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洋
题图|东方 IC
这几天,围不雅观比亚迪与宁德时期(排序不分先后)隔空斗法,成了汽车圈丁宁空隙韶光的好去处。

事情缘起于 3 月,比亚迪浩浩荡荡搞了一场“刀片电池”发布会,连很少亲自露面的王传福都亲自出镜。全体发布会说是发布会,实在对付业内人士而言险些没有新的信息量,重头戏全在展现刀片电池不动怒不爆炸的针刺测试,更像是一场针对普通公众年夜众的大型宣扬活动。
2020 年可谓是磷酸铁锂电池回归,重新与三元锂电池斗法的元年。刀片电池,如虎嗅 3 月宣布中所说,正是磷酸铁锂阵营的代表厂商比亚迪之新作。比亚迪在发布会上现场演示针刺测试,来展现磷酸铁锂配方的刀片电池,要比目前盛行的三元锂电池更安全:三元锂电池针刺后,很快便动怒爆炸;而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和新的刀片电池,表现多少都比三元锂要好。
(刀片电池“发布会”)
宁德时期掺和进来,要到 5 月的宁德时期古迹解释会。有提问“宁德在电池安全性上做的事情”。完备没提比亚迪或刀片电池,但也能看出多少受了比亚迪演示针刺测试的影响。对此,宁德时期董事长曾毓群回应道,“电池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索尼电池在 2005 年是可以通过所有滥用测试的,但 2006 年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事宜,从此屁滚尿流”。
实在问答双方谁也没提比亚迪,曾毓群的回应虽然能看出是在应对友商竞争,但表达算是得体。然而紧接着,比亚迪发卖副总李云飞在微博上,将暗战直接挑明:“不服?也来扎一个试试!
”
滥用测试,与“滥用”无关
实在首先被宁德时期辞吐点燃的,还不是比亚迪副总李云飞,而是比亚迪和磷酸铁锂的支持者们:宁德时期你自己不敢做针刺测试,就说我们比亚迪滥用?真是人怂话还多!
以是,必须先做一个非常主要的小科普:滥用测试(Abuse Test)是一个专有名词,指模拟非常极度情形下的测试项目,对电池而言包括针刺、高温、挤压、短路等等。
实在不只是电池行业,其他行业比如玩具也有滥用测试,欧盟针对玩具产品的 EN71 检测标准中,就包含了滥用测试:
而对付电池行业,“滥用测试”是各家厂商都会做的测试之一。有很多第三方做事机构,会给电池厂商供应整套测试外经办事,个中基本都会包含这个“滥用测试”,比如下面是我随手搜到的某个检测机构的做事内容:
以是,“滥用测试”中的“滥用”二字,和我们平时说某人滥用权力、滥用资源的那个“滥用”,完备是两码事,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只是很不凑巧当年翻译时被译为了“滥用”。宁德时期曾毓群的意思是,针刺、火烧这类测试(滥用测试),并不能完备解释电池的安全性。你大概不同意这个不雅观点,这是可以磋商辩论的,但宁德时期的这种表述显然是纯粹的技能性不雅观点,没有任何态度上的问题。
除非,你直接顾名思义,把“滥用测试”中的“滥用”,误当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滥用”一词的含义。然后,就会涌现下面这种迷惑行为:
看到自己不懂的词,最少还是先百度搜一下再开喷不迟。哪怕之前并不知道“滥用测试”是个专有名词,只要小学语文轻微过及格线一点,都不丢脸出宁德曾毓敏的那段话中“滥用测试”是一个名词,而绝不可能是一个动宾短语。
什么是精确的针刺办法?
前面我们说了,宁德曾毓群在回答问题时表示滥用测试不能完备解释电池安全,可以看出,确实宁德是感想熏染到了比来磷酸铁锂复兴、三元锂安全性受质疑的舆论,才会在古迹解释会上作此回应。
理论上,三元锂能量密度强于磷酸铁锂,但稳定性(安全性)不及磷酸铁锂。不过真正装在电动车上时,电芯都是被严密保护在电池包外壳内的,以是就涌现了这样一个不合:比亚迪选择磷酸铁锂路线,由于电芯本身就更安全、针刺也不烧不炸;宁德时期站在三元锂阵营,认为只要外壳足够坚固,里面的电芯即便怕针刺,也不会真的被刺到。
而在微博,某博主发布了一段骇人的三元锂电芯针刺后迅速爆炸的***。随后,宁德时期微博发布了一段迷惑行为***:他们做了针刺实验,只不过刺的是电池包的钢铁外壳,结果自然是扎不进去,***结束。
网友迅速炸了,你前几天还在说针刺没意义自己不做针刺,好不容易溘然转变主张说做,结果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宁德时期仿佛是想抖个机灵,用这种冷笑话办法来解释“针刺后炸不炸不主要,刺不进去才主要”,结果没抖成功翻车了。
于是宁德时期转天就发布了新***,这次是正经的电芯针刺测试了,宁德的 NCM523 和 NCM811 两款三元锂电池都经受住了针刺磨练,针刺后 1 小时内没有剧烈升温或爆炸。
但比亚迪李云飞又站出来了,指出宁德实验中电芯被刺后没有短路,以是没炸并不解释安全,换言之便是万一哪次被刺后短路了,会不会电芯就炸了?
说实话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辩论。
由于两边说的都不无道理。比亚迪看来,直接把电芯做得稳定、安全、难爆炸,是最稳妥的。在宁德时期看来,电芯不可能单独放在车上,那么全体安全性该当以全体电池包为单位,而不是单个电芯。实在双方说的都没错,只不过到底哪种成分才是对付现实天下中电动车安全影响最大的,目前为止我们没看到短期内能得出定论的可能。
有人说,汽车的安全碰撞测试,比如 E-NCAP 这种也是滥用测试。但问题是,E-NCAP、IIHS 这类整车安全测试,是经历了几十年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这几十年中,测试组织者根据实际中的事件履历和数据,不断调度、优化、改进碰撞测试的标准和细节,这才让本日的碰撞测试能够作为真实天下中的安全依据。
而电池测试完备没有这个过程,电动车才出身和发展了几年?电动车到底怎么才算安全,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数据和履历,也就尚未涌现一个受所有人认可的的体系化测试标准。以是你才会看到厂商们在宣扬电动车安全性时,手段用来用去就那么几种:针刺、火烧、挤压、浸水……言下之意,“我能想到的办法就这么几种,我都想法子通过了,就算撞车再失事儿,那我也已经是尽力了。”
就彷佛李云飞质疑宁德时期的针刺实验“没短路”,短路了依然不烧不炸才解释安全。那么引申一下,比亚迪做的针刺测试不烧不炸,实在也不能完备解释安全:刀片电池从正面垂直扎没事,换个方向呢?倾斜着扎呢?同时扎两三根呢?针更粗一点呢?我们能无限延展下去,以是滥用测试无法解释安全性,至少对付现阶段的电动车而言,是有道理的,由于我们不知道什么标准下的滥用测试是最能反响现实情形的。
实在比亚迪和宁德的这场辩论,是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战役。
一边是不断涌现的电动车自燃事宜,另一边是比亚迪宁德试图证明自己才是不爆炸的那一个,你会更乐意相信比亚迪宁德中的任何一个确实找到了安全法宝,还是会更乐意相信欲盖弥彰?比亚迪与宁德时期的这场 PK,唯一的浸染,是在反复提醒围不雅观群众:电动车,有可能会炸哦。
笔墨和***都解释不了你家电动车更安全,首先让自燃***里怎么也找不到你家产品,效果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