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德国大力发展电气工业。例如在电子工程领域的西门子公司(Siemens)和德国通用电子公司(AEG)率先开始了电气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并推动了德国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造以及电灯和电话等照明系统的遍及,从而使德国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例如,在1870年到1913年期间,德国电报机构从2405个增加到了38509个,电报线路里程从81840公里增加到了1863600公里。到了20世纪初,德国的电话系统在世界上也处于压倒一切的地位。在1912年时,德国的电话线里数将近法国的3倍,单线达到5倍,电话设备超过法国4倍,德国人在电话上的交谈相称于法国人的7倍。
因此,电气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改进了德国工业领域动力分布不敷的状况。特殊是电讯奇迹的培植不仅推动了德国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近代德国经济繁荣的一个主要成分。
与此同时,化学工业也成为了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一项主要家当。为了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须要,德国工业界投入了大量的人才、资金和技能对合成染料、人造橡胶、煤焦油、石油、新药品和拍照器材等领域进行综合开拓和利用,并终极取得了巨大造诣,使得德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建立了强大的当代化学工业,并取得了近乎垄断的地位。与此同时,德国化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出来。个中最具代表性的化工企业有巴斯夫公司(BASF)、阿克发公司(Agfa)和拜耳公司(Bayer)。

例如在1865年到1900年里,巴斯夫公司从一个只有30名工人的小企业发展到了拥有6000多名职工的大公司。到1900年,天下所用染料的4/5出自德国。德国化学工业部门的工人数量从1861年的26600人增至1907年的172000人。在1911-1913年间,虽然化工企业仅占工业生产比重的2.3%,但是发卖额就已经达到了24亿马克,占到了出口商品的10%。因此,这些新兴的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为德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特殊是到了1913年,德国的第二家当在社会生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了45%,就业人数达到了37.9%。这些新兴家当的崛起和发展不仅使德国的工业生产更加多元化,更为主要的是供应了大量的事情岗位,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