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箱有两万封未读邮件,手机里有三万张照片,条记本电脑上此刻开着18个浏览窗口……各种电子设备里充斥着大量凌乱的数码文件,让人不知所措,也彷佛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种常态。最新研究表明,在事情和个人生活中累积下来越来越多却不愿意删除的“数码囤积”,和真实生活中的乱堆杂物一样,会让我们压力倍增。听说,“数码囤积”还会造成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有时找到须要的邮件比登天还难。
“囤积癖”这个词,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在大城市,有些街坊常将没用的废报纸、废品、衣物等通通留在家里,日积月累东西堆积如山,有些还发出气味影响邻居。这一类行为,生理学上称之为强制性储物症,属于生理疾病。据统计,在美国就有100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其成因大多跟老年痴呆、烦闷,以及生活遭受重大挫折有关。
而数码囤积则属于电脑、手机、互联网时期的新兴征象,其定义是“毫无意义地囤积数码文件,终极导致压力和混乱”。算不算生理疾病,专家们尚未给出结论,但照此标准,我自己绝对是个数码囤积症“患者”(此时此刻手机电子邮箱显示未读信件有2.3万封之多)。当然,跟传统的实物囤积比起来,数码囤积不影响他人,不妨碍生活,是否算“癖”,也要看囤下的海量信息是否给你造成焦虑等生理压力,从这一点上说,我还未“病入膏肓”。

像大多数人一样,囤积数码文件,最紧张的缘故原由是总想着留着总用得着,删了,万几次再三想找就不随意马虎了,还不如囤着。再说了,囤积数码文件本钱也低,文件的储存和掩护本钱,紧张是由电子邮件供应商和各种网络储存平台在消化,对付用户常常是免费的。这跟你在大城市买房,几万块一个平方米,囤东西即是实打实为用不着的物品还月供不一样。就算你为了囤***、电子书家里买N块大容量移动硬盘,相对付电子资源的容量、对事情的主要性、为生活带来的乐趣,硬件上的投入性价比是很高的。
像我这样拥有10多块500G以上移动硬盘的重度囤积者,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麻烦的话,唯一的麻烦便是有时找起来的确头痛。听说,网络时期人们的影象办法跟过去比较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革。过去的人影象信息本身的要点,也便是“它是什么”,而现在的人则更方向于影象知识和信息的位置和获取办法,换言之,我就不用记这个信息本身是什么,关键在于我如何找到它。这个主要的改变,要拜网络和搜索引擎所赐。即便如此,对付未联网的个人储存信息的搜索办法,说实话至今好用的工具不多。
因此,数码囤积症带来的问题,我以为依然要靠技能来办理。只要能够让人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就算文件夹从不归类,乱成一团,我以为也没太大问题。我倒以为,像我这样几万封邮件没点开,比某些人看到微信涌现信息提示小红点不消灭红点睡不着觉要好得多。是不是囤积,算不算垃圾,有点像幡动心动之辩,太过介意生理学家们的定义,反而庸人自扰。反正对我而言,“硬盘坏了”比“电脑桌面太乱”,更具杀伤力。只希望软件公司和开拓者在人机界面上做一些调度,不要随便把不须要、没看过的文件定义为“垃圾”(叫“沉睡文件”“冬眠文件”都行),令人徒增压力。 □ 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