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后,一场空天信息家当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八位院士、数百位空天信息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出席,畅谈浙江空天信息家当的发展方向。
从火箭发射到空天信息家当的畅想,在“航天圈”格外热闹的上半年,浙江在商业航天领域可谓动作频频,给予外界强烈的家当加速发展新旗子暗记。
实际上,近几年在环球航天计策支配的新形势下,我国正积极投入到“航天强国”的培植中,商业航天得到快速发展。在地方上,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省市纷纭出台政策,鼓励和勾引民间成本参与商业航天发展。

纵不雅观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进程,自2014底起步至今,经历8年多的行业抽芽和快速发展后,我国商业航天开始迎光降盆、技能、市场与创新等一系列深层次的发展机遇与困难寻衅。
在当前行业发展的加速阶段,以民营经济为长、家当根本雄厚、政策勾引俱全的浙江,正在逐渐探索开辟出一条更开放、更多元与更市场化的商业航天发展路径。
航天“新生力”集聚浙江
今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告,为天宫空间站征集商业化、低本钱的货运做事方案,再次表明了中国对商业空间站项目持开放态度。
与本次吸纳社会优质力量对应的是,我国商业航天早已有了发达发展之势,而民营企业则是商业航天的主要参与者。
“到目前为止,全国的商业航天干系企业大约超过300家。”浙江大学眇小卫星研究中央主任金仲和见告21世纪经济宣布,近几年海内商业航天得到快速发展,集中表示在从业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
从商业航天的家当链分布来看,我国商业航天家当链上游紧张为卫星与火箭制造商,中游为火箭发射与卫星运营做事商,下贱为运用环节,传统运用处景包括通信、导航、遥感,新兴运用处景则已经拓展至卫星互联网、太空采矿等领域。
据艾媒咨询预测,商业航天将进入黄金发展期,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万亿元。
很显然,这一新兴的万亿级家当市场,必将引发各地家当布局者的巨大兴趣。据不完备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包括浙江、湖北、湖南、海南、安徽、北京、上海、天津与深圳等多地从省、市层面出台了有关商业航天的方案与政策。
在浙江,商业航天已被纳入打造当代家当体系的必选项,欲构建完百口当链。根据2021年发布的《浙江省航空航天家当发展“十四五”方案》,浙江提出造就发展商业航天,包括商业运载火箭、眇小卫星、北斗运用等领域,打造湖州航天家当基地、嘉兴港区航空航天家当园、宁波航空航天聪慧城等平台。
在此根本上,未来浙江将形成以湖州、嘉兴、宁波等地布局商业运载火箭,以杭州、宁波、台州等地布局眇小卫星,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舟山等地布局北斗运用的商业航天家当布局。
而在市级层面,各地也纷纭发力布局商业航天。个中最为范例的是杭州,其正聚焦卫星研发、卫星数据图像剖析等领域,深耕空天信息家当领域。
例如,杭州云栖小镇依托云打算和大数据家当生态,吸引中国空间技能研究院杭州中央、杭州智元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研发机构、家当平台落户,集聚空天地海生态企业200余家,初步形成了相对较完全的空天信息家当生态。
杭州之外,嘉兴、湖州、台州、宁波等地也纷纭在商业航天领域展开布局。
湖州德清的地理信息家当早已名声在外。除了地理信息外,湖州在火箭热试、制造及组装等领域也有布局。2018年,蓝箭航天空间科技株式会社(以下简称“蓝箭航天”)在湖州南太湖新区成立蓝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并培植湖州热试车中央,成为全国首家大型民营液态火箭发动机综合测试基地。
“十四五”期间,嘉兴提出大力发展中、低轨道通信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商业航天家当,打造商业航天家当平台及载荷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商业航天数据运用配套任务。2021年6月尾,位于嘉兴市港区航空航天家当园内的嘉兴蓝箭航天中央首期竣工并投入利用,成为其欲打造集设计仿真、试验检测、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百口当链顶尖航天家当基地的关键之作。
纵不雅观近几年景长,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浙江商业航天的家当画卷已缓缓打开,并呈现了一批商业火箭及卫星制造做事企业,这里既有长光卫星等“国家队”,也有蓝箭航天、时空道宇、地卫二等“民间选手”。
家当链的形成,每每被看做是家当能够正常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的一个标志。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浙江已有各种航空航天干系企业100家旁边,涉及航空零部件及材料、航天设备等多个领域。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宣布指出,近年来浙江依赖雄厚的家当根本,坐拥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大等高校,以及生动的民营成本与政府家当勾引基金,浙江的商业航天家当已初具规模,在当前环球商业航天发展加速的进程中,已经逐步呈现出自身的上风与特点。但同时从家当链构建的角度来说,浙江航空航天家当链的完全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上述剖析人士指出,目前从全国来看,卫星制造紧张集中在北京等传统航天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随着航天家当的外溢效应愈发明显,以及空天技能需求的不断扩大,浙江该当利用好已有的家当集群与工业根本上风,重点布局日益市场化的卫星及运载火箭家当,未来将有望在这些领域展现出其家当积淀和市场上风。
规模生产是大势所趋
从行业来看,“工业化”造星是浩瀚民营卫星企业的共同愿景。
不久前,2023空天信息大会在杭州举行,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在会上分享自己的实战履历与业务洞察。这些家当深耕者共同意识到,通往太空的“门票”是极为有限的,送更多卫星上天既是国际趋势,也是行业发展确当务之急。
赛迪顾问的研究数据显示,地球近地轨道最多可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到2029年,近地轨道大约将有5.7万颗低轨卫星完成支配。
而国际电信同盟明文规定,卫星频率和轨道的利用权采取“先登先占,先占永得”的规则。这意味着,地球卫星轨道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正因如此,支配卫星网被许多国家列为主要计策项目,特殊是抢发低轨卫星,目的便是尽可能多地“占座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付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而言,冲破产能瓶颈,迫不及待。在对浙江干系企业的采访中理解到,目前不少企业已将规模化发展作为商业航天发展的主攻方向,其基本的思路为以工业制造为根本,以将成果转化为大众运用为支撑,来终极实现降本增效。
例如,背靠吉利控股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空道宇”)就提出“像造车一样造卫星”,将吉利在汽车制造上的工业标准化产线履历用于卫星制造,其位于台州的卫星超级工厂目前通过创新量产AIT模式,工厂研制周期得到大幅缩短,已实现日产一颗卫星产能,且生产本钱低落45%旁边。
“相较于传统定制化地造卫星,现在商业卫星的生产更像造汽车一样,通过工业化的模式,来降落本钱,提高生产效率。”时空道宇前瞻实验室卖力人侯冰见告21世纪经济宣布,“比如汽车能实现工业化生产,条件之一是在零部件方面实现工业标准化。同理,我们在卫星总体设计阶段,设计通用化、模块化的卫星元器件构造,使其能够知足柔性化脉动式产线的批量制造模式,实现快速组装与生产。”
随着技能创新不断走向成熟,航空航天领域呈现低本钱化的趋势也同样表现在火箭领域。
“批产”是行业内频频提到的一个词。随着海内商业卫星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射需求也快速增长,目前海内的商业火箭发射能力还不能完备知足需求,这对付商业火箭公司的研制与批产能力培植来说,既是机遇亦是寻衅。
蓝箭航天在浙江地区布局智能制造中央的用意便基于此。蓝箭航天干系卖力人向21世纪经济宣布先容,目前蓝箭湖州智能制造中央动力制造基地一期工程自投产以来,根据研制、总装的进度哀求,已稳定、可靠地完成了多枚火箭所需发动机的总装总测任务。与此同时,即将完成培植的二期工程,将连续推动蓝箭航天提升发动机总装总测能力的升级。
“未来在商业火箭运用方面,我们将依托‘设计-仿真-制造-试验-发射’全流程的自主能力保障培植,对内实现自主本钱可控,再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缩短研发周期,用批量化、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不断打破产品本钱的下限,利用‘朱雀’系列火箭产品,对形状成高密度发射、低本钱、高可靠性进入空间的主流竞争能力,对接环球太空经济发射做事需求,实现航天发射做事的商业闭环。”上述卖力人向表示。
商业模式探索亟待加速
除降本增效实现工业化生产外,商业航天发展的另一大痛点便是找到得当的商业模式与规模化的创新商业运用处景。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剖析师张毅在接管21世纪经济宣布采访时指出,从市场规模看,中国商业航天家当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迈入家当发展的快车道。从运用处景看,虽然商业航天仍处于家当发展的低级阶段,但发展空间及潜力极大,这种发展潜能吸引了成本市场的持续投入。
《2021-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家当发展趋势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商业航天家当均匀单笔融资额从2014-2015年的0.02亿元,增长至2020-2021年的2.11亿元。
“须要把稳的是,只管当前成本持续大量投入商业航天家当,但是已经呈现出逐步向精良企业靠拢的态势,随着成本逐步向精良企业集中,商业航天企业须要加速商业化运用落地,形成先发上风。”张毅表示。
“卫星‘占位’很主要,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把创新的商业模式策划出来,也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金仲和强调,目前大多数创业企业依赖短期、投契性强的风险成本支撑,中长期的计策性成本较少,难以适应商业航天家当的投资哀求和发展规律。于企业而言,明确创新商业运用策划,保障能让用户和成本长期获利是下一步须要思考的问题。
21世纪经济宣布不雅观察把稳到,在当前整体市场向好的发展前景下,也有不少企业正在聚焦大众运用,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
比如,上述提及的时空道宇经由行业调研和市场测算后,瞄准汽车、消费电子等市场,供应产品和数据做事,开拓航天产品与做事的消费级需求。
21世纪经济宣布理解到,时空道宇正在培植“未来出行星座”,该项目包含空间段、地面段和运用段。在空间段,公司自研的首轨九星已入轨,操持到2025年完成一期72颗卫星发射支配。在地面段,时空道宇在环球范围内培植高集成度星座测运控系统,并已培植完成覆盖中国的星座地基数据站网;在运用段,时空道宇向聪慧出行、消费电子、无人系统等领域供应运用开拓和做事。
“实在海内汽车和消费电子的市场空间还很大,以此为抓手布局商业卫星,不管是需求落地,还是家当纵深,都极具想象空间。以汽车为例,如果每一辆车里面都有卫星通信做事、卫星定位做事,未来我们的数据运用做事能产生的收益是非常可不雅观的。”侯冰表示。
除了着眼于卫星制造与技能做事,在浙江也有民营商业卫星企业正在专注于将商业卫星与AI技能运用进行结合,探索更前沿的商业做事模式。
这个中,来自杭州临平新城算力小镇的地卫二空间技能(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卫二”)是海内屈指可数的几家纯民营卫星企业之一,其致力于AI卫星及翱翔器的研制、智能卫星星座的投资和运营,以及AI和遥感数据的垂直细分运用做事。
“就像智好手机供应了一个运用的平台,很多软件公司可以在这个平台年夜将商业场景、消费场景推给消费者。同样的,卫星是一个搭载算力的平台,我们研制成功的卫星在轨运行后,会供应大量的遥感数据,而这些数据又通过算力,为客户的各种运用处景所利用。”地卫二首席算法科学家康亚舒见告21世纪经济宣布。
不过,须要指出的是,21世纪经济宣布在拜访调研中创造,只管浙江的不少民营商业卫星企业正在加快更具可行性的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但就当前阶段的商业航天运用的整体市场而言,仍处在发展起步的初期阶段,商业模式探索、市场定位及技能研究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不敷,与之相对应的成本市场整体运行机制也不足成熟。
“SpaceX在20年旁边的发展进程中也经历了多次失落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指出,商业航天属于倒逼型家当,对付一些优质项目该当先投资再逐步培养,行业发展须要得到更多的原谅与耐心。
“商业航天同时具备高科技、高成本、高风险三个要素,相应地对成本的构造、专业人才等提出很高哀求。同时商业航天的投资回报周期长,在根本研发方面须要无数次的试错机会,还可能会面临着一些来自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寻衅,这些都哀求成本要有足够的耐心。”张毅表示。
此外,张毅还指出,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不可能一挥而就,须要人才、成本与技能创新的持续投入,这就哀求家当的发展导向要始终如一,同时政府、成本与企业等家当发展的参与者能够实现高效互动,从而构建更为完善的家当生态,这是未来真正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所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