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工业化70年的阶段划分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个阶段的特色是:中国当代工业化进程启动,建立操持经济系统编制;在操持经济系统编制下,紧张以政府推动的办法,动员全社会投入工业化培植;工业化在受到封锁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紧张依赖内部积累资金,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工业体系、技能、物质和人才根本。

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个阶段的特色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以渐进的办法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系统编制转轨;企业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私营企业逐步在大多数家傍边居于紧张地位,外资、外企逐步加速进入中国;外部资源(包括资金、技能、矿物资源等)的利用更加充分;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加速依托国际海内两个市场,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中国工业化进入了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阶段;家当升级、消费升级持续加速。这个阶段又以中国2001年12月加入WTO为分水岭,分成加入前、加入后两个小阶段。不才文剖析这两个大阶段时,对这两个阶段中的主要期间,我将做比较详细地剖析,同时对当时的发展路径、区域布局、工业政策、家当发展平分离予以描述。
(二)第一阶段:新中国工业化的启动与奠基(1949年—1978年)
1.新中国工业化启动的条件条件
第一,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除东南沿海、东北地区以及武汉、重庆等作为帝国主义沿江据点的大城市外,广大内地没有什么工业。1949年,机器大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到17%;14种紧张工业产品中,只有4种高于印度。根本举动步伐同样掉队。铁路和轻微像样的公路紧张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铁路总长度仅有2万多公里,能通畅的铁路只有1万多公里。各种公路加在一起才有8万公里。民航和管道运输处于空缺。1949年美国的发电量为中国的80倍。邮电通讯方面更是掉队。
第二,冷战发生。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我们进行封锁;另一方面,使我们的工业培植不能不考虑到战役爆发的危险和国家安全,这种考虑深深影响了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工业发展方面的决策。
第三,工业发展辅导思想有辩论。在开始制订“一五”操持时,曾经发生了优先发展重工业还是轻工业的辩论。辩论的结果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中国工业化在起步时根据国家面临寻衅的严厉性和急迫性而决定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条件。由于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有发展轻工业的根本。要发展轻工业,但轻工业的机器设备从哪里来?要发展农业,农机设备从哪里来?当时中国没有这些东西,以是还是要发展重工业。这场辩论实际上是很深入的。
第四,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财政底子薄,金融秩序混乱。
第五,面临西方国家的禁运、封锁。最突出的便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COCOM)。巴黎统筹委员会一贯到苏联解体才改变存在办法,现在叫“瓦森纳协定”,在高精尖技能特殊是军民两用技能方面一贯在对中国封锁。
第六,中国***在战役年代就有依赖独立重生发展生产、兴办小型工业坚持财政的履历,但缺少工业培植履历。1952年7月,陈云同道领导中财委试体例《五年操持轮廓草案》25本小册子,并征询了苏联的见地。
第七,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曾经设想有一个多种经济身分共存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但是很快就被培植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构想取代。
第八,利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薄弱工业根本。旧中国的工业遗存对新中国的工业启动、工业布局,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轻纺工业在上海、江浙一带连续发展,重庆的军事工业也利用了旧的工业根本。
2.第一个五年操持期间(1953年—1957年)
第一个五年操持重点开展了苏联声援的“156项”工程培植。“156项”,实际投入施工的是150项,个中军事工业企业44个(航空工业12个、电子工业10个、兵器工业16个、航天工业2个、船舶工业4个),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学工业企业7个,机器工业企业24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和医疗工业企业3个。这是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系统从外部引进工业技能、企业和管理方法。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等合金钢、矽钢片、复合不锈钢板、无缝钢管、喷气式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鉴戒雷达、汽车、万吨海轮、大容量成套火力和水力发电设备、大容积高炉设备以及新型机床等,“一五”之后都能生产了。除了苏联之外,东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也帮助中国培植了68个工程项目,个中包括多少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等项目。
“一五”操持完成的时候是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67.8%,个中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28.6%。“一五”操持是大家公认的操持经济的一个成功范例。这些工程的建成使中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全的根本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框架。武器装备系统基本完成了“引进苏联技能、产品、制造工艺,自己制造”的制式化配备。更主要的是,初步学习了当代工业设计、管理运营,培养了一大批管理、方案当代工业的技能人才和技能工人。因此,“一五”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霸占突出的位置。
这一阶段,毛泽东同道提出了“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培植和国防培植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心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同道对这十大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述,对操持经济时期推动工业化有着重大的辅导意义。
操持经济系统编制的建立与运行。“一五”期间,中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操持经济管理系统编制。我国建立了国家计委,通过操持统一分配主要生产资料、技能力量、财政资金、外汇;成立了国家基本培植委员会,集中力量,担保重点工程;成立了国家经济委员会管理企业生产、经济运行。1953年至1956年,我国终极形成了“全包全统”的一体化投融资管理系统编制。“一五”期间基本培植资金来自中心财政的占79%。操持经济系统编制下,陈云同道于1954年6月向党中心申报请示“一五”操持体例时,提出了“四大比例”,即:农业与工业的比例;轻重工业的比例;重工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工业发展与铁路运输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也反响了我们对工业化发展客不雅观规律的认识。实际上,我们本日的工业发展也有这些比例问题。
“一五”期间,根本培植的大项目完备由中心来投资培植。国家财政投入起侧重要浸染。五年中国家财政投入1354.88亿元,占同期国民收入的1/3。国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财政税收体系。工业企业利润、折旧全部上缴政府。金融体系基本上是财政和操持体系的附属。金融体系实际上起到出纳的浸染。操持定好了,财政拨款,再从央行拨到各个行,比如工商银行专门监工业生产的,培植银行管基建,再进行详细的资金划拨。通过农业税和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流接管农业的资金。“一五”期间,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约占1/4。外债占财政收入的4.7%。在培植过程中,中国政府从社会主义国家引进了技能专家,派本国技能职员到这些国家学习,同时看重形成自身的管理、技能、工人军队,系统地学习了设计、方案、产品制造方面的工业化知识。这为后来中国独立根据中国路径来推动工业化奠定了根本。
在这期间,我们建立了政府直接管理工业企业的系统编制,设立了很多的工业专业管理部门。比如,从第一机器部到第八机器工业部,分工很细。还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私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品种,制订了国家技能标准。建立健全了企业管理制度。环绕工业发展成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大学。根据经济发展须要,制订了科研、教诲发展的重点。进行了广泛地社会动员,为经济培植做事。
从家当布局上看,这个期间新建重点项目紧张是在内地。沿海地区利用原有根本发展,对老企业进行技能改造,包括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区。家当发展重点因此军工家当、根本工业(能源、化工、石油、有色金属、钢铁)、重工业为主,兼顾轻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投资比为1∶7。
“一五”操持的实行取得了重大成功。与1952年比较,1957年各种紧张工业品增长迅速:钢产量从135万吨增长到142万吨;发电量从72.6亿度增加到159亿度;原煤从6353万吨增加到1.13亿吨;发电机从3万千瓦增加到22.7万千瓦;电动机从64万千瓦增加到105万千瓦;汽车从0到4000辆;等等。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军事工业基本骨架初步建立,能够为部队供应制式装备。
作者:赵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造诣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