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 施燕芬、许璧端
文丨许璧端
编辑 | 江倩君

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生鲜电商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生鲜电商赛道再度风起云涌,各大互联网巨子纷纭加码。生鲜电商以其快捷便利的上风深受消费者喜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生鲜超市和菜市场依旧是生鲜购买的紧张渠道。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约2.04万亿元,生鲜电商行业交易额为1620亿元,线上渗透率约为7.9%。在融讯伟业的创始人韦平看来,生鲜零售的线上分流并不明显,这是出于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希望鲜度与品质哀求高,时效性上则哀求快。”而这些正是线上生鲜消费场景的短板,加之线上平台高额补贴的引流形式并非长久之计,且用户的习气不易养成。因此线下仍旧是消费者购买生鲜的主沙场。
但面对快速发展的生鲜电商的冲击,线下生鲜零售商如何降本增效,为顾客供应更好的购物体验,成为在这场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的关键。融讯伟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用自主研发的“AI生鲜视觉秤”,希望帮助线下商超“告别称重”。
人工智能升级人工称重融讯伟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讯伟业”)成立于2016年,聚焦实体店收银痛点,先后研发了手机自助购物系统、自助收银机、烘焙AI自助收银、以及新一代AI生鲜视觉秤,通过AI+大数据赋能线下零售,实现智能化升级。
创始人韦平有着20余年零售行业履历,对线下零售的场景与痛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传统商超生鲜购物涉及四个步骤:装袋、称重、封口、贴价签,而这些步骤都是本钱花费性的事情,“且顾客须要在称重台、银台二次排队”。AI生鲜视觉秤则通过在收款机上外设一个视觉秤,实现生鲜等非标品无需称重,直接银台结账,办理了困扰商超已久的人工称重痛点。
AI生鲜视觉秤(图源:融讯伟业)
韦平算了一笔账,每减少一个人工秤台,每月就可以节省1万元旁边的经营本钱,这当中包括人力本钱、电子价签秤、价签纸、塑料袋等设备和耗材本钱。同样顾客不须要称重台、收银台两次排队,购物更省心。韦平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不雅观的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的经典场景”。韦平先容,采购该产品的上线门店目前复购率高,深圳天虹、贵州协力、北京大星发、超市发等互助商家所有门店陆续全部利用AI生鲜视觉秤,这也解释了AI生鲜视觉秤切实的办理了商家痛点,代价也得到了商家的认同。
从称重台到收银台:技能上的超过由于创始团队由深耕商超的零售专家与打算机视觉专家组成,融讯伟业在产品设计和痛点捕捉乃至到场景落地等方面具备更多的上风。为了实现“让生鲜产品像标品一样银台结账”,融讯伟业选择将称重台和收银台结合的路径。然而,这是一条最难的实现路径,由于在收银台,意味着对AI生鲜视觉秤的识别速率、准确率以及稳定性都有着更高哀求,一旦涌现问题,就会加剧银台的排队情形,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
在识别准确度方面,融讯伟业有着三方面的上风。首先是技能上风。融讯伟业对商品识别的底层研究有三年以上的技能沉淀,并且积累了大量的根本数据。其次是先发上风,投放设备韶光早,落地门店多。韦平先容,从2020年初投放至今,有千余家门店在利用融讯伟业的AI生鲜视觉秤,这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的不同形态的商品数据积累回流供智能系统学习。数据量越大,机器的识别也就更加精准,因此AI生鲜视觉秤能够支持不同形态、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产品识别。第三个则是算法模型的优化。AI生鲜视觉秤的算法模型是基于设备终端加上云真个双重学习办法,实时更新,可以准确识别外不雅观有细微差别的商品。目前融讯伟业AI生鲜视觉秤的称重商品已经覆盖水果、蔬菜、杂粮、肉蛋、水产、休闲食品等品类。
据韦平先容,AI生鲜视觉秤从2020年初投放至今已有近一年的韶光,目前经由产品的不断的优化迭代,视觉秤的识别点击速率比传统扫码速率要快一倍以上。
智能硬件+大数据赋能线下零售韦平先容,视觉秤从商品采集到模型演习,到自动化支配,再到日常模型的优化更新,融讯伟业经由三年多的优化和实践,实现了软件+硬件+算法完备自主研发,这是融讯伟业的一大上风。此外融讯伟业也与其他硬件生产厂商达成计策互助,补齐短板。例如在去年11月份,融讯伟业就与海信、中科英泰等企业达成全面的计策互助,双方上风互补,共同拓展市场。
融讯伟业非常看重大湾区这一市场。在韦平看来,大湾区经济发展速率快,商业零售业发达,门店数量多,经营水平高,因此线下实体店须要前辈的智能产品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并且提升门店形象。且大湾区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对付新事物的接管度更高,乐意考试测验新事物。此外,大湾区的另一个上风便是制造业发达,适宜融讯伟业的产品在大湾区进行生产。
目前AI生鲜视觉秤已经走到了批量投放和快速复制的阶段,全国各个省市基本都有产品落地。韦平估量,AI生鲜视觉秤到今年下半年可以切入无人售货的场景,运用在无人超市中。融资方面,融讯伟业目前准备进行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建立发卖团队和网络,生产硬件快速复制,提升生产能力。未来融讯伟业将持续聚焦在以智能硬件加大数据赋能线下商超的长期发展目标,陆续推出更多智能产品办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