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在购买手机,而是在租赁利用。无论配置多高,两三年后,都会被淘汰,然后支付租金,换下一款手机。我乃至想给雷军写一封邮件,建议他开展一项新业务,让用户每年支付固定的租金,他在约定的韶光里发布新款手机给用户,同时收回旧手机。
昨天,我的手机调音按键坏了。买的时候是1300元,用了两年多,也够本了。本来想换新的,但想到修修,还能再凑合一年。于是,出去逛了一圈,创造小镇上险些没有修手机的店铺。
找到一家手机专卖店,老板说按键坏了,修不好,只能换新的。我没相信他的鬼话,这种老板最让人讨厌。由于来修之前,我做了作业,换个按键也就几十块钱而已。

又转了一圈,找了另一家规模大一点的店。老板很年轻,也很专业,他说100元修睦,半个小时搞定。虽然以为有点贵,但还是赞许了。我向来认为,昂贵意味着专业,高效。如果我发淘宝,或者开车去很远的地方,找一家更便宜的店。第一,不一定可以修睦;第二,未来三五天,用不了手机,对我的事情和自媒体创作,都会有影响。
老板三两下就把手机拆成了好几片。末了,在“显微镜”下用镊子取出了坏的按键。全体过程像极了外科年夜夫做手术的环境。我问老板,为什么现在修手机的店铺,不像以前那样满大街都是。老板说以前的老人机构造大略,是个人都能修。智好手机要繁芜一些,而且须要添加一些专业设备才能修理。门槛提高了,自然淘汰了那些滥竽充数的人。像前面那个忽悠我的老板,他们只能贴个膜,换个电池,根本谈不上修理。
这让我想到了责任教诲的起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电器时期。操作电器设备的岗位,只有接管过专业培训的人,才能胜任。德国率先制订了责任教诲这项国策,迅速成为了欧洲强国。然而,同时期的英国还依然把工人当做奴隶一样,去世掉一批,就换一批,终极失落去了“日不落”帝国的天下霸主地位。
可想而知,责任教诲的起源并不是政府的***行为,而是能让普通大众更高效的为成本家搬砖。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果不持续学习,精进,就会迅速被淘汰。纵然开店修手机,不去努力研讨技能,也只能在这个行业里,苟且混日子,充当一个二流货物(比如忽悠我的那个老板)
跑步,阅读,写作,打磨某项技能。这些在短韶光内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韶光会帮你构建属于你的壁垒,一点点淘汰那些投契取巧的人,就像十年之间,很多修手机的店铺被淘汰掉一样。
写在末了:手机可以再修,人生不能重来。与其花韶光关注新发布的电子产品,不如花韶光研讨,自己造一款产品来颠覆这个行业来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