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OPPO和魅族纷纭宣告,发力AI手机,魅族更是流传宣传要“All in AI”,All in是德州扑克的一个术语,表示全押上,不给自己留后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这已经不记得是我见到过的第多少次有公司要All in某个赛道或者某个方向了,当然,此前的履历,一样平常口头上说All in的结果都不咋好,不知道有没有例外,至少我影象中是没有的,希望这次有好运。

我之前也玩过德州扑克,一样平常是筹码不足或者超级超级武断自己的牌很好,才会选择All in,赢了当老板,输了睡地板。
除了公开出来表态的,其他家手机厂商或多或少也在布局AI,前不久也有新闻宣布苹果想在手机上实现本地化的AI打算,为啥在这个韶光点上各家会有这样的举动?
我的理解是传统手机的故事没得讲了,成本是嗅觉最灵敏的,哪里有机会往哪里钻。现在的成本市场,你不提AI两个字,都不好意思见人。
沿用手机厂商的说法,2023年是AI元年,那么2024年是AI手机元年。
那么,在这个韶光点上OPPO、魅族还有其他手机厂商会有共识,而不是2023年,或者2025年,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2023年AI技能取得突飞年夜进的进展,以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文生文、文生图乃至前几天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的表现,更加让各大厂商武断了AI技能的确是能供应生产力的,而且就在未来几年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和运用,再不上车就晚了。
另一方面,我们所知道的这几家公司都是体量比较大的企业,一样平常大企业制订计策须要韶光去准备,包括决策者想清楚以及团队形成共识,而对付AI的投入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投入,肯定须要是十亿、百亿乃至更多的投入,这不是一个随意马虎的决策,虽然看起来挺大略的,“All in AI”,实际上在人、钱、物各方面的准备,内外部各种阻力的疏通,并非一件随意马虎的事情。选择这个方向的背后一定是大量的思考及沟通,末了拍板下来,对外公布。
以是我们至少可以讴歌中国手机厂商的勇气,虽然未必末了能AI成啥样。
二、手机发展进程
回到主题,作为一个产品人,我忍不住会去想,到底AI手机长啥样,跟现在的手机有哪些方面有差别,真的会有颠覆式的创新吗?
我来YY一下。
我首先会思考手机这个产品的代价,手机实在以前更通用的叫法是“移动电话”,我列了一个表格归纳手机的演进历史:
总结手机过去的发展历史会创造,手机的代价在于:
提升人和人,人和网络的连接效率。个体办理问题的工具(保存资料、获取信息、学习技能)。之前有个说法是手机现在越来越像是人的一个器官,通过这个器官连接其他同类,感知天下,也扩展自己作为个体的能力。
我是挺认同这个总结的,现在大家中午在食堂用饭,看看有多少人是一边玩手机一边用饭,坐地铁、走路、睡觉…如果一个人不是在看手机,便是准备看手机。
三、未来AI手机畅想
沿着这个思路,那么AI手机该当要供应什么样的能力?
第一,从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蜕变
这个是个大趋势,字节系的产品都是沿着这个大逻辑在做的,不论是抖音、今日头条还是淘宝的推举电商,都是这个逻辑,AI只会使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AI手机比较于现在的手机,一定要更加懂你,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定闹钟都是要自己手动去定,或者通过Siri这种语音助手去给它下指令,碰着特殊的节假日比如春节假期,为了享受假期睡
不负任务地再YY一下,当你在看某个视频节目的时候,AI手机的摄像头创造你盯着某个角色的衣服看了好一下子,可能看完视频AI手机就给你推一条相同格局衣服的链接,并问你是否须要帮你下单,如果你确认,那么手机号码、物流地址这些都帮你自动填好,等着收货就行了。。(当然,也有可能实在你是在看美女或者帅哥)
第二,个人强大的事情基站
手机的迭代演进过程,是逐步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蜕变的(事实上任何产品都是这样,从大略到繁芜),功能越来越强大,从电话功能为主变得越来越像打算机,之前有个奥妙的等式:
1台iPhone=电话机+电脑+游戏机+打算器+录音机+收音机+腕表+遥控器+电视机+…
未来增强AI能力的属性只会在这个根本上演进更加丰富、繁芜的专家级能力。
例如,现在处理图片、视频最好的还是在配置强劲的台式机上处理,由于台式机一方面可以做到配置高性能好,其余一方面空间够大,在以点击、拖拽的人机交互时期,空间大在交互效率上有上风。
未来这些事情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而且可能是通过直接给AI下指令的办法让AI帮助完成。我的判断是交互越大略的东西,可扩展的场景越多。现实天下中,只要你能准确地用措辞表达你的意图,以及足够多的资源(钱、韶光、其他),通过借助其他人的力量,理论上任何人类目前能做到的事情你都有可能做到。
这句话很绕,但是意思是清楚的,便是你不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AI能力能够帮你做到专家能做到的事情,你只须要节制跟AI的交互措辞即可。
我的想象力有限,所举的例子也是沧海之一粟,不过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成为AI载体的设备的确还是手机。
第三,虚拟天下的入口
前两年元宇宙非常地火,火到大家以为风口已经到来,末了潮水退去之后,我们才创造大家都在裸泳。我们不用过于乐不雅观,也不应该过分悲观。我个人还是非常认为,天下越来越数字化、虚拟化,这是发展的趋势,不是人为可以阻挡的。
但是中间还存在极大的GAP,要办理的问题还有很多,个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虚拟天下该当和真实天下很像,否则人的感知是会有明显的差别,认为这便是假的,不是真的,体验上是不可能达到足够好的程度的。
而从“假”到“真”之间就须要非常强的打算能力。我们现实的天下,每一个物体,每一个点上面都有无数的信息,高度、温度、密度、形状、大小、味道、颜色、韶光位置、空间位置、环境信息…目前的人脸识别技能之以是能区分出来每一张人脸,就在于我们脸部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在物理上是不可能有两张千篇一律的脸的,只要精确度足够都可以区分出来,这个道理用在虚拟天下也是一样,越是靠近于真实天下、真实物体,信息量越大。
而基于强大的AI打算能力和数字化创造能力,是能够将虚拟天下做得越来越真实的。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Sora推出之后我以为很愉快的缘故原由,由于AI的打算能力和数字化创造能力已经被拔高到N个台阶了,虽然我们离完备仿真的虚拟现实天下还有很大间隔,但是这个方向已经是很清晰了。
大概未来虚拟天下终极的入口不会是手机,但在更优形态的设备涌现和遍及之前,手机还是可以作为一个改良的办理方案,不是吗?
我会认为AI技能将在游戏领域取得突飞年夜进的进展,而游戏将作为虚拟天下的软件载体存在,然后是手机这样的硬件设备作为硬件载体。
以上不雅观点为个人思考,仅供参考,感激大家。
本文由 @李明Bright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不雅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供应信息存储空间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