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坚称不会为圈钱上市的顺丰,终于松口。2月19日,深圳特区报刊登了顺丰的上市辅导公告,这是顺丰首次公开承认已经启动海内上市流程。按照公告内容,顺丰拟在海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拓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管中信证券株式会社、招商证券株式会社、华泰联合证券有限任务公司的辅导。
据顺丰官网信息显示,成立于1993年的顺丰速运建立了弘大的信息采集、市场开拓、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业务机构及做事网络,截至2015年7月,顺丰已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中海内地、外洋的12260多个业务网点。顺丰旗下除目前拥有速运物流、顺丰优选等资产板块,不过,对付将打包上市的资产,目前未有更多的细节透露。
一、坚持不上市的顺丰

在滑腻调皮、申通、中通纷纭加快上市步伐的背景下,顺丰确认启动A股上市并不虞外,并且此前便有迹可循。
去年,顺丰挖来原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投资银行部副主席之一的梁翔(ChongLeong),担当集团副总裁,被认为是上市操持已启动加快。梁翔此前曾主导和参与过多家内地房地产公司在喷鼻香港的上市项目,在操盘上市方面有比较丰富的履历。
再往前推2年,2013年顺丰首次公开融资,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成本、古玉成本共同投资顺丰约25%的股份,投资金额80亿元公民币。顺丰首度融资引发业内揣测,公司可能是在为上市铺路。乃至有剖析认为,由于海内IPO还不知何时重启,且排队企业太多,欧美市场对顺丰模式的接管程度又比较低,顺丰届时选择喷鼻香港上市的可能性较大。
虽然屡屡传出将上岸成本市场,不过顺丰官方对付上市一贯持有否认态度。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得到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赢利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2011年,顺丰创始人王卫罕见接管采访,在谈及上市时态度明确。在王卫看来,一旦上市,就要信息表露,这样将不利于制订计策操持,作为一家正在快速发展的企业,更加有须要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
此后,顺丰高管公开露面,对付上市问题基本上都延续了王卫的否认态度,包括13年的那次首次融资,当时顺丰副总裁王立顺强调,顺丰开放股权意在核心业务发展方面“再提速”,目前没有上市操持,这与其他快递行业力争在成本市场上的跑马圈地截然不同。而三家新股东对付上市没有哀求,其与顺丰签署的协议中,也没有关于上市的干系条款。
二、为何又要上市了?
顺丰已经不是一家大略的物流公司。其内部将原有业务板块划分为六大业务奇迹群进行独立运营:速运奇迹群、商业奇迹群、供应链奇迹群、仓配物流奇迹群、金融做事奇迹群、顺丰国际奇迹群。
业务涉及到速递、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支付、无人机等。比如,去年1月,顺丰正式上线跨境电商网站“顺丰海淘”,后改名为“丰趣海淘”,这是除顺丰优选之外的第二个电商网站。5月,联手中信银行跨界互助,推出共有品牌的“中信顺手付”试图打通电商链条上的支付环节,并为上游商家供应供应链金融做事,为消费者供应个人零售金融做事。10月,投资入股深圳智航无人机。
顺丰的路子越来越广,三年前的80亿融资难以坚持如此巨大的盘子。专家剖析,“加快IPO进程紧张是由于国有成本参与后对付投资回报率有一定的哀求,现在集团多样化经营对付资金也有一定的哀求。”
三、顺丰上市路的“末了一公里”
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老牌企业,又居于一个炙手可热行业的龙头,顺丰一度是最受市场期待上市的公司之一。不过,长期以来,顺丰似故意与成本市场保持间隔。公司官方微博曾于2012年9月公开承认,“一贯以来都有成本找顺丰洽谈,但顺丰并未与任何成本签订任何协议。”
2013年8月,顺丰首度实现“融资破冰”。据宣布,公司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成本、古玉成本四家计策投资者,并转让出25%的顺丰速运股份。
只管上述动作被外界理解成为上市铺路,然而,顺丰似并未打算立即动手证券化,创始人王卫也在公开场合表态,投资方未就IPO问题作出逼迫哀求,同时目前没有上市操持。如今,顺丰溘然确认启动A股上市,前述投资者们也可以宽心了,毕竟,对付PE投资者来说,退出是完成投资的末了步骤,也是终极实现股权变现,得到实际利润的主要环节。
关于上市细节,讯问公司操持采取部分资产单独上市,还是整体上市?顺丰控股上述干系人士表示,“公司过几个月将表露招股解释书,现在还未便利透露。”事实上,除了快递业务,顺丰控股旗下还拥有商业、金融等浩瀚业务板块,个中,顺丰速运的盈利能力最强,该板块也被业界认为极有可能被公司单独拿出来上市。
不过,这只是顺丰上市的开端。
一名哀求匿名的投资银行剖析师先容,按照常规路径,顺丰控股要实现终极挂牌上市,须要在上市辅导期结束后,将干系材料上报证监会,证监会受理、审核、反馈材料,然后排队等待。“一样平常情形下须要2—3年的韶光。”这名剖析师说。
不过,据靠近顺丰的快递专家透露,顺丰更可能采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定增或者重组上市公司的办法上市。
四、快递业微利化催生“成本之争”
除了顺丰之外,中通操持赴美IPO,韶光拟定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拟融资10亿至20亿美元,如果统统顺利,这将是阿里巴巴之后第二大的中企赴美IPO。去年底申通快递、滑腻调皮快递都发布了借壳上市操持。而处在海内快递业第二梯队的全峰快递则选择在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提交IPO申请,宅急送也公开表示过自身上市操持。
目前快递行业的竞争已经由价格蔓延到了成本层面,须要成本推动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各家争先上市已是趋势。此前我们在【行业聚焦:排名前七的快递公司四家要上市,它们为何这么急?】一文中论述了快递行业集体冲刺上市热潮的缘故原由:利润率低落、收入增速放缓,快递公司须要在产能过剩之前把握机遇,获取更高估值。顺丰也面临这些问题,在此不再赘述,除此之外,顺丰上市或者还在于转型的成本压力,以及成本方的需求。
过去几年,快递业收成光环无数。2011年-2014年,行业连续四年业务量以超过50%的速率狂飙增长,但发展背后又暗藏隐忧,2015年行业增速放缓至50%以下,同质化竞争、利润下滑的问题逐渐凸显。随着快递企业逐渐以各种办法借道成本市场,2016年,无疑将成为民营快递业发展整合的关键年,巨子们也将由过去的“规模之争”迈向“成本之争”。
问题是,长期以来,现金流充足、对融资不感冒的快递企业,如今为何竞相寻求上市呢?
一方面,受益于电商的发展,快递业规模迅速扩大。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快递做事企业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6.7亿件增长到2015年的206.7亿件,年均增长率超过50%。按照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快递业发展多少见地,到2020年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业务收入达8000亿元。
另一方面,受制于电商的发展,快递业的盈利能力也逐渐削弱。“十二五”期间,全国快递件均匀运价持续下跌,从2011年的20.7元/件跌至2015年的13.4元/件,五年的降幅达到35.1%。
剖析指出,电商未来会连续以快件量的上风,利用快递业同质化竞争的弊端打压快递价格,进一步恶化以网购为主的快递业企业微利化环境。
此外,部分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正通过自建物流体系的办法降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
由此,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只管行业整体利润呈现增长态势,但在快递价格下滑等成分影响下,快递行业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中金公司数据显示,行业毛利率已从2007年约30%的水平下滑至目前5%~10%的水平。
而正是这种微利化趋势,催生了快递业公司的融资需求。
实际上,从申通的借壳预案中,也能窥见快递业对成本的渴求。预案显示,重组所募资金剩余部分将紧张用于中转仓配一体化项目、运输车辆购置项目、技改及设备购置项目、信息一体化平台项目等项目培植,借助成本市场平台,申通将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后续的发展供应推动力。
国金证券认为,上市融资后,快递企业将提高做事质量和时效性。精益运营,航空机队、转运中央等重资产投入将成为行业趋势,但由于所需投资金额巨大,估量未来,成本实力将成为快递企业竞争的新壁垒。
五、 快递行业将加快并购重组
进入成本时期之后,中国快递行业会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快递企业规模效益会更加凸显,上市融资的资金也能为企业发展助力。但各企业根据自己的自身发展须要决定是否上市,不能把是否上市作为评价快递公司经营情形的标准。
上市对自营模式的快递公司影响稍大,而对付采纳代理和直营模式的公司影响较小。由于上市是总部上市,不属于整体上市,对付加盟商或代理商来说影响并不大。转变经营模式是一个发展趋势,未来的中国快递公司该当会形成一个“自营为主,代理加盟为辅”的格局,这是个循规蹈矩的过程,须要4到5年的韶光。
此外,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只管民营快递竞跑上市,有可能令海内市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拉大,不过这并不虞味着中小快递公司完备没有机会。“未来,大型快递企业要向综合物流转型,中型向专业化转型,小型向个性化转型,主要的是一定要形成差异化,找准定位。”
来源:投资界,物流指闻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