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有品上看到冲牙器时,心想这得是多么精细的小公主,才会每天饭后如此大张旗鼓的清洁牙齿?牙签牙线不就挺好用的吗?冲牙器这玩意看起来既麻烦又耗韶光,而且觉得一欠妥心还会喷到衣服和脸上。
冲牙器要办理的问题,市场已有其他办理方案,想必目标用户该当十分小众。忽然想到产品经理的事情中,一个主要环节便是找到产品的目标用户。如果我们卖力的产品,也是一个类似冲牙器这种小众的产品,有没可能去扩大目标用户群?
负责想一想,也是有些思路可以打开的,以是就以冲牙器为例,磋商一下如何不改变产品功能,而是通过改变用户对付产品认知的方法,从而扩大产品的目标用户群。

一、冲牙器的目标用户是谁?
冲牙器的核心功能是清洁牙齿,目前大家对付清洁牙齿的产品,最熟习的是牙签、牙线和牙刷,利用冲牙器的该当不是很多。
大众对付牙齿清洁的哀求,便是饭后不塞牙,早晚口气清新。牙签牙线和牙刷已经“足够好用”地知足这两块的需求,也便是大家的痛点已经不显著了。因此只有少部分对付生活品质和牙齿清洁有更高追求的用户,才须冲要牙器。
二、扩大用户的方法比较
扩大一个产品的目标用户,常日有两个方法:
一是强化产品功能的代价和必要性,也便是教诲市场,说服用户传统的牙签牙线的清洁效果是不足的,只有通过冲牙器深入清洁,才能真正保护牙齿,让更多用户认同冲牙器的必要性。
教诲市场成功的条件,是用户能感知到痛点,但是对付习气利用牙签牙线和牙刷的用户来说,这些已经足够好用,对付清洁牙齿没有可感知的痛点,因此未必有效。类似一个身体康健的年轻小伙,只要没生病,对付所谓的营养均衡之类的宣扬就不会有太大兴趣,常日也不会主动去吃维生素。
另一种方法是改变人们对付产品的认知,也便是重塑用户对付冲牙器浸染的认知。口喷鼻香糖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只是一种普通的糖果,目标用户是小朋友,后面将其重塑为清新口气的生活必备,就打开了全新的市场,所有用户都成了目标用户。
冲牙器作为一个牙齿清洁工具,目标用户就只有对付牙齿清洁特殊关注少数人。拓展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人成为目标用户,就须要重塑大众对付冲牙器的认知。
三、如何重塑人们对付冲牙器的认知?
冲牙器的正常认知是一个清洁牙齿的工具,比较常见的牙签和牙线,缺陷是操作更麻烦。实际上,人们并不害怕麻烦,只是不想白麻烦,麻烦是一个门槛,同时也是一种体验的过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做一些看起来很麻烦的事,比如美甲、推拿、逛街、打球、旅行等等。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人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功能性的结果——买到一件衣服;更主要的是享受过程中的体验——试穿了无数的衣服。由于过程体验的乐趣,以是我们将这些行为算作是休闲娱乐的生活办法,而不是为了却果所付出的代价,体验的过程成为了消费的目的本身。
冲牙器作为清洁牙齿的工具,从结果上看,人们所能感知到的好处不明显,因此没有动机去付出更多的本钱,以追求看不见的收益。但是我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到“利用冲牙器的过程”,则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体验:冲牙是与一日三餐相结合的,冲牙的利用场景也是在家中,以是冲牙的过程体验,便是家庭中承担逐日做饭任务的成员——常日是家庭中的女主人,在辛劳劳碌的买菜洗菜做饭用饭后,一边冲牙一边跟家人谈天,享受着彻底的放松,以及对自己费力的赏赐。
一种新的认知,让用户跟随意马虎理解和接管的有效办法,是结合用户大脑中熟习的认知符号。关于饭后的休闲,大家有一句熟习的话,叫做“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同时由于冲牙器的浸染与我们熟习的牙签相同,以是我们可以借用“牙签”作为符号,将冲牙器称之为“水牙签”。
结合“牙签”和“饭后吸烟”两项认知符号,我们可以将饭后利用冲牙器的过程,重塑为“饭后水牙签,快乐似神仙”的体验,从而辛劳做饭的人也有了自己的乐趣。
想象一个场景:
一位妻子在辛劳做饭并且吃完饭后,背靠椅子,一只脚踏在老公或小孩的凳子上,一边冲牙一边家长里短的聊着天,既清洁牙齿,又放松自己。享受着跟男人一样,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的乐趣,是不是跟美甲逛街一样,充满了快乐体验?
四、结语
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吗?支付宝是一个付款工具吗?美团是一个团购工具吗?刚出身的时候可能是,但是他们都在不断的“重塑”自己的定位,希望成为用户认知中的一种“生活办法”,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
产品经理事情中,不是每份事情都是社区、游戏这样大产品,有时候可能卖力的产品,就只是一个面向小众用户的小产品。目标用户不一定受限于产品本身的功能,给产品授予不同的意义,大概能打开另一份天地。
本文由 @身边的行为设计学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