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篾、高粱秆扎出维妙维肖的飞禽走兽,你见过吗?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民俗文化和浓浓的乡土影象,为了充分展示河南民间文化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形态,由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理、郑州绿博园管理中央承办的“彩编·中国梦”河南省彩扎、编织艺术展,将于6月18日至7月2日端午节期间,在郑州绿博园河南民间工艺美术馆举行。活动环绕民间彩扎、编织艺术展、皮影、木偶艺术展等内容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的本日,为大家带来一场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盛宴。
据先容,这次参展的皮影和木偶有100多件,个中明清皮影木偶30余件。单皮影就搜集了桐柏皮影、罗山皮影、平桥皮影、三门峡灵宝道情皮影平分歧地域的作品,可让不雅观众大饱眼福。扎编作品则涵盖了20余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的300余件作品。
河南皮片子属于傀儡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民间戏曲形式,它集中了我国险些所有传统造型艺术与演出艺术的精华。河南皮片子内容丰富,紧张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当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河南木偶戏以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博识著称,因其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一支绽放在我国艺苑之中的奇葩。

彩扎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仿真艺术,也是综合性的手工艺术品。早在唐宋期间,河南彩扎艺术已开始盛行。彩扎匠用竹篾子、高粱秆、芦苇秆、藤条等作骨架,通过艺人奥妙的构思和娴熟的技艺,可以扎制成各种飞禽走兽、名山古刹和广为流传的戏曲故事。随着时期的发展,为知足大众娱乐文化和民俗节令,以及旅游工艺品的需求,“鹞子”、“灯彩”、“绢人”、“微型仿真昆虫”等新的彩扎工艺风靡市场。河南彩扎以绝妙的造型、丰富的内容、绚丽的色彩,精美的技艺享誉海内外。
河南的编织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厚重。编织工艺品的品种紧张有日用品、欣赏品、家具、玩具、喷鼻香包、鞋帽等5类。如固始县柳编制品以其光荣洁白、造型新颖、格局大方、纺织风雅、风格独特、自成一统而深受消费者和客商的青睐;开封彩灯奇巧称绝;驻马店艺人编织的喷鼻香包做工风雅,达二百多个品种,花色缤纷,药喷鼻香怡人。河南编织工艺品在质料、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侯昺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