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制作粉条的好时节,近日,在临颍县固厢乡四村落看到,险些家家院子里都热气升腾,村落民们正忙着加工红薯粉条。
在通往四村落的道路上有一作别样的风景:路两边拉起一根根绳子,上面挂满了晾晒的红薯粉条。黄色透亮的粉条随风摆动,散发着淡淡的薯喷鼻香。“别看粉条多,我们根本不愁卖。”正在晾晒粉条的村落民郭玉杰骄傲地说,四村落粉条远近有名,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参与粉条加工。
随着四村落党支部布告黄保亭来到村落民郭套林家中。院子里,五六名村落民正反复揉搓一盆上百斤的红薯粉芡,然后开始漏粉。师傅一手拿漏勺,一手有节奏地用力捶打勺柄,这是为了让粉芡均匀漏入沸腾的锅内。边上两名村落民手拿筷子,眼睛盯着锅,时时将成熟的粉条捞入另一个盛满凉水的锅内,再迅速捞出后放入另一个盆中,末了用棍子挂起来控水、晾晒。

“早上7点开工,到下午4点多结束,一天能生产600多斤粉条。”郭套林见告,他们从2023年11月开始加工红薯粉条,到春节前结束,能收入2万多元。
“制作红薯粉条是我们村落的传统手艺。每一道工序都凭人力。师傅们都有几十年的履历,手感和技能一流。”黄保亭说,粉条已经成为四村落村落民农闲时节的紧张收入来源。目前,村落里还有30多个加工点,都是一边制作粉条一边销往全国各地。
理解到,在传统红薯粉条加工的根本上,部分村落民也在探索扩大生产形式和规模。在四村落村落口,紧挨着107国道有一家粉条加工厂。车间内,两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粉条。这家加工厂是村落民冯政伟最近才开办的。冯政伟过去从事过很多行业,看到粉条加工的大好前景后,对原有厂房进行改造,建成了标准化粉条加工厂。
“我小时候随着家人做过粉条,冬天很受罪,双手都冻裂了。”冯政伟说,四村落的传统粉条加工办法过于掉队,并且只有冬季才能生产,产量上不去。今年他承包了200多亩地栽种红薯,又购买了一批红薯粉,雇用了几十个工人,通过流水线的办法加工粉条,每天产量3000多斤,并且一年四季都能生产。
“目前已经生产了一万多斤粉条,全部卖完了。估量到春节能生产15万斤。”冯政伟高兴地说,四村落做粉条已经传了几辈人,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就不愁销路。目前,一部分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到了东南亚,这让大伙儿的干劲儿更足了。”冯政伟说。
“我们四村落的粉条好吃,除了博识的制作技能,还在于坚持利用真材实料,不掺假。全村落每年能生产红薯粉条30多万斤。”黄保亭说,四村落成立了农产品专业互助社,注册了牌号,通过“一村落一品一业”培植,以互助社为龙头,力争把优质粉条家当做大做强,终极实现农业增效、农人增收、村落集体收入破零。
本文来自【云上河南】,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