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oT赋能下,下贱构造性需求增长、技能更新带动晶圆制造设备市场新一轮发展周期。各大头部设备厂商均估量2022年环球晶圆制造设备(WFE)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量级。
台积电:22年将是强劲增长的年份
台积电2021年成本支出300亿美元,22年成本支出将达到400-440亿美元,个中大部分(70~80%)将集中于前辈技能产品线,涵盖了 7nm、5nm、3nm 和 2nm 芯片制造工艺。 公司估量2022年将是又一个强劲增长的年份。对付2022整年,台积电估量全体半导体市场将增长约9%,代工行业的增长估量将靠近20%,公司将有信心跑赢代工行业20%的增速。

景气度:营收规模持续扩大
扩产高需求拉动下,龙头设备厂商营收规模持续扩大。ASML 22Q1营收负增长紧张是公司采纳了快速出货模式,即为使客户尽快开出产能,取消厂内测试环节,直接运设备到客户端进行测试验收,然后确认收入,导致部分订单延迟到22Q2确认收入。
需求:供不应求向上游蔓延,零部件交期拉长
设备高需求,叠加疫情等成分,半导体行业供不应求进一步向上游零部件蔓延。疫情前,零部件均匀交期约为3个月,而现阶段,根据Nikkei数据,阀门、泵类交期尤为长,已达12-15个月,石英件、EFEM等的交期也靠近10个月,稍短一点的O-ring交期在5个月旁边,交期都大幅拉长。
营收:2021年行业增速56%,2022年1-10进一步放量
2021年,紧张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合计发卖额约240亿元,实现同比56%的高速增长。个中,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在原有成熟设备根本上进一步放量;万业企业旗下凯世通实现离子注入机0-1打破;芯源微多款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在客户端进展顺利。
盈利: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古迹方面来看,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峰测控、长川科技、芯源微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显著高于收入增速,得益于规模化放量和产品构造优化,前道半导体设备公司盈利能力有明显提升。
条约负债/存货:在手订单充足
22Q1来看,北方华创条约负债50.9亿元,存货97亿元;中微公司条约负债15亿元,存货20.9亿元;位列前二,且一贯处于高位,侧面印证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当然,受不同公司、不同下贱客户不同付款策略(是否有预收款、预收款比例等)影响,条约负债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在手订单情形。
采购:2倍超前备货,应对兴旺需求
北方华创2021年采购总额高达176亿元,相较其当年原材料本钱,实现近3.5倍旁边的超前采购;同样地,拓荆科技超前采购比例也高达3.7倍;别的盛美上海、芯源微、华峰测控也采纳近2倍多的超前采购策略;由此侧面印证客户高需求,以及各公司应对上游零部件端交期拉长征象的前瞻性计策调度。
2 半导体2022年下半年展望——半导体材料投资框架2022:半导体材料0-1放量元年
自2020Q4以来,各半导体材料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2Q1毛利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CMP(45.2%)、半导体硅片(37.6%)、电子气体(35.6%),个中CMP、电子气体、先驱体、靶材、光刻胶的毛利率环比涨幅较大。湿电子化学品、电子气体紧张受上游化工原材料价格颠簸影响,毛利率产生较大颠簸。
半导体硅片后市展望:缺货涨价延续
根据信越化学公告,环球半导体硅片出货量同比和环比都在增长,险些所有硅片供应商稼动率都很高。新增12寸片需求紧张来自逻辑用外延片,8寸片由于下贱运用(汽车电子等)和环球经济复苏,严重短缺。SUMCO操持在2022年至2024年间将晶片制造商的长期合约价格提高约30%。我们认为,环球硅片紧缺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末。
电子气体后市展望:俄乌战役推动电子气体价格暴涨
由于俄乌冲突和半导体高景气,电子气体持续缺货涨 价。目前运用于芯片制造领域的罕有气体市场价格已 经涌现明显颠簸,特殊是氖气、氦气价格大涨,光刻 气几近断货。部分海内晶圆厂正面临着“一边涨价一 边囤货”的状态,备货周期将延长。
半导体光刻胶后市展望:需求紧俏带动光刻胶缺货涨价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达发展,尤其是下贱晶圆厂产能扩建带来的的弘大需求,光刻胶市场需求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 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2020年环球光刻胶市场为87亿美元,估量2026年有望达1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5%。个中,2020年环球半导体光刻胶占市场总额的23.3%,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20.4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硅片、CMP、靶材高增长
各板块中,硅片、CMP、靶材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光刻胶、电子气体、湿电子化学品、先驱体更快。个中,硅片板块直接管益于材料板块最大的市场空间和中资晶圆厂的快速产能扩充。CMP和靶材板块,海内技能已经覆盖7nm以上前辈制程,凭借相较其他材料更高的国产替代水平,率先打入下贱晶圆厂供应链,实现营收和古迹的高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半导体2022年下半年展望——功率半导体投资框架行业需求:环球、中国IGBT运用领域
工控、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为紧张下贱运用处合,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偏弱,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发达的新能源汽车家当形成了中国与环球需求构造占比之间的差异。
从环球下贱需求上看,工控依然是环球IGBT需求最大最稳定的市场,占比达到37%;其次是新能源汽车占比28%,新能源发电占比9%,消费电子(紧张为变频家电)占比8%。
从中国下贱需求上看,新能源汽车是海内IGBT最大的需求来源,占比31%;其次,消费电子、工控、新能源发电分别占比27%,20%和11%。
行业增长:新能源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海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均创历史新高,整年产销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在新能源汽车全面发展的浪潮下,随着海内疫情得到稳定掌握,年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渐回暖,月产销环比持续改进,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行业增长:新能源发电(风电)
风能是继太阳能之后可用于发电的最大可再生能源。根据中国能源局官网,截至2021年11月14日,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015万千瓦,打破3亿千瓦大关,较2016年底实现翻番,是2020年底欧盟风电总装机的1.4倍、是美国的2.6倍,已连续12年稳居环球第一。
行业增长:轨道交通
IGBT是高铁牵引电迁徙改变的命脉。高铁通过受电弓与 打仗网打仗将高压互换电取回车内,通过变频赞助系 统和定频赞助系统,经由牵引变流器转换成可调幅调 频的三相交流电,输入三相异步/同步牵引电机,通 过传动系统带动车轮运行。
IGBT行业市场空间:环球 VS 中国
据Omdia统计,2020年环球IGBT芯片市场规模13亿美元,模块43亿美元,合计56亿美元,估量2022年IGBT市场规模达62亿美元。 据统计,2020年海内IGBT模块需求量为1.1亿只,但产量只有2020万只,自给率仅18%,海内供给远远低于市场需求。随着国产供应商的崛起,估量到2024年将实现40%的自给率。
行业趋势:通态功耗、开关功耗均不断减小
IGBT芯片经历了7代升级:衬底从PT穿通,NPT非穿通到FS场截止,栅极从平面到Trench沟槽。随着技能的升级,通态功耗、开关功耗均不断减小。
竞争格局:外洋公司市占率
外洋企业良性循环:市占率越高,产品的反馈数据越多,积累的履历越多,产品越成熟,利润体量越大,投入新一代研发也越多。海内企业发展受阻:贸易摩擦之前,由于产品长期得不到客户利用,无法积累大规模量产情形下的数据,产品小批量出了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办理。
4 半导体2022年下半年展望——SiC投资框架SiC环球家当格局:欧美日三足鼎立,中国加速布局
目前,环球SiC家当格局呈现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态势,个中美国厂商霸占主导地位。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半导体芯片领域成为了中美必争之地,伴随着复兴、华为事宜,国家越来越重视芯片、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国产化。而SiC材料和器件在军工国防领域的主要浸染也越来越突出。如今,中国的SiC行业发展迅速,各厂商加速布局。
SiC行业规模一张图:衬底和器件市场规模均快速增长
2020年环球SiC衬底市场代价为2.08亿美元,目前整体市场格局仍以美国为主导,Wolfspeed(Cree)的出货量霸占了环球的45%。对付该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新思界和Yole都给出了约为44%的复合增长率估计,并分别预测环球SiC衬底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和2027年达到15.9亿美元和33亿美元。
SiC制造设备家当链
碳化硅在制程上,大部分设备与传统硅生产线相同,但由于其具有硬度高档特性,须要一些分外的生产设备,如高温离子注入机、碳膜溅射仪、量产型高温退火炉等,个中是否具备高温离子注入机是衡量碳化硅生产线的一个主要标准。
5 半导体2022年下半年展望——智能化投资框架智能座舱简介
智能座舱的主芯片一样平常称之为SoC – System on Chip即片上系统,它包括CPU、GPU,AI引擎,还包括处理各种各样摄像头的ISP,支持多显示屏的DPU、集成音频处理等等。其余第3代的数字座舱系统,配备了个性化的打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打算机运用平台,包含AI加速器等。
主流座舱芯片先容
座舱芯片高通一枝独秀。目前,高通已经赢得环球领先的20多家汽车制造商的信息影音和数字座舱项目。包括奔驰、奥迪、保时捷、捷豹路虎、本田、吉利、长城、广汽、比亚迪、领克、小鹏、空想智造、威马汽车在内的国内外领先汽车制造商均已推出或宣告推出搭载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的车型。
国内外智能座舱市场规模
据IHS此前的预测,2021年环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超过400亿美元,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1亿美元。其余据ICVTank预测,中国的智能座舱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030亿元的规模,按增长速率未来中国或将成为环球最大智能座舱市场。估量到2025年智能座舱域掌握器出货量超过500万套,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域掌握器渗透率将超过18%,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
环球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中国市场汽车销量排名第一
过去10年,海内汽车行业得到飞速发展,汽车销量涨幅达到42%旁边。2021年,海内汽车销量达到0.26亿辆,个中乘用车的销量与整体汽车销量变革趋势大致相同,在2017年达到最大销量0.25亿辆,在整体汽车发卖中占较大份额,约为85%。但商用车增长趋势较为平缓,过去10年期间涨幅为18%旁边,占比仅为15%。 从环球各国汽车销量排名看,中国市场位居环球第一,并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长率,达到7%,未来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会更加兴旺,也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利用干系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