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权:老模式下的旧代理,不转型就玩完
问:互联网时期代理商还可以做吗?
李政权答:

#营销#当然可以做,但是做老模式下的旧代理越来越难做,越来越没得做是一定的,要转变!
一、为什么老模式下的旧代理越来越难做?
1.渠道扁平化:
其一,轻微上点规模的零售系统都哀求厂家直供,代理商被逼向运作小连锁和单体终端客户;
其二,过去盛行的二级代理、三级代理被一层层的砍掉,厂家直接以地级市乃至县为单位进行招商运作;
其三,类似批发商的“野代理”,直接被许多厂家在渠道方案设计环节就砍掉,在企业内部乃至都不许可听到批发商这三个字的存在(当然,不许可不代表不存在)
李政权:老模式下的旧代理为什么做不下去了
2.进一步去中介化、去中间化——厂家已经能够直接节制到终端客户乃至是消费者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企业定制的或者是从第三方引进的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理论上既能节制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业务的日常发卖及市场管理过程,也能够把控到每一家代理商及其卖力该企业产品发卖的业务的进销存和日常动作,同样还能给每一家直营或代理商运作的终端客户建档、定级,以及进行相应的管理。
这让老模式、老套路下的旧代理非常难熬痛苦,比如,以前可以做文章的渠道匆匆销用度,厂家在微信和移动终端管理设备上一份电子文档关照,直接就可以传达到每一家终端客户……运作空间少了。
即便没有相应的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厂家也还可以用一点小恩小惠,逐步加上每一家终端客户老板的微信。
显然,代理商们之前存在的核心代价——终端客户,不再像以前能秘密的节制在自己手中了。
李政权:代理商的传统代价被新的商业势力残酷替代
3.新商业势力的替代效应——B端电商及新通路平台的兴起。
风起云涌的新零售,阿里巴巴的1688、零售通,京东的新通路与京东到家,腾讯微信刚刚推出来的微选,以及各家B端电商,都在蚕食传统代理商的生存空间与存在代价。
加入,一家家的终端客户末了都加入到了类似京东到家这让的平台,厂家直接与京东互助就行了,就不会再须要之前的传统代理商了。
……正是由于以上各类缘故原由,才会让老模式、老套路下的“旧代理”越来越难做,越活路越窄。
李政权:所有的代理商都面临转型
二、所有的代理商都面临变革与转型。
1.向渠道代价链环节中难以被替代的环节转:
代理商在厂家的渠道代价链环节中的旧代价,过去的仓储、配送、分销、匆匆销、结算、资金等传统的代价体系已经被打乱、被剥夺、被淡化,这个时候,就要遥望星空好好的想想自己未来存在的代价了。
分销有京东新通路,结算有支付宝,配送有京东到家和顺丰……那陈设及价格管理呢?匆匆销呢?推广呢?
非常显然的是,接下来的代理商们,将会由过去以分销为重的代理商,转向以日常市场管理及做事,匆匆销及推广等实行为主的实行做事商!
2.代理即终端客户,将自己从中间商身份垂直向下延伸,转型为终端客户+代理商。
也便是说身份复合,自己即是终端商又是代理商。怎么拥有终端客户的身份和标签呢?自己开?收编?整合?同盟?选择适宜自己的一条路。
3.代理即厂家,将自己从中间商身份垂直向上延伸,转型为厂家+代理商。
在推自有品牌之外,或许更为主要的一点是,成为上游优质或潜在优质品牌厂家某个品牌、某个系列产品……的合资人、投资人、股东等,同时自己还是这个品牌这个系列产品的代理商或者是总运营商。
4.……
在我《从趋势到行动:未来十年商业新生态》一书中(中信出版社,2015),对这个问题有较多预见性阐述,可以参考。
转载注明:本文来源头条号【李政权】,作者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