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变形
1.成品顶出时太热尚未凝固——1)降落塑料温度;2) 降落模温;3) 延长开模韶光;
2.塑料温度太低——1)增加料筒温度;2)增加模温;

3.厚度不匀或产品的形状特殊——1)各模侧利用不合的温度;2)使产品各部份厚度同等;
4.进料太多——1) 减少进料;2)减少射出压力;
5.各进料口进料不平衡——限定流经进料口的塑料仅可能在靠近主流道处限压;
6.顶出系统设计不良或操作不良——重新设计;
7.模温不一致——坚持模面于同一温度;
8.进料口周围填挤材料太多——1)增加或减少唧柱提高速率;2)减少或增加进料口尺寸
银色流纹
1.塑料温度太高——减低料筒温度,自射料嘴温度开始降;
2.塑料与颗粒粗细不匀——避免利用颗粒不匀的材料,或先使其大小同等;
3.射料嘴或料筒温度过高——减少射料嘴及料筒温度;
4.超过机器可塑化的能力——延长周期或利用热能量大的机器;
5.料斗中塑料温度不一致——预热材料或按装烘箱式料斗使材料温度同等;
6.在机器较冷的一端,空气聚拢于材料的颗粒闲——减少料筒段温度,并避免利用回收料;
7.材料上附着水气——材料利用前干燥;
8.材料在模穴中有空隙的流动——1)使各进料口进料同等;2)重新安置进料口;3)坚持模温同等;4)尽可能使产品的厚度同等;
9.外着脱模剂不敷——加硬酯酸锌15g/100磅(回收料);
10.外着脱模剂不一致——增加混料韶光或加少许润滑剂;
11.射出速率太快——1)增加排气孔;2)降落射出压力&速率&减低料筒温度;
12.外着脱模剂过多——增加回收料比例或无脱模剂材料;
13.模温太低——增加模温;
14.射出压力太高——降落射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