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在内卷中把握自己的节奏和计策定力?
出品 | 华汽研究院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助力中国汽车行稳致远。

7月2日,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十周年首站巡礼赛力斯活动在重庆举行。本次活动选定赛力斯作为首站,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不久前,从重庆论坛开始的关于汽车“内卷“的大谈论,具有历史意义,汽车家当的发展也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
付于武认为,我们不要辜负伟大的时期,唯有创新才能有未来,但首先要有风清气正的家当发展环境,要推动我国汽车家当康健可持续地发展。在张兴海看来,企业须要卷价格是不得已的事情,也是企业自己的决定。“要卷出技能,卷出产品,卷出代价。”
最近也有一种不雅观点:内卷可能还会持续三年,直到燃油车的份额大幅度缩减、车企淘汰赛基本结束。关于内卷的谈论,此刻更主要的是找到破卷之道。
针对内卷和如何活下去的问题,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张兴海提出“十百千”理论,即“千万级车企”、“百万级品牌”、“十万级单一车型”,该理论的核心不仅量化了车企在不同层面达到的销量规模,又进一步解读了汽车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
本场对话高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
主持人、华汽研究院院长:何芳
“风清气正”,反对恶性竞争
何芳:现在汽车行业内卷到了缝隙里,以是我们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坏的时期”,请教二位内卷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如何看?
付于武:我们可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待“卷”。市场竞争当然是好的,没有市场竞争就不会涌现华为,也不会有本日的赛力斯,我以为这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是我们反对的是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反对恶性竞争,反对这种垄断式的行为。
去年我认为卷便是竞争,今年情形有所不同,我们行业内涌现了不正常的恶性竞争行为,以是须要引起我们全行业的警觉。
我们要往可持续绿色发展,企业要赢利,如果家当的生态变成如此不堪的时候,拿什么去竞争?拿什么去国际化?拿什么出海?
以是,我现在要大声疾呼,呼吁全行业抵制不正当的市场行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代价不雅观,没有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我们这个家当是很危险的,这是浩瀚老汽车人共同的心声。
我希望,我们的行业要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企业努力做好产品,搞好自身的生态,把产品力、竞争力、品牌力更大提升,而不是摧残浪费蹂躏在这些所谓的流量里。
何芳:我知道张总参加了今年的重庆论坛,从重庆论坛开始,关于内卷的谈论就特殊激烈,您怎么看这个话题,内卷到底会对汽车行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张兴海:最近两个月,关于卷的话题声量比较大。我个人的不雅观点是,“卷”实在便是竞争,我是反对恶性竞争的,企业之间肯定要良性竞争,没有竞争也弗成。
我们卷,该当把技能卷出来,把产品卷出来,把代价卷出来,我们是要往上卷,而不是向下卷。
以是,如何良性竞争?我们企业要盈利,主机厂要挣钱,经销商要挣钱,供应商也要挣钱,员工也要有人为收入,这是企业正常发展的哀求,企业短期亏损是被许可的。如果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情形下还在卷,这便是无序竞争。
现在市情上讲的“卷”便是卷价格。我认为,卷价格是不得已的事情,也是企业自己的决定。以是我还是要强调,要卷出技能,卷出产品,卷出代价。
“千万级车企”
“百万级品牌”
“十万级单一车型”
何芳:在中国市场激烈如此竞争的大背景下,您认为什么样的车企能活下来?
张兴海:这个话题也是个比较关注的话题,常常有人说,未来5-10年环球的车企可能就只剩10家,中国的车企只剩5家旁边,对这个不雅观点我不置可否。
但从企业未来能否活下去或者能否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的不雅观点可以用“十百千”来概括。
千,是指单一企业拥有一年产销1000万辆,这个车企肯定能活下去;百,是指车企如果能够拥有一个100万级别销量的品牌也能活下去,由于有些车企可能多个品牌计策,有个百万级销量的品牌也能活下去;十,是指车企的单一车型年销量为10万级别,当然我认为10万到90万都是10万级,企业的一款车如果能达到这个量级也能活下去。
再说夸年夜一点,一个车企单一车型年销量50万辆,一个月销5万辆的企业能活不下去吗?以是,我说“十百千”,企业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在车企、品牌、单一车型的竞争中,一定是头部或者“第一”。
何芳:付老师,您认为什么样的车企能活下来?
付于武:这是很尖锐的问题,首先我以为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更有创新的企业能够活下来。这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经济特色?天下上汽车家当140年的历史,证明了这几个基本规律是没有变革的。
首先,这个企业必须有好的产品,这是我们汽车界的黄金法则,“产品为王”,从来都不是“流量为王”,国际汽车界、工程界都认为“产品为王”。
第二、规模经济,没有规模就不会有效益。赛力斯三年利润由负转正了,这是历史性的成果。我们好多企业便是不挣钱,便是卖不出价来,量也上不去,以是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这是一个铁的规律。
第三、汽车是各种技能的载体,谁能够吸纳更多的创新就有更强的竞争力。特斯拉是条大“鲶鱼”,我们中国汽车界由于这条“鲶鱼”的浸染,知道了什么叫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中国汽车企业应向特斯拉的创新学习。
总而言之,我们还要不断的进行技能、产品生态的迭代,以适应不断变革的时期。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变革太快了,以是遵照客不雅观规律,不断在市场上取得先手棋,然后不断给自己赋能,这样的创新力决定了它终极的命运。
此外,我认为,中国车企将来会面临吞并重组,还有一批企业会倒闭,但是集团化不失落为吞并重组、建立一个新生态的主要路子。
“如履薄冰,当心翼翼”
何芳:刚才付老师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点,赛力斯今年一季度盈利转正,这对付赛力斯意义重大。叨教张总,盈利能力显然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这是否表示赛力斯在汽车行业已经站稳脚跟?企业该如何在竞争中把握自己的节奏和计策定力?
张兴海:我们没有“站稳脚跟”这样的想法,我永久都是如履薄冰,当心翼翼。
我们永久是在别人看不起、看不懂的道路上发展,要想站稳脚跟,一步都不能停滞,一天都不能停滞。
赛力斯今年一季度实现了第一次盈利,我们希望从此开始能够可持续盈利,今后也会按照这个目标来努力。
通过近年来企业的实践和不雅观察行业内的一些表现,我认为电动车能够实现盈利确实是很难的。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要感谢成本市场的支持, 基本上,到本日还没倒下的新能源汽车企,都是有融资能力的,中国成本市场是支持科技创新的,投资者也按照中国投资政策参与到中国汽车的转型升级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投入之中,成本的力量功不可没。
第二,中国新能源汽车能有本日,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
以是,我们既然有政策支持,也有成本市场的支持。但是这些支持是不可长期进行下去的,成本市场也不可能一贯追踪一个持续亏损的企业。在这个时候,我们汽车家当、我们西南汽车行业和企业,必须考虑能够活下去的方法,首先就要办理盈利的问题。
-End-
汽车之道
TOP TALK
作为华汽文化基金会旗下华汽研究院倾力打造的高端访谈节目,《汽车之道》搜集了业内顶尖专家、威信机构以及汽车界的领军人物,共同磋商汽车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引领不雅观众探索汽车天下的无限可能。每期节目约请一位或多位汽车行业重量级高朋,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共同磋商行业家当现状、分享前沿科技趋势,解读政策动向,阐发市场变革,为汽车行业、企业建言献策。
-往期推举-
汽车之道|付于武对话张兴海①:赛力斯一贯在别人看不懂的道路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