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兴趣发展成奇迹的人
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可是

当“兴趣赢利项目”
来拍门时
我们还是要三思而行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居民黄女士是一名手工活爱好者,她做的小作品还常常得到家人朋友的称颂,于是DIY小手工就成了她平日在家时的紧张消遣办法。 近日,黄女士看得手机某群聊中发来一条:“在家做手工活兼职,组装笔2毛至5毛一支、串珠5毛至5元一串、玩具3元一件”、“厂家免费供应原材料,操作大略,多劳多得”,黄女士立即心动了。做着自己喜好做的事情,顺便还能把钱给赚了,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黄女士主动添加了对方好友,大略讯问后,按照对方的步骤,下载了专用的“代加工登记系统”APP。 在填写了一系列个人信息资料后,APP提示输入“银行卡号”。虽然有点迷惑,但是猜想可能这是发放酬劳的须要,黄女士如实输入了。 之后,APP连续提示哀求输入“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此时,黄女士创造不对劲,回忆起社区民警沈警官曾经上门给自己宣扬过“验证码”、“密码”绝对不能供应给外人,这人该不会是骗子吧?就在黄女士犹豫未定时,对方却在不断敦促。 此时,黄女士决定还是先向社区民警沈警官乞助。 果真,经由民警的研判剖析,这便是一种电信网络诱骗的常用手段。 所幸,在民警的劝阻下,黄女士删除了该APP并将对方拉黑,没有遭受经济丢失。 广大市民群众不要轻信网上的兼职小广告,探求兼职事情务必擦亮双眼,要到正规的招聘、中介平台,并签订详确的劳务条约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柄。 警情通报 上海市公安局推出17项便民方法 全力防控疫情支持做事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公安开展新一轮“砺剑”集中打击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