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2018年,国产奔驰E级断轴的事宜开始大规模爆发,在车质网等汽车质量投诉中,仅3年间由于断轴事件的投诉就达到了数十起,他们大都是在正常驾驶时或者在通过减速带后,车辆的前悬挂发生断裂,更有的乃至在高速路上直接断轴。
面对大面积的断轴事宜,奔驰官方并没有在第一韶光承认自己的缺点,而是把问题都归给了车主。“驾驶习气不好”、“操作不当”等说辞,多数车主在维权的时候也被4S店奉告:是外力所致,不能质保,须要自费维修。
只管官方并没有给出,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问题的涌现并非偶发,是主机厂设计不良导致的减震部件强度不足,“主减震杆下叉冲压件构造设计不良导致的强度不足,左摇右晃要么失落衡变形要么根部折断,不是品控不良个例,而是多发。”

另一方面,在2016年奔驰E级加长上市的时候,有媒体就爆出了新款奔驰E级在海内并没有犹如国外车型那样采取铝合金车身,而是用大量钢材替代,而带来的后果是车辆增重了145公斤。同时,拿外洋版的数据直接来大略的进行加长简配,国产后奔驰E级减震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很有可能也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验证。
直到2019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汽车质量网发文《关于北京奔驰E级减震器形变、断裂问题投诉征集》称,近日收到北京奔驰E级部分车辆存在减震器形变、断裂的投诉信息。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奔驰方面才终于做出回应:2019年5月,北京奔驰E级涉事车辆因前减震器叉头在极度情形下可能断裂,涌现俗称“断轴”的问题而被召回;11月,因5月召回方法经由仿照耐久测试和技能剖析后结果强度不敷,须要再次召回干系车辆。同时,还在5月召回车辆数量的根本上扩大了召回规模。
至此,有超过30万台存在断轴隐患的奔驰车被召回,被大家持续关注了3年的断轴闹剧,末了才以奔驰被迫召回告终。
第二宗:发动机爆缸不保修 统一回答“有不明液体流入”2016年11月,赵女士在河南郑州奔驰利星4S店购买了一台奔驰C200L新车,在2018年9月18号才刚做完保养,结果车辆在10月份就发生了“爆缸”。赵女士说:“10月2号的时候,然后车子在刚启动后不久,溘然间‘嘭’的一声,发动机彷佛爆炸了,便是爆缸了”。
事后4S认定爆缸是由于发动机进水引起的,不能质保索赔,但这个说法遭到了赵女士的否定:“我这个车根本没进过水,由于我9月18号刚做完的保养,车子事没有任何问题”。当赵女士哀求查看厂家的授权书以及干系的“报告结果”的时候,却是遭到了4S店的谢绝。
不足为奇,来自浙江宁波的单女士在2017年12月买了一辆代价30多万的奔驰C200L轿车,然而就在2018年10月的一天,同样涌现了上述赵女士的一幕,想要索赔得到4S店的答复同样是谢绝。
在某有名汽车论坛上,搜索“奔驰爆缸”的字样,同样涌现了大量有关奔驰车主维权帖子,他们表示在景象晴朗、正常利用的情形下涌现了发动机爆缸的故障,乃至有些车主维权已经多达数月,当然这些车主得到奔驰厂家的统一回答都是:有不明液体进入发动机导致,不能走质保。有车主表示,维修发动机用度在5-6万,而整体改换须要18万,这些用度都要车主自己承担。
可是我们须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么多车主都会碰到相同的问题?难道遇事车主集体下坑涉水了?如果不是,不明液体从何而来,又是什么?洗车还下雨?如果所谓的液体指的不是外界进入的“水”,那么只可能是车辆内部的循环冷却液,而冷却液大量进入气缸本身也是个严重的冲缸故障,是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
但是消费者是不懂的,为何在我正常利用、正常保养的情形下,车辆在质保期内发生的发动机故障还须要自己买单?为何本是奔驰自己质量问题或发动机毛病导致的故障,须要消费者承担?只是由于不像断轴事宜频发,亦或是不像断轴事宜致命以是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厂家所忽略?
第三宗:逼迫车主签保密协议 何谈“诚信经营、客户为尊”?作为家里有三辆奔驰的“虔诚用户”,来自包头的丁师长西席近日却对奔驰非常失落望。由于他驾驶刚买不到三个月的奔驰E260外出旅游时,2019年10月12日晚上在高速路上行驶时遭遇了溘然“失落速”的紧急情形。根据丁师长西席的描述,当时车辆的速率在80km/h旁边,汽车仪表盘溘然显示48V车载电力系统故障,发动机故障灯亮起,显示屏显示“请启动发动机,否则系统将在三分钟后关闭”,同时刹车油门踏板全部失落灵,电子刹车失落效,自己也曾考试测验重新启动发动机,但是没起浸染。
丁师长西席认为这是严重的安全事件,如果发生在车辆浩瀚、交通情形繁芜的白天可能酿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件,但奔驰方面却表示,没有职员伤亡不算事件。这让他颇为不满,在他想要“一个说法”时,奔驰方面提出了一个办理方案:可以为其改换一辆更高等别的全新车辆,但条件是签署保密协议,不对外透露干系事宜。这样的态度让丁师长西席十分寒心,于是断然谢绝了奔驰方面的无理哀求,并决定曝光此事,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一幕。
颇为讽刺的是,今年5月发布的《做事公约》中,公约主旨的首条内容便是“客户为尊、以礼相待”。而奔驰此举,明显属于不尊重消费者,同时让消费者签约这种所谓的保密协议,已经使消费者处于被动的、被约束的状态下,且消费者没有任何责任须要答应这种不合理的哀求。
第四宗:提车当天就故障 换车细则存猫腻近日,湖北武汉的陈女士在4S店入手了一辆奔驰,提车当天,新车发动机涌现故障。检测结果是碳罐的电磁阀漏气须要换零件,但是如果换零件第一没有现货,第二须要拆卸下面的两块板加油箱和碳罐。陈小姐称想走三包,哀求换车或退车,奔驰售后称故障不在三包范围之内,只能免费维修,不能换车。
同样刚提了车就涌现问题的还有来自浙江桐乡的文师长西席,他在今年8月购买了一台奔驰E300L车型,新车刚出4S店不久,车辆就报警变速箱故障。经由4S店检修,是变速箱阀体故障,须要改换。文师长西席听完就不干了,“我这是新车你跟说要修变速箱?这跟当初漏油的66万奔驰不都是一个性子吗?自己提车才出店几个小时的韶光,显然是在出售前就存在质量问题了。”在提出换车哀求后,同样被4S店谢绝。
在2019年5月奔驰更新的《做事公约》细则中,公布了新车质量担保政策,即2019年5月1日起,自开具零售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如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须要改换紧张总成或紧张零件的情形下,消费者可哀求改换同款、同型号新车。
那为什么上面两台问题新车,不能免费换新呢?
奔驰的这个政策乍一看觉得还挺人性的:在国家“三包"政策外,还给了广大消费者供应了最大程度的购车保障,担保了新车利用不久就涌现问题,却不能退换的烦恼。但是后面括号里的字可千万不能忽略,换车的条件是紧张零部件涌现质量问题,那这个紧张零部件的范围又包括哪些呢?
奔驰并没有在《做事公约》中详细阐明“紧张零部件”是哪些,和讯汽车
简言之,要想换车,必须是奔驰规定的零件因质量问题坏到不能维修。可这些所谓规定范围内的零部件大多都是参与物理运动或者物理特性的标准化出厂零件,本身故障率就非常低,想在3000km以内就坏掉更是微乎其微。而一些可能会导致故障的阀体、油封、电子零件等并不在这个范围内,对付超过3万个零件的汽车来说,这区区不到50个紧张零件目录,本身就不具备说服力,奔驰这个政策的噱头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第五宗:新车仍在逼迫保险、装饰等逼迫消费5月份发布的奔驰《做事公约》还明确表示,绝不许可任何的逼迫消费,保险、装饰等无论买与不买都不会影响购买奔驰新车的价格和到货韶光。此前,如果想从4S店提走一台奔驰裸车,险些是不可能的,要么购买一定的装饰才能享受到最低裸车价,要么须要逼迫在店内上保险、上牌,那这次《做事公约》发布往后,是否有所改进了呢?
我们在某汽车论坛输入干系关键词搜索,创造在5月份《做事公约》履行往后,依旧有多名车主碰着了奔驰4S店须要逼迫购买保险或装饰的情形。个中一位论坛车友发出的报价单中,购车时该奔驰4S店依旧须要逼迫购买17500元的和8800元佳构装饰套餐。
和讯汽车编辑也随机拨打了北京某奔驰授权经销商的发卖电话,讯问奔驰E级新车购买事宜,得到4S店发卖的答复是:可以不做装饰,贷款没有金融做事费,但须要在店内上保险,同时还有4000元的上牌费。由此看来,《做事公约》内的不逼迫消费政策再次成为一纸空谈。
奔驰《做事公约》宣扬视频截图
这里也提醒接下来购买或故意向购买奔驰车的消费者,根据奔驰《做事公约》内容,无论是保险、装饰还是上牌等各种用度,都可以自主选择。如果碰着捆绑消费,可以考试测验拨打奔驰官方监督电话400-818-1188进行投诉。
第六宗:奔驰G级仍大幅加价 明码标价成笑料奔驰旗下高端越野车奔驰G500车型官方辅导价为162.88万,然而想要原价提车,是绝对不可能是事情,乃至在大家眼中,奔驰G级加价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在某汽车网站奔驰G级论坛中,仍旧充斥着大量奔驰G级加价购车的信息,乃至想要在明年春节前拿到现车,须要加价高达56万,新车落地价格达到236万。
在5月份奔驰发布的《做事公约》中,明确了“明码标价、公开透明”的发卖原则,那这加价56万的“明码标价”,算的上“公开透明”吗?很多人说加价是经销商自己的行为,那奔驰厂家真的不知道吗?如果打电话举报加价行为,举报未按照辅导价格“明码标价”,就真的可以原价提走一台奔驰G级吗?
此外,奔驰G级的加价还存在其余一个更加严重问题——税收漏洞。新华社曾发文质疑这种加价售车的行为,文章指出,“巨额加价不开拓票或者分开开票,乃至‘一部分走公账,一部分走私账’已经成了汽车4S店的‘潜规则’,纵然开票也哀求消费者‘承担税点’”。
总结2018年3月,轰动全国的“”郑州奔驰定速巡航失落控事宜”,当时的利好舆论险些全部导向奔驰,这让奔驰方面感想熏染到了来自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仅仅一年后的2019年4月,轰动全宇宙的“西安女博士维权事宜”,又让中国的消费者对奔驰品牌的信赖度下探到了冰点。
相信任何车企都不肯望自己的产品或者做事涌现问题,也没有任何一个车企能百分百担保自己的产品不失足误,但大家对后续事宜的走势意见,以及问题改正监管的态度才是车企信赖度的试金石。即便是在“西安奔驰事宜”,象征性发布一篇想要悛改自新的《做事公约》后,依旧可以若无其事的连续哄骗中国消费者。
另一方面,作为品牌拥趸,我们有挑选和支持车企的权利,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同样须要有敢于曝光的勇气与决心,敢于与不合理、不合法、欺骗和遮盖消费者的征象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