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烟广受年轻人追捧,而号称“安全上头”“合法上头”的“上头烟”顺势披上伪装,在年轻人社交圈中广泛传播。“吸一口飘飘欲仙,安全上头无隐患……”类似的宣扬口号在社交朋友圈悄然涌现,再配上吞云吐雾的画面,“上头电子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购买。事实上,导致上头的紧张身分合成大麻素,已于去年7月被国家正式列为毒品进行监管。
据先容,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有别于传统毒品大麻,其作为化学合成类毒品频年夜麻更随意马虎上瘾,依赖性更强,对人体的危害性远超大麻。一瓶普通的电子烟油本钱只有几十元,然而,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添加入普通烟油后,售价每每会翻十多倍,乃至更多。电子烟油由于便于运输及吸食,已成为合成大麻素最紧张的载体,吸毒贩毒群体将其称为“上头烟”,并流传宣传吸食“上头烟”属于“安全上头”“合法上头”,勾引乃至诱骗毒品戒备意识不强的群体吸食。
值得关注的是,社交平台、快递、“闪送”等正在成为贩卖新型毒品的紧张工具。

此外,“上头电子烟”外不雅观与普通电子烟相差无几,快递员无法靠肉眼分辨,且存在邮寄过程中未负责核验身份等情形,增加了公安机关事后追查毒品来源的难度。
更有甚者,一些快递小哥禁不住利益诱惑,充当起毒品流利的“二传手”。这不但扰乱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秩序,对吸食者的身心康健造成严重威胁,也为电子烟行业带来了新的乱象。
“上头电子烟”,是毒不是烟,整治莫手软。辩称“上头电子烟”是烟不是毒,或者狡辩不知电子烟中含有合成大麻素,这些都是犯罪嫌疑人落网后常见的托词。他们每每具有吸毒劣迹、吸毒成瘾认定乃至毒品犯罪前科,且多为“以贩养吸”型贩毒职员。只管这些嫌疑人多辩称自己绝不知情,侦查机关仍能结合社交软件谈天记录、购买者证言、被告人供述等证据推定,其具有明知是毒品而予以贩卖的主不雅观故意。
严厉的事实告诫人们,对新型毒品犯罪的管理,不仅要依赖事后打击,关键还在于事前预防,“治未病”。2021年10月20日,最高公民审查院向国家邮政局发出主题为“强化寄递安全监管”的“七号审查建议”,目的就在于切实强化寄递安全监管,促进寄递行业康健持续发展。
值得把稳的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履行,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发卖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任何烟草口味以外的电子烟将不属于合法发卖的电子烟,社会"大众年夜众应该予以当心,充分认识到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的危害性,“上头电子烟”,是毒不是烟,必须洁身自好、自觉阔别,对“上头电子烟”武断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