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年前的一个雨天,我撑着伞走在路上,Apple Watch 急匆匆的振动提醒我来了一通电话。我瞄了一眼腕表,经历了 3 秒的思想斗争,决定从裤兜里取出手机。
Apple Watch 是一个解放手机的设备吗?
这是当年评测 Apple Watch 初代时的命题。

这 8 年来我的结论笃定:Apple Watch 并不是一个腕上 iPhone,它能在特定情境下分担手机的功用:看韶光、看景象、收微信关照、健身或如厕时接个电话。输入能力的限定,使它在社交属性上更像一个吸收器。
然而,发布会上一个熟习又陌生的手势却让我面前一亮。
在过去一周,我戴着这块全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9 出差、事情与生活。我惊异地创造,这块与前作外不雅观毫无差异的腕表,给我带来的改变竟不亚于此前任何一代。
▲ Apple Watch Series 9 全新粉色配色和 Ultra 2,均搭载全新 S9 芯片
单手回微信是「双指互点两下」的杀手级功能双指互点两下是今年 Apple Watch Series 9 /Ultra 2 的独占功能,你可以用手势隔空操作屏幕。
当你实行这个手势时,腕部血流会发生眇小的变革,苹果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心率传感器,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出这个小动作。
借助 watchOS 10.1 测试版,我提前用上了这个功能,可能与 10 月的正式版本有些许差别。
双指互点两下只能在亮屏的状态下激活。双指互点瞬间,手腕会收到一个震撼反馈。与此同时,屏幕上方会涌现一个手势图标,默认点按的控件也会高亮出来。没什么延迟,但如果手势幅度过小,不随意马虎激活成功。
经由一周的体验,我以为它最大的用场,是回答微信。
过去在 Apple Watch 上利用微信,我的操作常日是直接在关照中点击回答,选择预设。
如果预设内容无法知足须要,你有三种选择:
在逼仄的屏幕上利用全键盘。
在指尖上练书法。
或者等待几秒进入微信 app 利用语音转笔墨。
但凡你利用过这三种办法的一种,你都会乖乖地回归手机。
缘故原由很大略:表面上 Apple Watch 绑定在你一只手腕上,但另一只手常常也没法闲着。但凡你捧着杯咖啡、打着雨伞或者握在地铁扶手上,你都无法操作。
而在 Series 9 上,流程全变了:手腕收到微信震撼关照,抬腕,双指互点两次激活语音识别,口述,再次双指互点发送,一气呵成。
既解放右手,也无需劳烦手机。
iOS 17 大幅提升了语音识别的精准度,在几天的利用中,它的中文识别相称可靠,也支持中英混输。
全体交互过程是在关照系统里完成的,不须要进入微信 app 中。不过,如果对方炮语连珠连发条,Apple Watch 只能显示最新一条,理解高下文还得回得手机上。
当我推着行李箱走在机场,我只需时时时抬腕动动手指动动嘴皮,就能与同事互换。在健身房跑步时,手机丢在储物柜时,家人来了电话,我也不用急匆匆地翻包找手机。
Apple Watch Series 9 就像一个腕上的屏幕,它只会在须要的时候提醒你,而你的手指和声音便是遥控器。
作为一个每天活在待办事项和微信关照里的职场人,微信是我解锁手机后首先打开频率最高的运用,毫无悬念地登顶了我手机「屏幕利用韶光」的榜首。
我常常自我反思:有多少韶光真正花在了有代价的沟通上?大略几句附和,又须要频繁解锁手机多少次?
佩戴 Apple Watch Series 9 的这一周,腕表舒缓了我的微信焦虑症,我也考试测验改变机不离手的习气,随之而来的是 iPhone 续航韶光的变长。乃至有朋友反馈,我回答微信的速率变快了。
对付拍照师、旅行者等不常在电脑前事情的人来说,Apple Watch Series 9/Ultra 2 大概能补救你许多个手足无措的时候。
以是,双指互点两次是一个伟大的交互吗?苹果对交互设计有着极强的洞察:键鼠驱动的 GUI、多点触控带来的双指缩放、Taptic Engine 为数码表冠带来齿轮般的细腻震感、Vision Pro 里的 Pinch and Hold……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小孩,也能轻易上手。
关键在于,这些操作都大略且直不雅观,拖拽、滚动、捏合……与现实履历的逐一映射让交互合乎逻辑。即便在不同的 app 和场景中,交互逻辑也始终保持同等。比如在任何二级界面,屏幕边缘右滑都代表着返回。
Double Tap 的手势命名同样存在于 Vision Pro 的交互中,相称于打开 app 和控件。但在 Apple Watch 中,双指互点两下的操为难刁难象并不具备指向性——你不知道你可以在什么情形下双指互点,也不知道双指互点能带来什么。
这种不愿定性会给初学者带来一些困扰,苹果显然考虑到这个问题,若手势无法见效,屏幕会涌现手势旁边扭捏的动效,仿佛向你摇头示意:这样行不通。
通过多次考试测验,我总结双指互点目前支持的场景,关照和运用。
在关照场景中,双指互点两下相称于实行默认操作按钮。比如收到短信关照,双指互点两下等同于按下回答按钮。
同理,闹钟响起时,双指互点两下是默认按下跳过闹钟,很洞悉人性,不过我倒是希望苹果供应多一个选择。
在来电关照中,双指互点对应的便是接听,再次双指互点是挂断。我同样希望苹果能够变动设置,在腕表上挂断骚扰电话,相信是比接听更高频的场景。
抬腕主屏下,双指互点两次默认滚动智能叠放,展示当下主要的小组件信息。不过我在设置中将其自定义为打开第一个小组件「正在播放」,实现隔空掌握音乐的效果。
运用内的手势操作,目前只支持几个自带运用:
音乐:暂定/播放,或者切换下一首。
计时器:暂定/规复、结束
秒表:停滞/规复。由于存在延迟,这个功能浸染不大。
播客/ 有声书:播放/停息
指南针:切换为海拔刻度
手电筒:在三种亮度模式间切换
相机遥控器:合营手机的相机 app,遥控快门时只需动动指尖。
总结下来,与运用内部的手势比较,关照类的即时手势反馈更为实用,尤其在电话和微信这些高频运用处景中。前者只是锦上添花,后者才是雪中送炭。
我也很期待开拓者能够针对 Apple Watch 优化运用的关照,适配双指互点两下手势,目前能想到两个场景:
把微信、支付宝做进智能叠放,让用户无需取出手机,单手唤出付款二维码。当打车类 app 车辆到达上车点,用户可以直接手势回答预设内容,比如:我立时到,司机师傅请稍等。无障碍衍生的小众功能,终极造福了你我早在 watchOS 8 中,苹果就引入了 Assistive Touch 的赞助功能,为残障人士操控 Apple Watch 打开了大门。而这项功能在 watchOS9 发展为 Assistive Touch with Quick Actions。从此,互点、捏合等手势操作日臻完善。
没有这些针对少数人群的技能探索,就没有今年的「双指互点两下」。
在过往,每昔时夜家听到「无障碍」时,总会本能地想到残障人士,以为事不关己。但生活中常常都有手足无措的瞬间,我们也在时候享受着「无障碍」的便利:
当你开车时目光注今朝方,频繁看手机导航并不屈安,以听的办法接管导航信息便是更无障碍的交互。而在当你行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语音也是比键盘输入更安全的办法。
我们都有变老的一天,都有视力衰退手脚不便的一天,我们都可能成为所谓的少数群体,推己及人,无障碍并不是残障人士的专属标签,技能的改进和简化也不是锦上添花。
在我看来,双指互点两下犹如指尖上的艺术,它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办法,让数以千万的用户得以享受无障碍的便利。
▲借助第二代超宽带技能芯片,腕表找手性能显示间隔和方位
今年 6 月 WWDC 之后,我有幸与 Apple Watch 软件的技能卖力人 Kevin Lynch 互换了一番,我试图从他嘴里撬出一点新款 Apple Watch 的蛛丝马迹,就问他 Apple Watch 迭代的方向和原则是什么?
Kevin 沉思了下,说他常常自我拷问三个问题。个中一个问题是:
我们如何帮助与他人更方便地建立联系?
8 年后,同样的一个雨天,同样是腕上急匆匆的振动,我恍然想起 Kevin 这句话,然后本能之下,扬了扬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