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西藏,成排的厂房各处铺开,当代化机器轰鸣震耳,作业的工人脸上笑颜残酷,工业数字信息经济让高原群众接上当代化生活轨道。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一系列工业发展方案、政策等陆续出台、落地生根,加快工业推陈出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89.9亿元,是2012年的3.3倍;2014年,工业总产值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林牧副渔总产值,达到151.7亿元;2018年,工业增加值首次打破100亿元大关。西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 传统家当抖擞新活力

十年来,西藏工业经济走出了高质量、绿色化、创新化发展之路,逐步构建起了清洁能源、采矿、建材、藏医药、天然饮用水、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高新技能制造为主的特色工业家当体系。这些家当自觉生之初就被授予了绿色发展的内容,经由十年的布局和发展,绿色已成为这些家当的闪亮“名片”,传统家当也因此抖擞勃勃活气。
——建材业、采矿业提质扩能、创新发展。扎布耶盐湖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由2012年的210万吨提升至1155万吨;
——天然饮用水家当持续壮大。产量由2013年的不敷10万吨,提升至58.6万吨;西藏冰川(5100)、卓玛泉、格桑泉等本地品牌水企业发展壮大;农夫山泉集团落地西藏林芝,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农畜产品工业总产值20.7亿元,是2012年的3.5倍;得到“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643个,“西藏牌”农牧特色产品在区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
绿色发展不是一句口号。十年里,我区被认定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国家级绿色产品、1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央、3家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17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并完成4家节水型企业创建,为高原绿色发展增长无限动力。
创新驱动 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2月,针对高原地区现用高压锅存在的问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支配下,自治区经信厅组织全国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用3个月实现了技能攻关和打破,研发产品14种、申请专利18项;颁布了《高原地区用多功能锅具》团体标准,召开了国家级技能成果鉴定会,同等认为产品在整体技能和高原适应性方面达到国际前辈水平,补充了国内外空缺。目前,正在加速推进技能成果家当化,加快本地建厂生产上市,高原上的人们将用上适应高原的锅具。
中小企业的发展能有效引发市场活力,在自治区“一揽子”政策扶持下,十年来,我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89家,是2012年的2.95倍;造就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国家技能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家、自治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5家,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高原扎根、萌芽、成长、壮大。
园区作为中小企业载体,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我区有16家重点家当园区,个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7家,拉萨经开区、藏青工业园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家当化示范基地。
数字经济 助力发展满盘活
这十年,也是西藏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勇于把握时期脉搏,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奋起直追、破浪前行。
推动成立数字西藏培植领导小组、信息家当发展领导小组,出台数字经济、信息化方案政策等40余个;2022年4月组建西藏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数据运用。目前,正在推动培植西藏大数据中央。
十年里,数字经济助力我区新型根本举动步伐各处着花。全区光纤接入端口达到203万个,99%以上的行政村落通光纤、通宽带、通4G;累计推动建成5G基站7598个,5G基本实现县区全覆盖、部分重点州里覆盖;在山南市乃东区建成西藏首个县级5G运用融媒体中央;拉萨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正式开局;推动数据资源汇聚融通运用,电子政务外网保通率达99%以上。
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186.82亿元、同比增长18.7%;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达17家;“聪慧生态”“聪慧医疗”“聪慧教诲”“聪慧旅游”“聪慧公安”“聪慧城市”培植有效推进;“数字拉萨”“聪慧昌都”、那曲市“聪慧城管”等培植完成;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平台启动培植;区、市、县三级及3195所学校教诲光网全覆盖。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传统家当的转型。聪慧农业、绿色工业、聪慧旅游等领域30个家当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陆续建成投入运用;上云上平台企业超300家;履行无人矿车、绿色矿山、远程医疗等24项5G运用试点;以拉萨高新区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集聚区初步成型。
西藏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垂垂铺展,工业经济正阔步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高质量、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来源:中国西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