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米娅来了”从中聆听孩子身体和灵魂成长时的美妙声音

“米娅来了”从中聆听孩子身体和灵魂成长时的美妙声音

装饰工程通讯 2024-12-1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然而,这样的文学并非仅仅为童年与少年期准备的。
德国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Erich K·stner)曾说过:“只有在人格成熟的根本上葆有童心,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
于是这个经历了两次天下大战的男人,在德国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为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写下了多部经典的青少年小说——例如《埃米尔与侦查》(1929)、《飞行的教室》(1931)、《小不点和安东》(1933)、《两个小路特》(1949)。
这些作品,如今都成为德语文学中的经典。

在创作儿童文学和青少年文学时,女性作家有其特有的细腻和温暖,因此在这个领域也尤其出色。
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施皮里(Johanna Spyri)笔下的那个生性善良、热爱自由的小女孩海蒂,让多少读者跟随她一起在阿尔卑斯山的大自然中欢畅奔跑;瑞典女作家林格伦在给患病的7岁女儿讲故事的过程中,创造了“长袜子皮皮”,有又多少读者与这个大胆又诙谐的红发姑娘一起经历各种传奇与冒险;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Lagerl·f)让多少小读者与骑着大雁的小男孩尼尔斯一起在旅途中逐渐改掉了各种调皮捣蛋的毛病,这部包罗万象的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也使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当然不可不提的还有英国女作家J·K·罗琳与她那红遍环球、让无数大小读者魂牵梦绕的《哈利·波特》系列。

“米娅来了”从中聆听孩子身体和灵魂成长时的美妙声音 “米娅来了”从中聆听孩子身体和灵魂成长时的美妙声音 智能家居

读者手中的这部“米娅来了”系列,同样出自一位女作家。
作者苏珊·菲尔舍尔(Susanne Fülscher)从十二岁就开始写作。
在成为自由作家前,她曾为报社写过文章,还在一所中学教授过法语和德语。
读者可以清晰感想熏染到她对孩子怀有的爱与尊重,她并没有提前设定要将人物在作品中教诲或打磨成什么模式,而是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经历、个性和特点。
我们也就不由自主地被她笔下那些有着古灵精怪确当心思和武断不移的热心肠的女孩子们所吸引。

“米娅来了”从中聆听孩子身体和灵魂成长时的美妙声音 “米娅来了”从中聆听孩子身体和灵魂成长时的美妙声音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米娅来了”系列作者苏珊·菲尔舍尔

“米娅来了”系列最难能名贵之处在于,作者很少以所谓“父老”身份对书中的孩子指手画脚,只管没有刻意添加大道理,却还能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通报正能量,在给小读者带来快乐的同时,见告孩子前路的生活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从中得到学习和发展。
米娅和她的朋友们,虽然略带叛逆还爱闹腾,却都是拥有自己的不雅观点、梦想和思考的“小大人”,他们相异又相亲。
读着读着,就常常以为这些活气盎然的孩子们就在一边乐呵呵地冲着我们笑。
而他们的故事虽令人振奋,却也时常发人寻思。
家、友情、爱情,这些都是会伴随我们生平的课题。
作者涉及的一些问题乃至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例如“米娅来了”系列第五册中写到“父母离异”的问题,第六册中写到“同父异母兄弟姐妹”的问题,第十册中讲到米娅的奶奶“再婚”的问题。
德国的孩子如何面对这些变革带来的烦恼,对付在当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孩子,同样具有参考和教诲意义。

“米娅来了”系列各分册

正是由于这种真实性,使非“目标群体”的成年人,也能够被带入米娅的天下。
小说中的很多桥段都能让阅读此书的大人回忆起了儿时相似的情景:纯洁的友情、青春的迷惘、爱情的抽芽……而一个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好似真便是儿时的伙伴,我们可以切切实实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因此,一本精良的童书不仅能把孩子带入成年,也会吸引已经成年的孩子。
也难怪菲尔什的作品如此受欢迎,至今已被翻译成各种外语,让天下各地的孩子们分享着米娅的喜怒哀乐。

这套“米娅来了”系列作品的翻译也很故意义。
整套丛书共十册,由复旦大学德文系的十五名本科生、研究生和上外洋国语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共同翻译。
同学们虽然多是文学翻译的新手,但与履历丰富的翻译家比较,他们更拥有翻译童书所须要的满腔激情亲切,他们年轻跃动的心,也更靠近书中小主角活泼清亮的脾气。
在审稿过程中,我常常为他们的翻译拍桌赞叹。
译者们在保留德语原文的陌生感和新鲜感的根本上,也十分看重中文表达的生动流畅,而且适当采取了“译者注”的办法,勾引读者更好地进入德国的文化背景。
为此要感谢十六位小译者的费力事情,感谢复旦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在审稿过程中给予我的大力帮助,感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对这个翻译团队的信赖,也要感谢“奇境译坊”供应这次磨炼和提高的实践机会。

作者菲尔舍尔说,她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儿童和青少年对生活的激情亲切。
对她来说最好的赞颂便是,如果有孩子见告她,她的书让他们变成了书虫,乃至产生了写作的冲动。
我想,作者的欲望在中国已经部分实现了。
由于翻译便是一种再创作,而我在审稿过程中也确实在笔墨中读到了小译者对生活的激情亲切。
很多小译者见告我,他们在阅读和翻译这套丛书时也探求到了他们的宝藏,得到了纯净的快乐,也希望这种快乐能通过译作通报给中国的大小读者们。

本文作者系姜林静,复旦大学德文系副教授,奇境译坊德语团队辅导老师,“米娅来了”系列翻译团队组织者

“米娅来了”系列

苏珊·菲尔舍尔 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标签:

相关文章

B站若何“榨“干年轻人?

10月19日,哔哩哔哩与乌江榨菜联名活动上线。电子榨菜与国民榨菜终于完成双向奔赴:双方联动推出 2233 定制款粉色榨菜,让电子榨...

智能家居 2024-12-18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