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WISE2023商业之王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央盛大举行。个中,11月29日推出重磅“专精特新”超级氪链专场。大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吸引大企业卖力人、CVC机构投资人、银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校级科研院所、专精特新赋能平台平分歧领域人群参加,整体参会规模打破200人,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带来全方位、在场化、即时性的思想互换和不雅观点碰撞。
在“小巨人TED演讲”环节,博创联动创始人兼CEO陶伟分享了在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聚合下的精准农机技能创新,以及博创联动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村落庄振兴的进程。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

各位高朋,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们博创联动做的一些事情。先先容一下,我们团队原来是做机器人的智能掌握和物联网系统,以是一个技能型的研究团队怎么转变成科技型的创新企业,也是我本日希望和大家进行分享的。
我分享的题目是《农业机器数智化——机器人技能构建当代农业新根本》,大略来说,便是怎么把机器人的技能和聪慧农业场景相结合。
首先先先容一下环球聪慧农业的情形。从欧盟的环球化报告来看,环球聪慧农业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机器换人。第二阶段是家当和机器相结合的过程,即把农业农艺和机器装备、和实际的农业栽种环节结合起来。第三阶段是我们认为的真正进入到智能农业,包括农业栽种过程中农机的精准化掌握、自动驾驶、物联网技能的运用等,实在国外大概在1990年就开始实现农业智能化了,而海内刚刚处于这个阶段。第四阶段是指4.0数字化农业,即将农业栽种过程中的信息、资源、设备以及末了的产出集中成一套数字化的链条,用信息化提升农业效率。因此,从1.0到4.0,我们认为是从机器换人、到单个机器的智能化、到全体系统智能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和工业4.0有很相像的地方。
目前,从环球的环境来看,已经到了智能农机、聪慧农业相领悟的过程里,但中国聪慧农业家当发展仍面临比较大的困境。这个困境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的严重缺失落,我相信在座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乐意从事农业这个环节,以是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二是栽种过程中的管理效率低下,以及过程数据和外部市场信息的缺失落,都会对中国农业带来效率上的影响。三是新技能迭代速率慢,以及当前农业栽种的人群本身对付新技能的接管程度,现在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基于这些情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就玉米栽种而言,2022年,美国玉米的均匀产量是720多公斤,中国目前的均匀产量大概是420公斤,美国比我们高了近300公斤。以是,从全体运用处景来看,中美农业栽种效率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这个差距紧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每一个栽种环节,我们利用的智能扮装备和高效率栽种手段是缺失落的,这是在栽种效率上的差距;二是来自于全体栽种过程中高标准、高产的农艺缺失落,这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影响成分。
因此,从全体农业栽种场景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农业要想真正提升效率和产量,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引入智能掌握技能和信息化的聪慧农业技能。从引入的技能环节来看,我们认为农业机器本身的机器人化和智能化是必要的手段。从提升农业效率实质的角度来讲,首先要把机器变得更加智能,同时在栽种过程中,要让信息化的手段去赋能、去提升农业栽种环节的整体运行效率。
目前,博创在全体家当链条里面,最主要的事情是通过智能化的硬件装备,把每一台机器变的更加“机器人化”。我们首先做的一件事情是,环绕农业机器装备,不管是拖沓机还是收割机,我们有完全的电子智能掌握和物联网整体办理方案,包括车身电子掌握系统、自动驾驶和卫星导航系统。所有的设备都能够远程联网,在后台搭建了全体数据管理和机器调度的软硬件系统,我们有完全的家当技能链条。
基于这些产品,我们和海内大型农机生产厂家联合开拓了智能化的农机装备,包括拖沓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终极要办理的问题是,通过硬件载体的智能掌握技能,利用远程设备的实行终端,实现全体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以及聪慧农场的整体办理方案。未来,我们希望实现全体后台数据流的打通,实现资源调度上的整体优化。
从运用来讲,我们基本是环绕着耕种管收,实现完全链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海内的一些运用处景,包括像新疆棉花栽种的自动化收割机器、甘蔗的大型收胜利课机器,以及拖沓机耕种过程的无人化、智能化操控。可以看到,大部分机器装备的智能掌握系统已经不依赖于人,而是机器根据农艺的哀求进行自动化作业的过程。以是,通过栽种过程的自动化,智能扮装备首先要提升单环节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对付智能农机而言,我们首先要让它实现栽种过程中的作业标准化,以及高质高效的生产。这是我们的运用处景,在耕整地的环节,已经能够做到无人控车的状态。相对来说,无人驾驶在农业场景下可以比较快速实现,由于它不存在太多的安全问题,作业场景也是标准化的。
其余是作业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比如耕地深度、播种数量、播种深度以及行距,都能通过智能化的机器装备实现自动化掌握。因此,每一个机器变得更加智能化,是实现全体作业过程标准化的一个主要技能手段。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提升了作业效率,也得到了更多的收入,这是打通商业环节的主要手段。对付用户来讲,每天能帮他多挣钱、多实现收入,是推广的最妙手腕。
目前为止,我们的智能扮装备已经累计超过100万台的总量,累计作业面积达16亿亩次,在国外高真个电子掌握系统和数字化过程里,我们有70%的入口部件替代率。
从全体农业的运用处景里面,我们认为智能化一定是数字化的根本性事情。除了单个机器的智能化,以及做根本性事情以外,其余一件事情,便是农业栽种过程中须要一套标准化农艺。国外为什么能够实现产量上的提升,便是由于在美国,大概89%的农场都采取了信息化的技能,对资源调度、设备管理有完全的利用作业流程,高标准高产的农艺能够通过数字化系统有效通报。
一个范例的场景,比如我们和农科院互助,之前对方的专家一年要讲20-30场,在各个地方进行高产农艺的推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丢失以及吸收方的理解不同,农艺推广变得很难标准化和复制化。通过我们的数字化软件,能够把高产的农艺实现比较好的批量化复制,比如我们当时面对一个大概2000亩的农田,它实现了玉米亩产增产200公斤。通过信息化系统,我们可以把这套农艺复制到30万亩的农田上去。以是在农业的栽种环节,我们认为数字化系统是赋能农业的一个主要手段。
我们现在在海淀大概有406亩的水稻聪慧栽种农场,紧张是环绕着数字化栽种,原来须要几个人进行全流程管理的环节,现在只用一个人、一套数字系统,就能够在后台实现全体耕种管收以及机器的调动管理。我们和农科院作物所共同开拓的数字化系统也一样,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分外品种的农艺标准化栽种,即把栽种得比较好的区域情形,无缝的复制到其余的区域上。
博创希望把平台接入到智能农机、土壤、气候、作物成长情形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剖析,平台给出科学的生产方案和作业辅导,以及对每个环节实现作业质量管控。我们认为,农机警能电液掌握、智能行走掌握和智能网联掌握,构成了完全的智能农机技能链条,使农机具备自动驾驶、智能作业、数据统计等强大的能力,使得农业生产的无人化成为可能。
我们还涉及到低碳环节,现在国家也非常鼓励低碳农业的推广。通过智能掌握以及信息化的手段,能够将低碳农业技能进行大范围推广,低碳农场模式可以助力碳中和碳达峰。
我们认为农业会有非常大的空间,与此同时,中国聪慧农业的实现,受限于地皮集约度以及农业用户本身对付新技能、新产品的接管问题,还须要比较长的过程。农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但仍旧须要长期的耐心、须要耐得住寂寞,也须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博创感谢红杉、百度等大量股东的支持,基于投资人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博创能够坚持持续投入,发展到本日行业相对领先的位置。
博创希望借助于技能手段,实现科技赋能全体农业的目标,也希望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农业这个相对艰巨的第一家当,真正对中国未来农业的栽种效率和产出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