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Editor's Note
CMF(Color,Materiaj&Finlshing),是一种对付产品的颜色、材质与工艺予以综合考量与创新的设计观点。近年来,该观点在产品,特殊是在工业设计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干系的业界活动也是层出不穷。自2008年起,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央和色彩设计专业积极参与该领域的传授教化、研究和和实践活动。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央官方"大众年夜众号(BIFTcolor)将一如既往地对 CMF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运用成果、专业活动等予以宣布,同时作为海内有影响力的色彩机构,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央也将积极参与该领域的各项事情。本文梳理了CMF观点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进程,总结了CMF的现状,提出了未来CMF的发展方向。CMF是一个凑集观点, 逐渐约定俗成演化为一个专业术语。其核心不是大略地将三者罗列,而是基于色彩、材料、和工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其 他设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考量对终极呈现的设计效果的整体优化。
CMF 是英文 Colour, Material, (Surface) Finish 的 缩写。根据字面上的直不雅观定义是色彩、材料和表面处 理工艺或表面装饰工艺。业界也有定义为色彩、材料 和工艺。

在提出 CMF 观点的定义之前,作者对此稍 作阐发。工艺一词涵盖内容很广,包括成型工艺、连 接工艺、构造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等多个阶段和多 种类型,而Finish一词的含义,紧张指材料或工件 的后期阶段或终极阶段经受的处理工序(常日为表 面处理),对应于产品完成时所形成的外不雅观效果和品 质性能。若要包含全部的工艺,对应的英文该当是 Processes,这是一个别系的过程。当然,不可否认, 各个工艺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作为后期或 终期的表面处理工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前期工艺的 制约和影响,比如,表面涂覆或喷漆的效果将受到上 一道工序授予的表面纹理样式和质量的影响。但作为 一个专业术语,须要有一个恰当的准确的定义,不可 缩小,也不宜浮夸,毕竟 CMF 设计师不可能也不必 要办理所有的工艺问题。
作者认为,对付 CMF 设计 师而言,CMF 中的 F 所强调的内容关键有两点 :一 是与终极呈现出来的外不雅观效果和品质以及须要知足的 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工艺而不是所有的工艺,二是主 要针对工艺“效果”和“品质”进行设计,而不是对 工艺过程和参数进行设计,后者紧张由工程师和工艺 师承担。另一方面,虽然绝大多数的产品或零部件的 终极效果通过表面来呈现,但也可以通过构造(不管 是微不雅观构造还是宏不雅观构造)产生特定的质感效果,如 微孔构造、纱线编织构造、蚕茧的半透明效果等等, 其质感效果产生的机制不尽相同。
功能材料的发展,材料表面和材料内部的边界趋向于 模糊。因此,如果定义“CMF”中的“F”仅为表面 处理工艺,则显得过于局限和拘谨,只管它霸占主导 地位。实际上,CMF是观点的凑集,逐渐约定俗成 演化为一个专业术语。在设计领域,不是大略地将三 者罗列,更主要的是色彩、材料、和工艺三者之间的“关 系”对终极完成效果的优化。据此,作者提出了以下 对CMF和CMF设计的中英定亲义,把重点放在色彩、 材料和(表面)工艺的“集成”所“完成的效果和品 质”上,及为此所进行的设计。由于 CMF 运用在包 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服装 设计、包装设计、珠宝设计等浩瀚设计领域,因此定 义中概括的利用了“设计工具”的表述。 [CMF] 色彩、材料和工艺效果(尤其是表面处理 工艺效果)的集成与优化,以授予设计工具最佳的外 不雅观形式、功能和品质。 [CMF 设计 ] 针对色彩、材料和工艺效果(尤其 是表面处理工艺效果)最优化的设计办理方案,以使 得设计工具在美学和功能上达到最佳的平衡,并产生 最优的用户体验。
以上的定义是CMF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 作为一个普通和狭义的观点,CMF即指色彩、材料 和表面工艺效果,而作为一个广义的观点,CMF包 括了色彩、材料和所有对终极外不雅观形式、功能和品 质产生影响的工艺,只是表面工艺霸占主要位置而 已。因此,CMF 的外延是比较宽广的,包括 C、M、 F 每一个单项的美学和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CMF的主不雅观体验,CMF的客不雅观丈量,CMF的 功能效果,CMF的质量管理、CMF的创意方法等 等。在工艺方面,凡是对终极的外不雅观效果起浸染的所 有工艺过程都可以涉及个中,只是越靠近终极阶段的 工艺影响越明显。可以说,如果全体设计活动是一张 网,CMF 则是这张大网上连接各种成分的主要节点。
CMF 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与其它设计要素之间的 繁芜关系共同形成了 CMF 的知识体系。 关于 CMF 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须要分几个阶段来 剖析。若将CMF拆分开来,个中任何一个单独的部分, 即 :色彩 (C)、材料 (M)、表面处理工艺 (F),每一项 都可对应一个专业,尤其材料更为弘大,还可以分解 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专 业。色彩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和专业(无论平面还是三 维)必须节制的主要根本,而色彩科学又是偏工科的 一个专业。表面处理工艺常日属于材料与制造的工科 专业内容之一。各自的历史都很悠久毋庸置疑。但在 设计学科中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并且逐渐形成一个无 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颇受关注的方向,则历史比 较短。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在设计领域中针对 色彩、材料和表面工艺与设计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和 实践磋商,这个相对韶光较长 ;第二,是 CMF 作为 一个专业术语的正式提出,韶光比较短。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说,只要设计须要通过材 料来详细呈现,那么就离不开色彩、材料和表面工艺, 设计师在创造任何作品的时候,大多都不可能摆脱对 C、M、F的推敲。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的历史就 是 C、M、F 的历史,只是技能水平和品质不同罢了, 而本日我们只是系统地、科学地来研究它而已。以是 下面所说的关于 C、M、F 的研究属于这一类比较专 门化和系统化的研究。
图 1 因子剖析木材质感二维空间意 象图
我们可以看出,CMF具有明 显跨学科的特点。无论是研究CMF,还是在实践中 运用CMF,都须要 来自多种学科的理论 和知识支撑,包括心 理学、美学、设计学、 材料学、制造工程 学、人体工程学等等。CMF与设计紧密结 合的研究,就作者所 理解的情形来看,至 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范例的代表这天本千叶大学工学部工 业设计科青木弘行、铃木迈等学者,他们针对不同 材料(如纸张、皮革、塑料、金属、木材等)的觉得 性能(Sensory properties,包括色彩、质感、样式等 等)及其与物理性能的相互关系展开了定量化的研究 和设计运用 [1,2],并磋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不同光 源照明时的视触觉印象,图 1 所示为其案例之一。这 类研究与在当时日本同样炙手可热的感性工学研究 [3] (Kansei engineering)有一定的交集。这也直接影响了 作者本人自1999年起在英国南安普顿开始的材料美 学和材料感知觉的研究 (Material aesthetics and sensory perception)[4,5],并为一些英国企业如 Remington UK 供应了材料、色彩与质感的新产品办理方案(如图 2 所示)。
欧洲的一些大学,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皇家艺 术学院、金斯顿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意大 利米兰理工大学等名校,都有学者开展了色彩、材料 与设计相结合的研究 [6,7],代表性的专家包括 Michael Ashby, Chris Lefteri, Owain Pedgley, Jakki Dehn,Elvin Karana, Valentina Rognoli 等等,如基于环保特性的回 收材料或再生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研究,如图3所示。 只是这些学者的早期研究并未采取 CMF 的表述。实 际上,类似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有不少,有的并没有发 表干系的学术论文,因而无从稽核。
图 2因子剖析木材质感二维空间意 象图
圈内针对 C、M、F 及其相互关系的学术性研究至少 有40年以上的韶光。如前所说,这不包括在设计实 践中对付色彩、材料及表面工艺的即时性考虑。 关于第二个问题,即 CMF 术语正式提出的韶光 和始作俑者,学术界一贯没有明确公认的定论。作者 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根据稽核,作者方向性 的不雅观点是,这一方向的助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 在设计实践中对付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对付产品综 合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需求,比如三星电子、摩托罗 拉、诺基亚等都是比较早地意识到 C、M、F 等对付 产品创新的主要性,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有 文献记载的是摩托罗拉在 2006 年已经成立了 CMF 工 作团队,致力于手机 CMF 的创意设计 [9]。
图3环保特性回收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研究
而在汽车 行业,同样对付色彩、材料以及装饰非常关注,其与 CMF 相类似或相对应的名词是 Colour & Trim,近年 已有部分汽车公司将传统的 Colour & Trim 部门改为 CMF 部门。与企业界对 CMF 的需求和关注相并行的 是,国内外设计学术界也在 C、M、F 等方面积累了 一定的研究履历和成果,有进一步向实践运用方面拓 展的诉求。这种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双向需求和意 向,理论和实践的连接与对话,催化了设计师和研究 职员对相应的学科内容进行梳理、探索和整合,从而 在设计圈正式形成并推广了 CMF,并迅速得到了广 泛的认可和传播。
根据作者稽核,实在早在 1996 年, 美国家具和室内设计公司 Herman Miller 就已经利用 了 CMF 的术语 [10],并且有了 CMF 的展厅,但其受 众面比较窄,多限于企业内部以及与客户沟通,而在 学术界公开提出和推广CMF术语的韶光是2005年 的德国柏林“塑料设计艺术”国际会议(The Art of Plastic Design)。会议期间,Tina Rippon 揭橥了 Finish Trends-Getting the CMF (Colour, Material and Finish) Right 的专题演讲,并提出了 CMF 的术语 [11]。本文 作者作为这一届国际会议 Materials and Senses 的分论 坛主席也做了“Material Texture Perception in Product Design”的专题演讲 [12],目睹了与会代表环绕 CMF 进行的热烈谈论。
CMF 在中国海内设计界引起关注 的韶光跟国外的韶光基本差不多,或略晚于国外。重 要的是,CMF一旦引入海内,便呈现出风起云涌的 场合排场,后劲十足,特殊是这些年,CMF得到了学界 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海内有浩瀚 的学者和企业也分别环绕 CMF 开展了不同方面和不 同办法的研究和运用。
综上所述,CMF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和方向的提出, 从产生实际的影响力和接管度来看,作者方向于界定在2005年旁边比较得当。目前,CMF在包括工业设计、 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浩瀚的设计领 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磋商和运用。
论文 | Source |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作者 | author | 简介
左恒峰
(清华大学 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
推举 |Recommend Article| 文章
Top01| 2019传统色彩年会 |Report
Top02| 马布告参不雅观色彩中央 |Report
Top03| 故宫专家参不雅观色彩中央|Report
Top04|曾启雄植物染色讲座|Articl
Top05|北汽设计团队参不雅观中央|Art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