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请查收!
作者:彭宁铃

儿童节到啦!
今年的节日里,有一份分外的礼物,送给全国的少年儿童。
今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浩瀚与少年儿童息息相关的法条,将为孩子们康健快乐的发展保驾护航!
资料图:操场上练球的孩子们。李洋 摄
——学校不得占用假期集体补课
线上买各种网课、线下报各种培训班,近年来,跟风补课报班成了令孩子抱怨、家长发愁、老师无奈的征象。
为还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保障未成年人应有的娱乐、安歇、体育磨炼韶光,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规定,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歇日及寒暑假期,组织责任教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加重其学习包袱。
此外,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诲。
——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教室
这是一个人人都被“网”住的时期。一部手机可以“走天下”,一部手机也能让孩子沉迷网络,滋扰身心康健发展。如何管住孩子的手机,迫不及待。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0条明确指出,未经学校许可,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教室,带入学校的应该统一管理。
学校创造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该及时奉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诲和勾引,帮助其规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资料图:小学生们在教室内朗读经典名著。张云 摄
——22时后不得向未成年人供应网游做事
对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做事供应者应该哀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做事供应者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纳技能方法,不得让未成年人打仗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网络游戏做事供应者不得在逐日22时至越日8时向未成年人供应网络游戏做事。
——平台不得为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开直播
未成年人高价打赏的新闻时时登上热搜。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平台的干系职责做了规定。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做事供应者应该针对未成年人利用其做事设置相应的韶光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此外,网络直播做事供应者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供应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做事。
为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供应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做事时,应该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赞许。
资料图:北京丰台第五小学鸿业校区学生们在操场上体育课。中新社 张兴龙 摄
——学校不得哀求家长购买指定商品
近年来,学校哀求家长购买指定教辅书本、文具乃至电子产品的新闻习认为常,孩子的一句“不买弗成”,让家长非常无奈。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明确,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哀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做事。
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互助为未成年人供应有偿课程辅导。
——学校不得遮盖严重的欺凌行为
发生在隐秘角落里的欺凌事宜,一贯是校园之痛,让孩子在本应阳光残酷的年华遭遇阴霾,留下伤疤。
为了守护“少年的你”,戒备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对履行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该根据欺凌行为的性子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
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遮盖,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诲行政部门报告,并合营干系部门依法处理。
资料图:重庆市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戴着口罩有序进入校园。中新社 陈超 摄
——学校应建立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事情制度
不止是欺凌事宜,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被性侵事宜也时有发生,对孩子造成严重侵害。如何提前戒备,从源头减少悲剧?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幼儿园应该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事情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遮盖,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诲行政部门报告,并合营干系部门依法处理。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2条规定,密切打仗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事情职员时,应该向公安机关、公民审查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侵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创造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任命。
密切打仗未成年人的单位应该每年定期对事情职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通过查询或者其他办法创造其事情职员具有上述行为的,应该及时解聘。
资料图: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初三学生返校复课。中新社 张畅 摄
——禁止向未成年人发卖烟酒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康健,干净康健的环境必不可少。
为有效净化校园及其周边市场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9条明确,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发卖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发卖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
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该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发卖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该哀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宾馆接待未成年人,应讯问监护人联系办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7条规定,旅社、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该讯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办法、入住职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形;创造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该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