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发(储艳林 摄)
“数智化创新是我们的制胜法宝,产品迭代更新速率加快,只有不断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渠銮道出了推进数智化的必要性。
刘渠銮先容,以往传统纺织生产全靠手工,调控设备也得靠人力,管理全靠履历,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管理本钱较高,变革势在必行。从2016年起,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在经由一系列稽核评估后,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和转型,提升生产管理与运转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这一创新之举,“改”出了一片发展新天地。从订单、生产、设备到工序的各个环节与流程,均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面数字化。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对工厂环境、机台生产、能耗等多项数据的实时采集,可以将每个工序的事情韶光风雅化,加速订单流转。
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新华网发(储艳林 摄)
在该公司生产经理朱有祥看来,数智化带来的一个显著变革便是用工量的低落。“引入数智化之前,细纱车间一个工人须要挡4到5台车,现在可以挡6到8台车,用工量低落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屏在手,生产无忧。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与手机审察连,让生产过程更加直不雅观和透明。“有了这个别系,在手机上就能随时理解莅临盆的每个环节,实现了管理的风雅化。”朱有祥先容。
不仅如此,智能智造系统还可以自动、准确地制作质量剖析、订单进度、库存近况、人为等多维度报表,量化生产活动和产出,比以往手动统计大幅度提升效率与准确率。
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新华网发(储艳林 摄)
变革的还有物流运输。1月16日,36岁的泗县大货车司机黄飞通过运满满货运平台接了一单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派发的活,目的地是位于江苏盐城的一家织布厂。附近中午时分,满载10吨重成品纱的货车开始上路,入夜前就能顺利送到客户手中。
长年来回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黄飞习气于通过运满满货运平台找寻店主。“通过手机就能接到单,均匀每月可以接到20多单,不仅大略易操作,运费也有保障。”黄飞说道。
货车司机通过运满满货运平台实现货源运输的无缝对接。新华网发(储艳林 摄)
过去企业到处找货车司机,如今货车司机主动找企业,这种“互联网+物流运输”的新模式,让企业省心又省力。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武茂强先容,自2020年以来,公司均匀每月都有五六百吨的货色通过运满满货运平台发给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客户。“在互联网平台,我们能够很方便的找到货车司机,不仅节省了韶光本钱,也大大提升了效率。”
从几个人围着一台机器转,到一个人掌握多台机器;从货车司机与店主“面对面”到“屏上见”……传统制造与云打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能结合,重塑了传统制造工厂的生产、运输场景,让这祖传统纺织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变革需求,刘渠銮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互助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出了石墨烯毛巾、纳米银抗菌袜、新型纤维等产品,走出了一条依赖科技兴企的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推动企业进一步降落本钱、提升效益。” 刘渠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