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图片来自网络
【郑人买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两千年多之后,这个郑国人转世成了一位名为“小郑”的年轻人,为了消弭曾经闹出的笑话,小郑起誓一定要买到一双自己满意的鞋子。于是,小郑带上1000元的预算,出发前往阛阓:
进入第一家店,小郑就看到了一双挺喜好的鞋子,售价1000。小郑准备付款,却被老板奉告这双鞋的售价是1000美金,而非1000公民币……价格翻了好几倍,是可忍孰不可忍,小郑决定放弃;
来到第二家店,小郑又看到了一双挺喜好的鞋子,售价1000元。在反复确认过此处的1000元是公民币而非其他币种后,小郑准备付款,被老板奉告此款鞋按只***,单只1000元,一双2000元……从未见过如此卖鞋之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小郑再次决定放弃;
来到第三家店,小郑又双看到了一双挺喜好的鞋子,售价1000元。在反复确认过此处的1000元是公民币且是一双而非一只后,小郑准备付款,被老板奉告小郑选择的颜色属于限量联名款,售价为5000元……既然是限量款,为什么不早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小郑第三次决定放弃;
来到第四家店,小郑又双叒看到了一双挺喜好的鞋子,售价1000元。在反复确认过此处的1000元是公民币且是一双而非一只且不属于联名款限量款后,小郑准备付款,被老板奉告此款不能利用代金券……这家店小郑之前来过好多次,曾在活动期间用积分兑换过代金券,当时店员明明说了本店任意商品都可以用,现在却说那是“店员明明”说的,不是老板说的,不算……是可忍孰不可忍,小郑第四次决定放弃;
来到第五家店,小郑又双叒叕看到一双挺喜好的鞋子,售价1200元,不过现在是活动期间,可以打8折。小郑掐指一算,8折之后是960元,没超过预算,于是准备付款,却被老板奉告须达到最低消费标准方可享受8折优惠,而“最低消费标准”是3000元……买鞋还有最低消费?是可忍孰不可忍,小郑第五次决定放弃;
……
终于,小郑彻底崩溃了:难道找一双明码标价、没有敲诈的鞋就这么难吗?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敲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彻底办理小郑遭遇的问题。
先说说关于“明码标价”的问题。
明码标价的紧张内容:
1.经营者发卖商品应该标示商品的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
2.同一品牌或者种类的商品,因颜色、形状、规格、产地、等级等特色不同而实施不同价格的,经营者应该针对不同的价格分别标示品名,以示差异;
3.经营者供应做事应该标示做事项目、做事内容和价格或者计价方法;
明码标价的紧张形式:
1.经营者标示价格,一样平常应该利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公民币金额;
2.经营者标示其他价格信息,一样平常应该利用规范汉字;可以根据自身经营须要,同时利用外国笔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营者,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增加利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笔墨;
3.经营者可以选择采取标价签(含电子标价签)、标价牌、价目表(册)、展示板、电子屏幕、商品实物或者模型展示、图片展示以及其他有效形式进行明码标价;
4.金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同时供应多项做事的行业,可以同时采取电子查询系统的办法进行明码标价。
也便是说,小郑在前三家店的遭遇中,商家都违反了关于明码标价的规定。第一家店没有利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公民币金额,第二家店没有标示计价单位,而第三家店在同一商品因颜色不同而实施不同价格时,没有针对不同的价格分别标示品名。
说完了“明码标价”,我们再来聊聊“价格敲诈”。《规定》列举了七种范例的价格敲诈行为:
1.谎称商品和做事价格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辅导价;
2.以低价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以高价进行结算;
3.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办法发卖商品或者供应做事;
4.发卖商品或者供应做事时,利用欺骗性、误导性的措辞、笔墨、数字、图片或者***等标示价格以及其他价格信息;
5.无正当情由谢绝履行或者不完备履行价格承诺;
6.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7.通过积分、礼券、兑换券、代金券等折抵价款时,拒不按约定折抵价款。
也便是说,小郑在后两家店的遭遇中,商家违反了关于价格敲诈的规定。倒数第二家店在通过代金券折抵价款时,拒不按约定折抵价款,而末了一家店的行为则属于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
当然,如果商家能够做到以下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就不会再被认定为价格敲诈:
1.经营者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不雅观故意;
2.实际成交价格能够使消费者或者与其进行交易的其他经营者得到更大价格优惠;
3.成交结算后,实际折价、减价幅度与标示幅度不完备同等,但符合舍零取整等交易习气。
故事的末了,小郑决定通过网购的办法来买鞋,找到了一家书用较好的网店,这次的经营者通过网络页面以笔墨、图像等办法进行了明码标价。在选尺码的时候,小郑拿一把尺子量了量自己脚的长度,26.5厘米,该当对应42.5码的鞋。下单、付款、等待、收货、开箱……
“郑人”终于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履”。
法治日报全媒体梁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