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在民政局登记注册,企业在工商局登记注册,两者虽不在同一系统,但是否可以利用同一名称?在双方都没有成功注册牌号的情形下,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的陵犯?
近日,在上海市静安区(原闸北区)注册成立的“上海静安区爱芬环保科技咨询做事中央”(以下简称“上海爱芬”)就因“名称权”把“爱芬(苏州)环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爱芬”)告上了法庭。
据《公益时报》理解,这起案件是自《中华公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8年修订后,第一起社会组织“名称权”与企业“店铺权”的轇轕。对此,经多方采访,梳理案件原委,以此为社会组织发生类似轇轕时做参考。

案件起因
从上海爱芬总干事宋慧口中理解到此案的缘由。
2018年,一位在江苏从事环保事情的人士跟上海爱芬的职员说:“你们爱芬什么时候扩展业务了?在苏州注册了一家分支机构。”听到这个后,上海爱芬有点蒙,由于本身并没有发展分支机构。
从这位朋友口中得知,苏州这家机构也叫“爱芬环保”,随后机构在网上查询了干系信息,创造对方的全称为“爱芬(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天眼查查询到该公司原名为“江苏绿春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12月18日变更名称为“爱芬(苏州)环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同日变更经营范围。
苏州爱芬2017年年底变更公司名称和业务记录
该公司变更后的经营范围包括:垃圾分类咨询,环保文化互换活动策划、推广等,与上海爱芬业务高度重合。2018年6月,苏州爱芬以“爱芬aifen”为名注册企业微信公众号,重点宣扬垃圾分类知识,供应垃圾预约回收等干系做事,这些业务与上海爱芬的重点业务完备重合。
这样的举动让宋慧以为有问题——如果公司注册之初就叫“爱芬环保”,解释两家机构可能凑巧想到了一起,但2017年年底,上海爱芬已经做了六七年的垃圾分类业务,在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和名气,且接管多家国家级媒体采访宣布,是业内有名的环保组织。
目前苏州爱芬已经在福州、甘肃等地发展了分支机构。宋慧认为,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会对自家机构产生不好的影响,乃至影响到往后上海爱芬在全国开展业务,毕竟现在已经产生误会,未来政府也可能误以为上海爱芬和苏州爱芬是一家机构。
在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后,宋慧与苏州爱芬卖力人取得联系,试图通过私下协商让苏州爱芬变动企业名称,但对方卖力人表示,“希望两家机构可以共同为中国环保奇迹助力,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并无更名之意。
针对2017年底苏州爱芬变更公司名称、业务范围一事,上海爱芬向状师进行咨询,得知对方涉嫌存在陵犯知识产权以及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
于是上海爱芬与代理状师协商后,于2019年3月向江苏省苏州市中级公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苏州爱芬告上法庭,哀求苏州爱芬立即停滞侵害自身社会组织名称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立即变更侵权的公司名称;就其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全国性报纸刊物上揭橥声明,肃清影响;赔偿原告经济丢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出的状师费公民币20000元、公证费公民币4120元。
状师视角
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复不雅观状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做事中央创始人陆璇为上海爱芬的代理状师,他剖析认为,原告于2012年8月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民政局登记设立,原注册名称为“上海闸北区爱芬环保科技咨询做事中央”,后因行政区划变更,更名为“上海市静安区爱芬环保科技咨询做事中央”,该社会组织名称沿用至今,按照《中华公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干系规定,原告依法对其享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全称以及简称‘爱芬’以及‘爱芬环保’的名称权),被告不得擅自利用原告的社会组织名称暨履行稠浊行为,引人误以为是原告的做事或者与原告存在特定的联系。
“爱芬”是原告社会组织名称的简称,行政区划的变更未影响该简称的利用。原告自设立之初已在业务活动中广泛利用“爱芬”这一简称:原告官方网站时以“爱芬”的拼音“aifen”作为域名;各大媒体宣布原告时,也以“爱芬”或“爱芬环保”指代原告。“爱芬”这一简称在多年的持续利用中己经与原告建立了稳定的逐一对应关系,具有可以识别法人主体的标识意义,实际具有字号的浸染,应该作为原告名称予以保护。
被告与原告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被告将其企业名称变更为“爱芬(苏州)环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以“爱芬aifen”为名注册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突出利用“爱芬”字样,该等稠浊行为,足以导致外界误解被告与原告存在特定联系。被告的行为造孽利用了原告在环保领域的有名度和信誉,危害了原告作为社会组织的在先名称权,其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竟争法所禁止的擅自利用他人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上海爱芬(左)和苏州爱芬(右)微信公众年夜众号首页
鉴于原告的公益性与非营利法人属性,其社会组织名称权也属于社会资产,在全社会相应党中心的号召推进垃圾分类环保奇迹的本日,被告危害环境公益组织合法权柄的不正当竟争行为显得尤为恶劣。现原告根据《中华公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二)项、第十八条等干系法律法规,诉至法院,并要求保护环境公益组织的合法权柄。
双方态度
曾多次联系苏州爱芬,最初干系卖力人谢绝就此案向媒体透露。后联系到苏州爱芬卖力人姜师长西席,他表示,两家机构不一样,苏州爱芬是企业,上海爱芬是社会组织,本来就不是同类型组织,也没有业务冲突,都是为垃圾分类干事。
关于2017年年底变更公司名称和紧张业务方向一事,姜师长西席说这是之前的领导所做出的决定,他并不清楚,但变更是由工商局许可并登记,并没有陵犯他人权柄。
上海爱芬和苏州爱芬分别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在牌号网申请过“爱芬环保”四字牌号,但均被驳回,并未申请成功。
牌号网查询到的申请记录
据姜师长西席先容,目前苏州爱芬已经收到了法院传票,案件交由状师全权代理,至于开庭时会不会出庭等干系问题,姜师长西席称关于这起案件的所有事物将交由状师决定处理,并强调两家组织不涉及业务重合。
对付提出的干系问题,姜师长西席称“没什么好说的”,并谢绝供应代理状师联系办法。
上海爱芬卖力人宋慧见告:“有同行听说上海爱芬案件后纷纭回忆起自己所在的社会组织也有类似征象发生,但当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乃至有的被企业霸占了优先注册权。以是不管此案件胜败与否,都会给类似社会组织供应参考案例,一旦自己的知识产权、名誉权受到陵犯,该当站起来掩护作为社会组织、社会资产的权利,不能直接被营利性机构拿走谋取利益。”
北京市京师状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慈善联合会法律顾问张凌霄认为,不论这起案件的终极走向如何,都会对社会组织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起到积极浸染。
从此案主审法官任小明口中理解到,此案目前刚开始动手处理,法院已向被告发出了开庭传票,将于8月6日上午9时30分在苏州市中级公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审理,对此案件《公益时报》将持续关注。
陆璇作为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做事中央创始人、理事长向表示,近年来社会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识已经有所加强,据陆璇理解,有些基金会已经注册了几十个牌号,每个品牌、项目名字都在牌号局注册。
社会组织本身就存在着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维权本钱高、维权难等问题,那前期社会组织因该当若何做才能避免此类轇轕发生呢?
专家建议
图片来自网络
张凌霄认为,首先,社会组织的名称应该是社会组织品牌保护的一个重点。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干系规定,法人、造孽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名誉权等权利。社会组织作为民法总则中规定的非营利法人,虽然登记注册机关为民政部门,但作为独立法人单位,也是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具有一样平常权利人的属性,包括享有名称权和知识产权等的权利。
其次,如果其他社会组织或者公司注册了与已有社会组织名称相似的名称,那么就一定违法或者侵权么?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履行下列稠浊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擅自利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此处其他主体利用近似名称若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至少知足以下条件:一是社会组织名称在对方利用名称的区域和范围内应该具有显著有名度。如果社会组织的名称包括简称,具有显著性,并且经由社会组织长期、广泛地对外利用,为干系公众年夜众所知悉,则其他主体在相同区域内仍利用相同或相类似名称的,则有违法之嫌;二是其他主体利用干系近似名称,会造成"大众年夜众误解为其他主体供应的做事系已有社会组织所供应。《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限定经营者之间必须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也没有哀求其从事相同行业,经营者只要擅自利用他人近似的名称,导致干系"大众年夜众产生稠浊和误认是他人的商品或做事的,则有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
再次,虽然社会组织名称权或知识产权遭受侵权后,社会组织可采纳依法提起诉讼等办法掩护自身的合法权柄,但一旦被侵权,维权过程较为困难,且被侵权时社会组织的荣誉可能已经遭受危害,不利于社会组织品牌掩护。以是社会组织应及时将其名称或简称注册成牌号,这样能只管即便避免其他法人滥用社会组织的名称,危害社会组织的名誉,也为后续维权拓展了维权路子。若该牌号符合“驰名牌号”的标准,他人再注册相同的企业名称可能会被认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综上,社会组织应对其涉及的包括但不限于版权、牌号、专利、专有技能、品牌等全部知识产权进行合法有效的保护,建立起社会组织全方位的知识产权防护体系。
对此,陆璇也给出两点建议:
一是加强自身保护。
比如提高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提升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让知识产权得以确认,该去登记的登记,有的可以去版权局申请作品登记证,把品牌与标识标志申请牌号,外不雅观设计可申请专利,机构须要保护的商业秘密建立保密制度等。
二是不要利用来源不明的作品。
不乏有公益组织在微信微博中利用过他人的照片,被权利人起诉哀求每张照片赔付相应金额。以是应只管即便利用原创图片或笔墨,不要未经容许擅自利用他人的作品。
在给组织或项目起名字之前要去网上进行牌号检索,看是否和别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注册牌号重合。
两方面意识都有了之后可有效减少此类轇轕,其余在干系权柄受到陵犯之后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
:武胜男
值班编辑:刘兴
任务编辑:张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