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义完备一样,唯一的差异便是通过句型转化改变了主语。而主语就能起到明确读者该当关注什么的浸染。仔细感想熏染一下这两句话在视觉上产生的细微差别。第一句的焦点是斑点狗,你脑海中的画面可能是几只在玩耍的狗 。而第二句,脑海中浮现的场景是花园。
也便是说,你希望消费者关注什么信息,就把这个信息放在句首。
加多宝为了强化饮料具有预防上火的功能,文案会说「怕上火,喝加多宝」而不是「喝加多宝不怕上火」;
立白为了让消费记住洗衣不伤手,文案是「不伤手的立白」而不是「立白洗衣不伤手」;
阿芙精油的品牌策略是将阿芙打造成精油品类的代名词,以是文案是「阿芙便是精油」。
同样的技巧在标题中也常常被用到。
「偷猎者杀去世了大熊猫」就不如「大熊猫被偷猎者杀去世了」,由于比较于偷猎者,国宝大熊猫更有***传播代价。
反之如果猎杀者更有***代价,那就该当把猎杀者提前,「7岁女童徒手打去世一只鹿」就比「一只鹿被7岁女童徒手打去世」更吸睛。
实在,人们在日常互换中都会下意识的选择精确的句式,我们可能会说「天呀,他被蛇咬了」,而不会沉着的说「一条蛇咬了他」。
总结:主语是一句话的「热点」,通过句型转化,把你希望消费者记住的信息放在句首。
2.产品有多个卖点
如果文案须要表达二个以上的信息,那么如何选择句式呢?本日先容一个技巧:条件假设。
条件假设:当人们思考或者处理事情的时候,会主动相信人、事、物的关系就像「条件」中所说的一样平常,然后凭这些假定去设计自己的思考方向和行为。
举个例子:
发卖员正在向你推销家具:
“XX家具品质很高。”
“你也能买得起。”
他实在表述了XX家具的两个卖点:品质好、你买的起。你有两次赞许或者反对的机会(品质真的好吗?我真的能买得起吗?),虽然你可能不会真的说出口。
但如果他这样说:
“你当然能买得起高品质的XX家具。”
这里只用了一句话,而不是先后两句,但仍旧表达了同样的信息。这时候你可能只会对「买得起」的辞吐单独提出见地,却下意识的相信了家具的高品质。由于在第二句的语境中,家具的品质已经变成了一个「条件假设」,你正在延续这个假设进行思考。
根据「条件假设」事理,如果产品有两个卖点,我们就可以合并两句文案,并把个中一个卖点作为条件假设。
比如,文案须要表达XX吸尘器两个卖点:吸力大、噪音小。如果大略的罗列卖点,文案是这样的:
1.直流双电机,澎湃吸力
2.真正静音,噪声低至60DB
XX吸尘器
消费者彷佛很难相信这两句文案。现在我们利用「条件假设」,合并两句文案,并把大吸力作为条件:
更澎湃的双电机,却只有60DB的噪声
XX吸尘器
没有添加任何新信息,只是将两句文案合并成了一句,并且将「双电机」作为条件,预设了双电机吸力更强大,使之具有天经地义的意味。一个基本款的条件假设文案就完成了。
分享一些成功案例。
坚果手机两个卖点:性能强大、颜值高。文案「俊秀的不像实力派」在你可能质疑是否俊秀的时候,下意识相信手机性能「实力派」。只管手机实力派是整段话中捎带提的,却极具说服力,这是由于文案将“实力派”设定为假设的条件。
小牛电动车两个卖点:静音、高颜值。文案「不露声色,却抢尽风头」。「不露声色」便是一个条件假设。当你在质疑小牛是否可以真的让你抢尽风头的时,很可能已经默认了不露声色(静音)的卖点。
总结
如果产品只有一个卖点,那么主语是一句话的「热点」,通过句型转化,把你希望消费者记住的信息放在句首。
如果产品有两个以上卖点,将两个短句合并成一个复合句,并设置个中一个信息为条件假设,使其具有一种天经地义的觉得。
作者:周得狗,"大众号:火柴营销实验室。
本文由 @周得狗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