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讯( 陈琳)随着智好手机、电子产品等更新换代加速,网络闲置商品买卖呈现热潮,干系投诉也随之增多。昨天,市工商局公布了“12315”7月份消费者投诉剖析公示,7月份二手电子商品交易成为投诉热点问题,集中反响在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与网站宣扬不一致等。据市工商局统计,7月,12315信息采集综合做事平台共登记消费者投诉信息27166件,接待消费者咨询45196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丢失2534.4万元。
一位消费者通过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购买了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机,该网站注明为“全网通手机”,但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却是“移动定制版”。联系交易平台后,对方赞许退货,结果消费者将手机寄回后,却迟迟收不到退款,终极消费者投诉到工商部门,后在工商部门监督下,商家为消费者办理了退货手续。
据市工商局“12315”热线统计,近期接到有关网上平台购买二手电子商品的消费投诉较为集中。根据投诉内容剖析,此类投诉紧张存在三种情形,一是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利用;二是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商品与网站宣扬不一致,比如网站宣扬为“国行正版”,但实际收货创造为“日版”、“美版”等;三是商家承诺付款后越日发货,实际迟迟不发货。

工商部门也在此提醒消费者,为了避免网络交易骗局,购买二手商品一定要选择正规、具有一定规模且信誉良好的平台,要全程通过平台账户进行互换,切勿通过微信、QQ等工具私下沟通及交易;二是因二手商品发卖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瑕疵或者故障,购买前应仔细阅读商品解释,解释不清晰的要与商家进行确认。可通过二手平台供应的质检中央对商品进行检测,确保商品不存在影响正常利用的严重质量问题并留好质检报告;三是保留好网站截图、订单信息、谈天记录等信息,以便收到商品不一致时有据可循。及时索要快递单号、关注物流信息,并只管即便当面验货。如发生消费轇轕,及时与平台及商家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干系部门投诉,依法掩护自身合法权柄。
(任务编辑:宫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