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里下河地区特殊是兴化作为全省的大公园来打造,培植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开拓了新视野新思路,也支配了新课题新任务。”泰州市委布告曲福田说,泰州将全面瞄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新模式,将生态上风转变为经济上风,加快把里下河地区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诗意栖居大公园、水韵江苏新样板。
发力“生态+”,
让“锅底洼”变成“聚宝盆”

泰州里下河地区是江苏中部的 “锅底洼”,是全省“1+3”功能区划分的关键节点,涵盖兴化全境及姜堰8个州里,有20多个湖泊湖荡、1万多条河流,形成“七分地、三分水”的格局。
“培植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兴化加快绿色崛起的最佳机遇。”兴化市委布告李卫国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兴化最大的上风和最强的王牌。兴化拥有霸占土总面积1/5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和1/4的水面,湖泊湖荡数量占里下河地区一半,家当根本契合生态经济示范区哀求。
放大“生态+”, 兴化力推国家生态文明培植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里下河湿地公园等五大“国字号”创建,打造标识性特色上风,让“锅底洼”变成“聚宝盆”。西北部湖荡湿地生态修复最先启动,大纵湖、得胜湖、平旺湖、徐马荒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履行,已投入4亿多元用于退圩还湖拆迁。退圩还湖后,这里的自由水面将扩至153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将规复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致力于“护好生态”“种好风景”,兴化着力发展品牌农业、举动步伐农业和不雅观光农业,走出一条生态富民小康路。今年4月,兴化入围全国休闲农业和村落庄旅游综合发展实力十强县。通过放大垛田农业系统这一环球主要农业文化遗产效应,千垛菜花、水上森林、万亩荷塘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越叫越响,兴化全域被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进行整体方案培植,发展村落庄旅游成为增加农人收入最快、最多的路子。统计显示,兴化已有2000多户农人参与生态旅游接待,仅田舍乐就有11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
“我爱溱湖风光好,地上的花草空中的鸟,空气新鲜湖水清,白鹭灰鹭喳喳叫……”这首由姜堰溱湖船娘徐五林自编自唱的泰州民歌,唱出溱潼的美景,也唱出旅游业给当地农人带来的美好生活。仅溱潼古镇旅游业,近年来就已带动就业1万多人,农人年均增收4000多元。
倒逼转型,
园区家当追求“绿色GDP”
7月初,姜堰区对1059家重点企业开展环保信用五色评价,个中玄色等级3家、赤色等级38家。环保信用“五色榜”,是姜堰倒逼企业绿色转型的新招,将作为银行授信的主要依据。对被评为“赤色”“玄色”等级的企业,要加收污水处理费和提高电价标准。
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早就提上兴化、姜堰开拓区这两个省级生态工业园的议事日程。污水集中处理、热能集中供给、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在兴化、姜堰各个特色园区随处可见,彰显出“水绿一体”的生态景不雅观特色。
占兴化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不锈钢家当,也在悄然嬗变。随着新源公司建成投产,不锈钢表面处理中央的40条酸洗生产线全部投入运行,其环保水平在海内同行业领先。戴南镇关闭了南北污水处理厂,70多家作坊式小型酸洗厂、362家烘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兴化共关停养殖场(户)1650家、化工企业24家、砖瓦企业31家、燃煤锅炉350家。与此同时,康健食品家当不断变“长”变“粗”。园区建成投产的38家企业中,仅国家级农业家当化重点龙头企业就有8家,紧张涉及方便食品制造、脱水蔬菜、啤酒麦芽、奶业制造等门类,拥有中国驰名牌号4个、国家级科技孵化中央1家,产品海内市场霸占率达42%。
创新机制,
“一盘棋”引领差别化考察
9月5日,博一食品公司,新建成的两条“跑跑”即食食品生产线正在试产。公司总经理高波见告,企业虽然不在李中镇,却是该镇招引到兴化开拓区来的,市里的考察都有镇里的“份”。
9月7日,在环保部向社会公示的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培植示范市县初步名单中,泰州市姜堰区名列个中,江苏共有5个市县入选。瞄准里下河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泰州率先出台生态红线区域州里差别化考察办法,加快工业企业向开拓园区“飞地”集中,区域内80%州里被确定为适度发展和限定开拓区域。
兴化对西北部划入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的李中、沙沟等6个州里,弱化招商引资和GDP考察,强化生态账、长远账。在差别化考察办法中,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保护与培植、人居环境改进及环推荐措步伐培植与长效管理所占权重超过考察分值的60%。市里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对生态旅游、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以奖代补”。
姜堰将里下河地区的溱湖旅游度假区、淤溪、沈高档纳入考察范围,重点从绿色发展、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培植、家当循环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考察,把州里发展勾引到生态优先、错位竞争轨道上。该区大力履行“环境立区”计策,15个镇街全部得到国家生态镇命名,5A级溱湖景区创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区创建已通过环保部考察验收。
生态优先“一盘棋”,多元化共建绿色发展新机制逐步形成。泰州市市长史立军说,今后还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率先构建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行政管理机制、考察机制、生态评估和绿色发展评估制度。
秉持“把最好环境留给群众,把最好资源留给后人”的理念,泰州里下河地区突出“水”“绿”“垛”“土”“文”5个关键元素,勾勒沿河而居、傍水而建的村落庄肌理,重塑水清岸绿的水乡风貌。8月下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超等11位专家会聚泰州,为泰州村落庄复兴出谋划策:“水是泰州村落庄的命脉和灵魂,建好特色田园村落庄必须捉住‘水命脉’,做好‘水文章’,创出特色,打出品牌,就会独树一帜。”(顾介铸 赵晓勇 刘宏奇 王 飞 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