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汽车厂配套的朋友,常常会碰着一个叫MIS的东西。
这玩意儿,还分3,6,9等,乃至还有12MIS,24MIS,36MIS的叫法。
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听老司机来给你讲讲。
01 反射弧超长的MIS
很多朋友都开车,还想象得出刚拿到新车是什么心境吗?
愉快?激动?
不管怎么样,开了一段韶光之后,会逐步创造车的一些小问题。
比如异响、漏水啥的。
这些有些问题呀,刚开的时候可能没有,开一段韶光才会逐步涌现,才会创造,再反馈给售后,这里的韶光段便是MIS,一样平常用月份来表示。
MIS:Month In Service,发卖出货日期与故障件退回日期的差值。
我们常听到的12MIS,便是发卖后12个月,被消费者反馈有问题,投诉给4S店的问题数据,主机厂一样平常用千车故障率来表示。
对应的,还有3,6,9MIS,由于问题的“反射弧”不一样,MIS分成了3,6,9等。
02 如何统计MIS
要统计12MIS故障率,至少需3张表格
—故障数打算
—累计故障数统计
—累计故障率统计
A. 我们先来看看故障数:
故障数是按车辆的生产月份和利用月数算得的做事站索赔故障的数量。
上图中的0123可没有弄反哦。
比如3MIS的,只有200501(月份)才有数据,由于3MIS至少要三个月的。
如果你的车才卖出去11个月,这时候是不可能有12MIS数据的。
至于上面的利用月数,我们找一个案例看看:
车辆发卖日期 2004.10.06
修理日期为 2004.12.27
利用天数则为: 82天
利用月数为:(82/30.4)+0.99=3.69月。
把这些数据按月份进行统计,就得到了故障数:
B. 故障率
故障数搞清楚了,故障率就很大略了。
故障率是故障数除以每个月发卖的车的总数量。
C. 累计故障率
累计实在不单看某个月的数据,是将卖出后所有可以算的月份加起来。
上面是标准版算法,实际利用会有差异,我们末了分享一个实际案例。
03 案例
这是一个生产ECU(电子掌握单元)的公司。
将每月退回故障件根据生产日期标签准确的分配的每个月份。
与标准版差别:
1:该公司生产模式为订单式生产,默认生产日期即为发卖日期
2:利用月数为生产日期与故障件退回日期的差值(因维修日期目前无法准确统计到)
为了担保故障数打算准确,一样平常须要:
1:零件(ECU)要增加条形码,能够将生产日期,发卖日期,维修日期信息完善,能够使每一块ECU都能够准确的追溯
2:故障件的售后维修、退货体系需完善,故障件要及时的退回
单月算好后,我们来看累计数
接下来是累计率
由于ECU产品,当时令变革和时长变革的时候,故障率有明显不同,而KPI中所定12MIS在短期内无法表示出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必须经由半年以上才能看出整体故障率趋势。
以是在此设定时长因子和时令因子,使表格中每个单元格故障率都能够有可比性。
详细算法,这里就不赘述啦,有兴趣可以看我们本日发的第二篇“***文章”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