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 HR 实名俱乐部
当然了,财报里不会露骨的去写“外包”这两个字,而是用了比较委婉的表达办法——其他种别员工。
再当然了,其他种别员工也可以是兼职员工、演习生和劳务叮嘱消磨,粗暴地等同于外包也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以是表单仅作参考)。

再再当然了,很多大厂都有自己的子公司(外包或者叫内包),比如活蚂蚁金服的数字马力,华为的外企德科,腾讯的腾讯云智等等。
从这份表单里能看得出来, 2023 年小米的其他种别员工人数降落了,由 2022 年的 9.5% 降落到了 4.2%;其他几家均有小幅上升,比如说快手上升到了两个百分点,靠近 10% 了。
外包的名声很差,很多大佬都吆喝着“外包不能去”,但我个人持谨慎态度,由于家庭出身、教诲环境、学习能力均有不同,以是终极的求职结果肯定也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能做正式员工,谁想做“其他种别员工”呢?打工人谁不想有一份体面的事情?
但千万别因此架着自己,把自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当你没有更好的选择时,外包大概是一个“自洽”的选择,毕竟哀求低一些,技能含量低一些。
能客岁夜厂外包比去很多小公司或者只有外包的“软通东软”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