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明通扮装品市场的管理方,深圳明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旭接管了21世纪经济宣布独家专访,解析明通数码城当初为何要转型美妆行业,又是准备如何在美妆市场分一杯羹。
《21世纪》:明通数码城曾经在市场辉煌过,为何这个配件专业市场没法坚持下去?

林旭:任何行业都会碰着瓶颈,只是我们都没有想过这个行业,往下走越是寒冬越困难。专业的手机配件市场走不下去的缘故原由是,此前手机电池、手机壳之类都可以换,而现在全部都是内置,这导致了这个行业从一百种品类变成一种。另一方面,现在一个蓝牙覆盖所有手机,大家也没有必要再去买不同的数据线。
《21世纪》:那行业遭遇危急前后,你们做过哪些转型探索?
林旭:华强北手机行业在2010年-2011年开始滑坡,包括电子市场开始下滑,当时我们也在思考深圳还缺什么市场,想要转去做深圳缺少的专业市场。那时曾考虑过情趣市场,但是想到情趣市场可能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有所冲突,以是我们只能连续探求新方向,比如智能穿着。2016年开始引入微商,当时的微商做的品类比较多,有扮装品,有饰品,有家居用品等。
可很多行业都是昙花一现,做不长久。一到年底,有很多商家纷纭撤场。
《21世纪》:转型扮装品市场,跟明通此前的业态很不一样,为何有这么大的转变?
林旭:我们要看到华强北这个地方有它的历史和上风。华强北本身作为全国有名的电子一条街,也是天下来中国采购元器件一个窗口,以是我们华强北对付市场的灵敏性很高。我们常常会去拜访周边,包括全国各地不同业态的市场。
创造扮装品行业,在全体市场遭遇寒冬的时候,却有10家做跨境电商的扮装品商铺都活得好好的。这证明他们有生存之道,也证明了他们有活气。以是我们从这一点出发开始做市场调研。本日我们在做的扮装品,虽然是与我们此前不干系的业态,但我们也充分理解过行业信息,包括他们企业发展的进程。
《21世纪》:比较于电子市场,你以为扮装品的窗口期有多长?扮装品是否会像电子产品一样遭遇同样的困境?
林旭:我以为扮装品周期可能比手机配件要长,它们的产品品类很多。当前消费者需求在不断提升,从10岁到80岁每个年段可以用各自年段不同的扮装品,扮装品每年都在演化。除非今后科技大进步,在脸上打一针,一年什么都不用做,该有的都有了,那可能就会冲击到扮装品。若非如此,我以为这个行业生命期还挺长的。
差异化突围市场混战
《21世纪》:巨子云集扮装品行业,明通如何走出差异化道路突围市场?电子市场的履历有没有帮助明通立足扮装品市场?
林旭:市场的管理包括市场的特性是互通的,不管是电子也好,手机也好,扮装品也好,茶叶市场也好,只是说领域不同。管理模式以及推广经营,虽然不同,但实在又是相同。电子产品是做更新换代做时尚,扮装品也是做时尚。
《21世纪》:美妆行业的免税市场和有税市场都具有一个非常完全的供销体系。明通市场里的免税扮装品实在赚的是一个价差,如今国家不断在减少关税,那么在价差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形下,你们市场还有多少生命力可以存活?
林旭:做直邮的商铺有他们的上风,由于有消费者专门要找跨境,不喜好买中文标签的,以是跨境这部分有它自己的客源。除了跨境以外,我们市场还有一种业态紧张做一样平常贸易货,有很多喷鼻香港进出口商来这里设点。此外,我们现在还为韩国日本厂家供应试点做展示和广告。比如贝宁格林,包括雪花秀等等。他们厂家不在中国,已经有自己的分销体系,只是展示而不进行发卖。
《21世纪》:展示厅大概占了多大比重?
林旭:大概10%,扮装品市场品牌非常多,韩国最最少好几万家品牌,个中有相称一部分商家海内消费者并不知道。我们供应的展示厅就像一个活广告,而且性价比很高。他们可以直接对接海内的发卖渠道。
《21世纪》:明通相称多的货源来自外洋免税市场,你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是否对海内其他免税店业务造成冲击?
林旭:该当不会造成冲击,每个渠道都有每个渠道的人群,比如说免税店,它有免税店的人群。我们这边的商铺也有很多自己的客群,各自定位不同。作为市场,我们不干涉商铺的经营和业态,只是收取租金。
而且,我们只能担保市场里的东西全都是正品。所有的扮装品假一罚十,严重的会被清理出市场,这是我给消费者的承诺。
以前广州也有扮装品市场,但是他们作假做贴牌,把口碑做差了。我们看到他们的弊端,就决定坚持在我们这里掩护市场,造假的商家店铺会进到市场黑名单。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这个市场才有长足生命力。
《21世纪》:你们转型美妆市场成功后,各地来稽核你们的模式大概多,比如山东、大连那边离日韩很近,也有成立类似免税批发市场的机会,其余华强北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妆城,你担心竞争问题吗?如何从竞争中突围?
林旭:沿海地区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但我从来不去考虑竞争对手,由于这些都不是我可控的。我们专业市场从来不要去考虑别人的市场怎么样,我们只要学别人好的东西,你不要去疑惑别人,也不要去质疑别人,也不要去考虑别人能不能对你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每个区域市场的情形不一样,没有可比性。
我们现在逐步的也想引进海内的一线品牌,由于中国的扮装品行业周期太短,很多质料是我国供给国外去做的,自己没有自主品牌,没有大的民族品牌。下一步我们想引进一些海内做得好的品牌,让他们在这里设门店,引入扮装品家当链。
我们往后会逐步多元化,我不去做,迟早别人也去做。我要先站好这个位置。
免税店们,你们的竞争对手正在深圳崛起
责编 李剑华 演习生 李各力
更多内容请***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