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哀求
(一)辅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辅导,稳定树立和贯彻创新、折衷、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负责落实国家和省新型墙材推广运用哀求,牢牢环绕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法规、技能标准和系统编制机制培植为保障,以转变发展办法、推动技能进步、优化家当构造、深化州里“禁实”、推广绿色建材、推动行业自律、净化市场环境为重点,促进新型墙材家当康健发展,确保我省墙材改造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造和知足建筑技能日益发展的新需求;推动和扶持企业开展产品增值做事、家当链延伸和“互联网+”领悟,履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行业发展空间,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绿色发展。鼓励企业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能效提升,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快实现节约发展;踏实推进清洁生产,大幅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积极促进低碳转型。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动循环发展。
坚持构造优化。加快推进技能进步,扶持企业采取前辈技能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实现向清洁生产和智能制造的转型;武断淘汰掉队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大力发展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新需求产品,减少中低端产品比例;勾引企业开展联合或吞并重组,造就龙头骨干企业和家当基地,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坚持政策勾引。积极发挥政府调控浸染,完善绿色建材推广运用的扶持政策;加强家当政策勾引,支持企业创新、绿色发展,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培植;充分发挥政府在“禁实”事情中的主导浸染,加强干系部门的折衷,深入推进州里“禁实”和屯子新型墙材推广运用事情。
坚持依法监管。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家当政策,严格实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干系技能标准,依法依规推进墙材行业清洁生产、化解过剩产能等重点难点事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折衷浸染和社会舆论的宣扬监督浸染,营造遵法自律、公正竞争、良好劣汰的良好市场环境。
(三)发展目标。
1.新型墙材家当构造明显优化。到“十三五”期末,新型墙体材料家当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新型墙材生产企业生产技能与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产品构造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省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90%以上。
2.绿色建材快速发展。建立绿色建材信息发布平台,到“十三五”期末,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运用比例达到40%;在全省打造一批绿色建材生产示范基地。
3.墙材运用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干法薄砂浆施工工艺在墙体工程中的运用比例显著提高;预制装置式墙体(板)部品部件在新建建筑中的运用比例达到15%以上。
4.州里“禁实”深入推进。在巩固城市和重点镇“禁实”成果的根本上,到“十三五”期末,全省新增100个“禁实”达标州里。
二、紧张任务
(一)推进创新发展
1.加强新型建筑围护构造体系研究开拓。推动装置式混凝土构造、钢构造建筑围护构造体系创新,大力发展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复合保温墙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等)、整体厨卫等建筑部品部件,重点支持建筑部品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家当示范。
加强与低能耗建筑相配套的墙体保温材料和系统集成技能研发,发展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保温防火、施工便利、利用寿命长的墙体保温系统及自保温墙体材料,重点支持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构造保温装饰一体化墙体系统及其他新型外墙保温系统的发展,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军队。
2.推动新型墙体工程运用技能及配套材料创新。加强墙材行业与建筑业领悟,开展新型墙体系统集成技能和新型墙材施工工艺、施工机具、配套材料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生产型制造向做事型制造转变。重点发展各种装置式建筑墙材的吊装设备、装置机具、高性能防水嵌缝密封材料、配套专用砂浆等新装备、新材料,加快墙体工程干法薄砂浆砌筑抹灰工艺技能的推广运用,逐步淘汰掉队的湿法厚砂浆施工工艺。
3.发展智能制造。勾引墙材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重点加强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推广运用在线检测监测技能和智能掌握技能,开展机器代人试点,提高墙材行业智能制造水平。
4.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推动信息技能与企业管理深度领悟,完善并集成企业运营、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深化电子商务运用,领悟建筑信息模型(BIM)、二维码、云打算、移动通讯等信息技能,建立墙材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生产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
(二)推进绿色发展
1.推进节能提效。把优化墙材产品构造和能源消费构做作为节能的主要路子,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掌握高耗能产品的产能扩展;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前辈制造工艺和新兴产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履行煤改气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进能源消费构造转型。
全面推进现有企业节能技能改造,重点推进质料破碎粉磨、挤出成型、高压压制成型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和蒸汽锅炉、烧成窑炉等重点用煤设备的能效提升;鼓励前辈节能技能的集成优化利用,加快高耗能产品工艺改造,遍及余热余压等低品位能源的循环利用。
加强节能监管,定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发掘节能潜力;组织开展逼迫性能耗、能效标准贯标,淘汰掉队用能设备,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
2.推进清洁生产。环绕重点污染源开展清洁生产技能改造,推广清洁高效制造工艺,减少制造过程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开展烧结墙材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行动,全面履行燃煤窑炉的烟气脱硫脱氮除尘技能运用;对蒸压硅酸盐制品生产用燃煤蒸汽锅炉履行烟气脱硫脱氮除尘技能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天然气和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用水效率,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开展蒸压釜冷凝水等生产废水处理回用。勾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无毒无害质料,减少有毒有害质料利用,从源头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加强监督管理,督匆匆生产企业按照污染排放限额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组织生产,对达不到国家标准哀求的责令停产整改,不能整改达标的予以淘汰。
3.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以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为目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能和工艺研发,大力推进尾矿、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和农林废弃物等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在全省各大中城市,以旧建筑拆除再利用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扩大再生建材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宜昌、荆门、襄阳、孝感等地培植磷石膏基墙材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磷石膏消纳量和产品质量。
(三)加快构造优化
1.淘汰掉队产能。严格实行国家家当政策和逼迫性技能标准,订定限定、淘汰的墙材生产技能、工艺和设备目录,积极利用环保、能耗、技能、工艺、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淘汰掉队产能。逐步淘汰烧结墙材轮窑生产工艺、蒸压硅酸盐砖盘转式杠杆加压成型工艺和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禁止城镇培植工程利用烧结黏土砖。
2.推进技能进步。一是严格掌握新增产能,强化家当政策和方案勾引,担保新增产能的技能前辈性和布局合理性,重点发展年生产能力2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预制装置式墙板(体)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年生产能力800万平方米及以上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年生产能力6000万标准砖及以上的蒸压硅酸盐砖生产线。二是加强现有墙材企业技能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能装备水平。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领域,推广高精度电子计量配料系统、4.2米及以上高精度切割机、自动控温蒸压养护、自动掰扳机、成品自动打包系统(具备带套、托板、标识)等工艺技能装备;在蒸压硅酸盐砖生产领域,推广高精度电子计量配料、大吨位全自动液压成型机(工称压力8000KN及以上)、自动码卸坯等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控温蒸压养护等工艺技能装备;在烧结墙材生产领域,推广质料风雅化处理(陈化、均化)、自动计量配料、55型及以上真空挤出成型机、自动切条切坯机、自动码卸坯、4.6米以上断面自动控温焙烧隧道窑、余热干燥、成品自动打包系统等工艺技能装备。
3.提升产品档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新产品开拓和创新能力,研究开拓适用于建筑家当化和绿色建筑所需的节能环保、轻质高强、绿色安全的新型墙材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积极造就有名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发展知足建筑工业化需求的内外墙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整体厨卫等新型预制构件,大力推广知足低能耗建筑需求的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板材、石膏砌块与板材、烧结保温砌块、混凝土保温砌块、复合保温墙板等新型产品。
4.推动集约经营。勾引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扶持市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企业通过相互联合、吞并重组等办法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资源上风、技能上风、品牌上风、产品上风、管理上风、文化上风的新型墙材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技能创新、成果转化、技能推广、市场引领等方面的带动浸染,进一步提高家当集中度和行业竞争力,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家当向生产规模化、管理当代化、装备自动化、产品标准化发展,支持绿色建材示范基地培植。
(四)推广绿色建材
1.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建立健全完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完善绿色建材评价技能标准体系;加强绿色建材评价机构和职员管理,担保评价结果公正公道;建立全省绿色建材标识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试点示范等信息,遍及绿色建材知识;构建绿色建材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制度,建立绿色建材产品动态管理目录。
2.促进绿色建材推广运用。以绿色建筑为载体,大力推广运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施工便利、轻质高强的绿色建材。着力构建绿色建材选用机制,疏通建筑工程绿色建材选用通道。完善勉励机制,勾引绿色消费,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的采信系统,鼓励培植单位、设计单位及总承包单位优先采取绿色建材;加强绿色建材运用研究,完善产品标准和工程运用标准,履行工程运用示范,辅导建筑业和消费者规范利用绿色建材;加强行业自律,培植公开公正、开放有序的绿色建材市场;强化监督管理,实现绿色建材产品质量可追溯,增强消费信心。到“十三五”期末,全省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运用比例达到40%以上。
(五)深化州里“禁实”
1.深入开展州里“禁实”。在巩固县及以上城市和111个重点镇“禁实”成果的根本上,完玉成省新增100个州里“禁实”达标事情。充分发挥州里政府的主导浸染,采纳得力方法,做好有关黏土砖厂的关闭事情,严格掌握烧结黏土砖产量;加强镇区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禁止利用烧结黏土砖。
2.推动屯子地区新型墙材运用。积极参与村落落方案设计和农房设计,结合我省“俏丽村落庄”培植、绿色农房培植、屯子风貌改造及危旧房改造的须要,体例屯子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勾引各地因时制宜生产和利用绿色建材。重点推广与新型屯子建筑构造体系相配套的轻型保温砌块、预制部品部件、节能门窗等绿色建材产品,提高农房防灾减灾能力。开展新型墙材下乡做事,培植屯子建房新型墙材运用省级示范项目,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30个以上,促进屯子新型墙体材料运用。
三、保障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建筑节能与墙材改造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折衷浸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部门折衷事情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事情协力。连续将墙材改造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建筑节能和节能减排事情考察指标体系,对“十三五”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逐项落实到各市(州)、县(区)、镇政府及干系部门。加强目标任务管理,组织开展不定期检讨和督察,落实事情进度;履行年度目标任务考察,对考察结果公开通报,鼓励前辈、鞭策后进,担保事情目标落到实处。
(二)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加紧修订《湖北省推广运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墙材改造机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新型墙材认定等管理制度。研究制订财税、价格等干系政策,推动绿色建材生产和消费,加大对绿色建材科研开拓、推广运用、标准体系培植等的支持力度。实施绿色建材推广运用目录管理制度,研究实行绿色建材采购条约示范文本和采购运用信息报告制度,构建集产品生产、采购交易、工程运用和监督管理于一体的“互联网+绿色建材”的管理做事体系。
(三)依托科技支撑,完善标准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墙材企业、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和科技管理等部门,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能同盟,推动共性、关键技能的研发与家当化项目示范;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创建技能中央、工程中央和重点实验室,完善墙材行业公共研发、技能转化、考验认证等平台,提高技能创新能力;完善墙材行业生产与建筑运用干系单位之间的联合机制,形成建筑设计、工程培植的高下游联接与互动,促进墙材产品推广运用。加强新型墙材标准体系培植,提高新型墙材及配套产品标准、运用图集、施工验收规程等的技能水平。支持行业技能同盟研究制订,促进绿色建材、装置式墙材部品、自保温墙体材料等新型墙材的生产和运用。
(四)加强能力培植,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墙材改造事情机构和事情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做事“三位一体”的事情机制。加强事情机构干部队伍培植,担保机构稳定、职员充足;强化职员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升技能、管理和做事能力;进一步完善“全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造信息管理系统”的培植与运用,健全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和省、市、县三级统计网络体系,提高墙材改造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勉励与约束机制,落实工程培植各方主体推广运用绿色建材的任务。
(五)强化综合折衷,严格依法监管。严格实行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能标准,组织干系部门联合司法,形成协力。加强新建项目审查力度,严格掌握新增产能,杜绝高能耗、低水平重复培植;加强对墙材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实行情形的监督检讨,依法处理违反逼迫性节能标准的行为,推进墙材行业清洁生产和淘汰掉队产能。加大墙材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对产品质量不达标的,依法责令整改并予以通报;严格安全生产监督司法,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
(六)推动诚信培植,完善行业管理。大力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培植,研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模式的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诚信勉励和失落信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及时公布企业不良记录“黑名单”信息,提高失落信本钱。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浸染,完善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勾引企业遵规遵法、规范经营,老实取信、公正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支持行业协会发挥熟习行业、贴近企业的上风,反响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形,提出行业方案、家当政策、行业标准等政策建议;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互联网的舆论导向和监督浸染,积极宣扬墙材改造政策法规、精良企业和前辈业绩,曝光不良企业和行为,营造老实取信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