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价格实惠
又避免了摧残浪费蹂躏
不少上海人都爱买临期食品

有人还以为:
这表示了上海人
“会做人家”的好品质
位于四川北路上的新海食品商城
便是许多姨妈爷叔心目中的
淘货圣地↓
天猫超市卖38元一瓶的意大利橄榄油
这里只卖10元
天猫14元一听的德国黑啤
这里10元能买3听
切实其实价格大跳水!
来这里的顾客
基本上都背着比较大的包
有人还拖着大略单纯拉杆箱
不少人专门从郊区乘公交来淘货
即便到了中午饭点
人依然相继而来
而在电商平台上
也能创造大量临期食品
凭借着与原发卖价格的巨大差距
很多消费者专门来淘↓
原价8元的果汁饮料,现价1元;
原价15元的薯片,现价15元3罐;
原价16元的入口巧克力,现在12元3块;
原价超过50元的入口食品
现在以“盲盒”形式发卖
15元包邮……
那么,便宜大碗的临期食品
到底能不能买?
本日,“上海疾控”在其官方微旗子暗记上
发文详解↓
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应标示产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反食品摧残浪费蹂躏法》规定:超市、阛阓等食品经营者应该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讨,对附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殊标示或者集中陈设***。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哀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能干提示。
临期食品会危害康健吗?
关于临期食品可能危害康健的传言时有耳闻,如“临期食品存在质量问题”,“长期食用临期食品会有害康健”等,让人对其心存抗拒。
但大家仔细看看这些,厂家借着临期食品的名头发卖过期食品被罚,随意变动临期食品保质期、包装破损、山寨产品等等,这些与食品本身是否临期没有关系,而分明是不符合哀求的食品。
如何判断临界期?
各地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临期食品有消费提示,如此前公布过“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给大家作参考:
1.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2.标注保质期6个月-不敷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
3.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敷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比如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
4.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敷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5.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敷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点心等。6.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品、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
购买临期食品
要把稳什么?
1.正规路子购买,把稳“验货”
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只管即便选择正规超市或商店。购买时检讨食品包装,确保无破损、无胀袋、漏气等征象。同时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确保在保质期内。
2.合理适量购买,避免摧残浪费蹂躏
不要由于价格实惠就一次性购买太多,打算好在保质期内实际会消费的食品的量,如果来不及吃掉,反而随意马虎造成摧残浪费蹂躏。其余,很多在售的临期食品都是零食类,虽然易于保存,但热量较高,吃多了随意马虎“长肉”。
3.关注食品属性,适当保存
有一些食品保质期较短,如鲜牛奶、肉类等,须要冷链保存,如果购买此类临期食品,建议消费者在关注保质期的同时,也要按照食品的保存哀求进行存放,以免提前发生变质等情形。
此外,还有网友迷惑
保质期与临界期的差异?
“上海疾控”也给出了回应
↓
“临期”指提醒消费者快到保质期啦,可以合理安排食用韶光,很多食品保质期较长,买回家屯着有可能会忘却的,像鲜牛奶,7天的保质期,还剩1-2天也算临期哦。
看到这里,你都弄清楚了吗?
你购买过临期食品吗?
留言说说吧!
东方网综合上不雅观***、上海疾控、网友评论等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