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过大地,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92.6万亩棉田迎来了丰收季。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间,嘉兴援疆企业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采棉机正在穿梭,它们将丰收的喜悦通报给勤恳的人们。
和田间一样劳碌的,是钵施然公司的售后部,100多名售后员工时候为棉花采收劳碌着。他们是一群棉田里的守望者,用快速相应做事和博识的维修技能,有力地保障了棉花生产的高度机器化。
膜下滴灌、无人机授粉、播种机铺膜、采棉机采棉……在新疆广袤的田地上,随着机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棉花栽种的劳动强度逐年降落,生产效率却大幅提升,百姓的日子超越越红火。

近日,跟随钵施然公司售后部员工赵越的脚步,实地感想熏染新疆棉花采收机器化背后的嘉兴力量。
“机器24小时采棉花,我们24小时待命”
——上午10时15分,钵施然公司售后部
接电话,填制派工单,领取备件,车辆调度……由于与嘉兴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上午10时的沙雅刚刚进入事情状态,但钵施然公司售后部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没办法,采棉季就这样,机器是24小时采棉花,我们也是24小时待命。”等了一刻钟,才见到小跑着赶来的赵越,他抱歉地阐明道。
刚从上一个维修现场赶回的他,深蓝色的工装上满是灰尘,毛躁的头发、布满血丝的眼睛,让他看起来有些怠倦。“每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不是在赶路,便是在棉田里修机器。”赵越说。
“你来企业几年了?哪里人啊?”
“算起来已经3年了,我是沙雅本地人。”
“这么近,回趟家很方便吧?”
“哪里有这工夫啊,每天七八个工单没停过。”
“那家里的棉花采完了吗?”
“今年种了400亩地,2天就采完了,真是多亏了采棉机,几年前我就以为机器化是大势所趋!
”
……
简短的寒暄,打开了赵越的话匣子。
3年前,还在深圳做汽车维修工的赵越,听说老家新投产了一家生产采棉机的企业,正在招收机器维修职员。在看准农业生产机器化趋势后,他毅然辞职回到沙雅,加入了钵施然公司。只管有这样的预判,但棉花栽种机器化发展之快,还是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设想。他算了算,从春种到秋收,家里的棉田已实现了全程机器化。
往年每到采棉季,浩浩荡荡的采棉大军就坐着火车来到新疆采棉花,这样的场景让赵越影象深刻,“以前我家只有200亩棉田,但也要托人从全国各地请来20来个拾花工,他们要从10月份忙到快过年,才能勉强全部采完。这样算下来,现在一台机器能顶上一支采棉大军。”
“只要肯干肯吃苦,天山南北各处是黄金”
——中午11时50分,托依堡勒迪镇
“156号车,托依堡勒迪镇阿克勒克村落,好的,领好备件我们立时出发。”
中午11时20分,还来不及喝口水,又一个工单派送到了赵越的手机上。用手机APP精准定位到机器的确切位置后,他算了算韶光,“20公里,50分钟吧,间隔不算远,最远去过沙雅县的哈德墩村落,要170公里呢。”
此时,沙雅的阳光正烈,湛蓝的天空下,胡杨林随风婆娑起舞,满目都是醉人的金黄,繁密的红柳自由绽放灿若彤霞。想取出手机拍下沿途风景,但溘然颠簸起伏的车子,让拍摄难度陡然提升。
皮卡在乡间小路颠簸前行,忽而旁边摇摆,忽而高下弹跳,大家仿佛坐上了手摇船。“开了差不多数个小时,我们已经到了托依堡勒迪镇!
”赵越从兜里拿脱手机看了看,然后看着窗外淡定地说,这样的路,他们早已经习气了,一天少的时候要跑300公里,多的时候要跑个七八百公里。
不一会,小道两旁的风景变了样,棉田开始肆意绵延,田里鲜见人影,倒是随处可见采棉机正在费力作业。
看着游走在棉田间的机器,赵越笑着说,他是棉花采收机器化的“见证者”,“以前请拾花工,每亩地人工费就要800元,这还不算来回车费和吃住的钱。而机器不怕苦、不怕累、不安歇,本钱只要人工的四分之一。”
一组数据很好地印证了棉花采收机器化的高歌年夜进:钵施然采棉机连续两年保持400台以上的销量,采棉机总销量超过1200台;企业从2018年投产时的产值8000万元,到今年总产值估量打破5亿元;今年沙雅全县栽种棉花192.6万亩,棉花机采率已超80%……
棉花机采率大幅提升之后,赵越和家人还创造了一个致富道路,“我姑父2019年和2020年分别入手了一台钵施然的三头采棉机,一台卖力自家采棉花,一台给别人家采棉花赢利,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本钱收回来。”
望着白花花的“棉海”,赵越感慨道:“只要肯干肯吃苦,天山南北各处是黄金。”
“我们快一点修睦,他们就能多赚些钱”
——下午1时33分,阿克勒克村落
一起颠簸到达阿克勒克村落,韶光已经由去了近一个小时,只以为浑身已经散架,听到的对话却让人十分“意外”。
“你们来得这么快,做事真到位!
”采棉机驾驶员罗涛看到维修职员风尘仆仆赶来,立时激情亲切地打起了呼唤。
“本日的路好走,还算顺利。我们现在就开始维修吧!
”话音刚落,赵越已钻进采棉机里捣鼓起来。
“4根皮带断了,2宽2窄,换一下就好。”给出故障“诊断书”时,已是下午1时13分,太阳从厚厚的云层里钻了出来,高悬在头顶,虽是13摄氏度的室外温度,但狭小的车厢封闭又闷热,不一会儿,赵越已是满头大汗,但依然顺利地换好了皮带。
“赵越,又有问题了,机器不能打包。”20分钟后,工友再次向他发出乞助。“再仔细检讨一下,要把所有问题都办理掉。”赵越又一头扎进了车厢,提醒着工友,“我们快一点修睦,他们就能多赚些钱。”
维修完,守候在旁的罗涛拿起手机向老板申报请示情形,手机壳上“拼搏”两字格外能干。“现在机器正是挣钱的时候,你们修得快,我就挣得多,太感谢了!
”看到满头全身都是灰的赵越,他连连道谢。
赵越和工友们笑了笑,然后相互拍打着身上的灰,“今年棉花价格高,一亩地能挣个千把块钱,我们家400亩地,光棉花就能有40来万元的年收入。真的是靠了这朵‘幸福花’,我们的日子超越越幸福。”
沃野之上,维修睦的采棉机连续前行,一朵朵棉花被快速抓进机器的“腹”中,在进一步压缩后便吐出一个个打包好的金黄棉墩,黄色塑料外壳紧裹着被压实的棉花,仿若在田间下了一个个“金蛋蛋”。
下午2时18分,再次响起的采棉机轰鸣声,奏响的是一曲丰收之歌!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