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三个月前,一则“中国家居业第一并购案”的***引起了行业的普遍关注——红星美凯龙与吉盛伟邦签署了《股权收购框架协议》,前者拟以20亿现金收购后者100%股权。有人认为,这是二者强强联合,并购一旦成功将对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还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出成本秀,正值红星美凯龙IPO上市前夕,红星须要给成本市场画一个饼,丰满一下上市故事的情节。
同样的两个主角,同样的互助公告,同样的轰动效应,而产生的效果却是冰火两重天。
由“全资并购”到“品牌容许”,红星美凯龙并不认为这是失落败。“‘基于品牌为纽带的计策互助’比‘并购’更加符合双方同等的商业利益、各自长期的计策目标。”红星美凯龙对付市场给出了这样的阐明。

不论双方有什么“合理”的阐明,如何规避涌现“失落败”这样的字眼,当初的并购操持并未实现,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要追问的是,这起并购为什么会流产?红星美凯龙输在哪?
先来看一组数据。红星美凯龙并非上市公司,从公开渠道无法查阅其真实的财务报告,可以公开查询的资料显示,2013年红星美凯龙资产负债率达66.96%,2012年为65.01%。而截至2011年~2013年,公司合并口径的净营运资金分别为-33.46亿元、-13.73亿元、-39.28亿元。
一边是连忙的扩展,一边是高企的负债,“这边开着店,那边关着店”成为了其一大特色。不断推高的负债率和紧张的现金流,让红星美凯龙出资20多亿真金白银来迎娶并非白富美的吉盛美邦,加上后期的运营与管理问题,或许是其放弃并购的一大缘故原由,只管其官方几次再三强调不差钱。
老旧的盈利模式可能是另一大诱因。红星美凯龙铺大摊子收取高租金的盈利模式一贯受到业内的广泛诟病,加之不断高企的运营推广用度,让很多企业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冲击,这种盈利模式更是难以为继。有业内人士就指出,“要不是其商业地产的输血,红星的财务报表会更丢脸”。
这不禁让我们遐想到去年轰动一时的中国家居行业联合封杀天猫“双11”的事宜。当时,红星美凯龙联合全国最大的19祖传统家居卖场集体抵制天猫的“双11”活动,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红星美凯龙的这一做法被一些人士批评为“与全社会电商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是自掘宅兆的自尽行为”。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去年双十一还在作为领头羊高调抵制天猫的的红星美凯龙,半年没过,又低调入驻了天猫,在天猫开设名为“星易家”和“家品会”的旗舰店。
红星美凯龙实在也看到了建材家居不可逆转的电商大潮,只是几次失落败的经历没有多少人会看好它的这次触电。
身体重,思想旧,转型不易。
这个事宜也在拷问我们:大就赢吗?家居电商时期,取胜的成分不单单在于规模,更取决于质量、模式与未来。
事实上,近年来齐家网、我爱我家网、美乐乐等一批家居电商的快速崛起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尤其是我爱我家,这家此前默默无闻的垂直建材家居电商企业,彷佛是一夜之间走近了大众视野。
两个月前,我爱我家网在上海宣告,上市公司宝鹰股份出资1.08亿、占比20%的股权入股上海鸿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我爱我家网)。对付缘何投资我爱我家,宝鹰股份表示,首先该行业和该企业都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其次,我爱我家多年来一贯专注于建材家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营履历,又根据家当特点,及早布局线下体验中央,提高购物体验的同时,使得网上单一的购物场景有了新的支撑。第三,我爱我家业内创始的“电商+店商+专业做事商”的新型O2O迎合了行业发展的哀求,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力。据理解,本轮融资是我爱我家得到的第二轮风险投资。
据悉,今年初,我爱我家还与微信、恒大冰泉等一批有名企业共同得到了CCTV“中国年度品牌”的称号,这是家居行业内唯一获奖的企业。
齐家网是目前行业内体量最大的家居电商之一,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得到了百度的计策投资。齐家网凭借成本上风,也不断地在市场攻城拔寨。这解释,成本市场对建材家居电商行业普遍看好。
而美乐乐则是另一个电商范本。美乐乐通过网上售卖家具起身,旗下已拥有数十个家具自主品牌,现在也逐步从B2C向O2O转型。
红星美凯龙并购吉盛伟邦的失落败,表面看是一个企业的失落败,然而从行业纵深的角度去不雅观察,这该当是一个迁移转变点。它表明,大而赢的思维模式该当彻底改变了,全面电商的潮流势不可挡,当然也包括侧重的建材家居行业,基于有质量的发展和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不雅观点,不代表虎嗅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