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莒东社区。路龙帅摄
公交车“开进”社区
居民修剪家门口的杏树

□胡兵 通讯员庞占英
站在禹城市莒镇莒东社区最高处,西面的沉沙池湿地尽收眼底:黄河水通过引黄干渠进入沉沙池引水口,随着水流降速,大量泥沙沉淀下来,经由沉沙池的过滤,又从出水口重新流回干渠,黄河水和引黄干渠水呈现出黄绿两种颜色。
“这是沉沙池湿地特有的景致。”5月19日,莒镇镇长许红艳说。毗邻引黄干渠的莒东社区,由东赵、北徐、南许、赵堂、任庄5个自然村落迁居领悟而成。按照德州市“两河牵手”工程方案,该社区将依托沉沙池打造一处“沙岛绿洲”,助力实现村落庄振兴。
村落名见证历史
“由于是整村落迁居,村落里留下的老物件非常少,只有一个石槽和石碑。”5月19日,莒镇党委委员陈磊和居民代表在莒东社区做事中央漫谈时说。翻看着村落史材料,陈磊叮嘱社区“两委”要抓紧韶光总结梳理各村落的历史。
谈起各村落来历,莒东社区70岁居民王洪友娓娓道来。明朝洪武年间,各地遭遇战乱,人口凋敝,南许、东赵、北徐先后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搬家而来,任庄从临清小闸口、赵堂从莱州高密县来到德州。“赵堂村落的先人赵伦自高密县迁到此处建村落定居,后又在村落南建起一座庙堂,因此得名赵堂村落。赵姓人家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以姓氏命名为赵庄村落,后因村落庄位于莒镇正东,又改名为东赵村落……”王洪友如数家珍,“村落名见证着各村落的历史。”
陈磊先容,莒镇位于禹城市南部,地处禹城、齐河、荏平、高唐4县市交界地带。莒东社区位于莒镇东部,北临伦镇寺前李村落,南临齐河王堂村落,西靠引黄干渠,东临齐河孙庄村落。“2012年开始,5个自然村落启动整村落迁居,2019年建成莒东社区。”陈磊说。
修渠增产村落民“上楼”
历史上,村落民们过的这天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舍生活,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
“1946年6月德州解放,进行了地皮改革。1949年10月1日,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70岁居民李桂华说。5个自然村落都在引黄干渠东岸,刚解放时村落村落都是土路,出行很未便利,生产条件也比较差,种什么产量都不高,“总体来说便是一个字,穷。”李桂华说。
“黄河滨渠的建成,为村落庄发展带来希望。”王洪友回顾起建筑干渠的过程。那时,村落里为了修渠引水,家家户户都必须出工,用的是“人海战术”,使的是最大略的小推车、铁锨等工具。1973年至1974年,禹城在民间培植“南天坝”的土围根本上,大规模培植引黄干渠,以办理莒镇、李屯、辛寨三地的农业用水问题。引黄干渠利用黄河水的自流性,将建渠与筑坝有机结合,使引黄水从东往西自然流淌,办理了禹城南部部分高旱地的引黄灌溉问题。“引来黄河水之后,粮食产量逐年上涨,还分出一部分地种树,各村落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好。”王洪友说。
2012年,莒东社区启动培植,2019年建成,实现5个村落整体迁居。走进莒东社区,道路两旁都是两层连体独院,目前共有481套。在李桂华家中,冰箱、电视、空调一应俱全,“家用电器完好,出门买东西也很方便。”李桂华说。新社区路面是硬化水泥路,晚上有路灯,每家每户都有独立小院,停放着拖沓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此外,社区内还设有卫生室、百货超市、农资超市等做事举动步伐,建有一处社区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农文旅领悟助力村落庄振兴
生活环境好了,但莒东社区居民的收入来源还是务农和外出务工,未来该怎么发展?这个问题在沉沙池湿地方案图中找到了答案。
在沉沙池引水口,莒镇事情职员拿着湿地方案图先容干系培植情形。依托沉沙池景不雅观,该镇将打造以“沙岛绿洲·探险圣地”为主题,以生态不雅观光、郊野探险、社区做事为特色的生态游体验地,“操持培植湿地植物科普馆、主题餐厅、儿童沙地乐园、青少年沙地乐园、沙地露营、丛林野战CS等文旅项目,同时借助沉沙池周围沙土资源开辟花生栽种区域,让游客体验采摘的乐趣。”许红艳说。
据理解,莒镇“两河牵手”文化廊道暨村落庄振兴示范片区共涉及4个村落(社区),目前正在履行堤顶路扩建、村落内道路硬化、休闲广场建筑、美化绿化等工程。“下一步,我们操持在莒东社区西北角建成一处不雅观景平台,配套培植儿童娱乐举动步伐,打造亲子游场景,让游客充分体验河沙文化。”许红艳先容。此外,他们还将利用附近村落内闲置的民房和厂房,通过党支部领办互助社、村落集体自主招商等办法,开拓四合院民宿、田舍乐餐饮等项目,进一步推动农文旅深度领悟,实现村落强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