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诲开启大变革(之一)
职业教诲,是时候冲破成见了
半月谈 原碧霞

比较于前些年的落寞,如今职业教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职业教诲的意见在逐步发生转变。职业教诲自身,也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展现出发达发展的良好势头:职业本科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职校学生升学渠道打通,产教领悟更加紧密,科教融汇成果不断涌现,传授教化改革持续深化……各类迹象表明,职业教诲大变革已经开启。
职教吸引力不断增强
半月谈: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主要文件和改革举措。你以为是出于什么考虑?
黄辉(教诲部职业教诲发展中央副主任):党的二十大对培植当代化家当体系作出主要支配,而培植当代化家当体系,须要包括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在内的国家计策人才支撑。职业教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做事传统家当转型升级、计策性新兴家当发展壮大、未来家当前瞻造就的浸染加倍凸显。因此,加快培植当代职业教诲体系,不断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形成与家当布局适应、与地方政策协同、与社会区域构造匹配、与人的全面发展同向的当代职业教诲构造、布局和质量,正当其时。
半月谈:近两年,不断有关于中职生逆袭硕士、乃至博士的例子曝出,引起各方热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家长、学成长期以来对“上了职校,就没了未来”的刻板印象。是不是可以说,职业教诲的升学“断头路”已经打通?
聂伟(中国教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诲与连续教诲研究所副研究员):进入新时期以来,职业教诲发展层次的天花板被冲破,职校学生升学渠道被打通,升学机会大大增加。职教高考试点多年,现已正式写进新修订的《中华公民共和国职业教诲法》。高档职业学校包括职业技能大学可以为中职毕业生供应较为充足的接管更高层次教诲的机会,中职学生升学基本上不存在障碍。高职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3+2专本贯通等办法连续接管本科教诲。可以说,纵然上了职业院校,学生想要升学出路大概多。
西席辅导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集成设备数控加工模块程序调试
半月谈:不少高职院校的老师反响,学校招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分数超过了本科录取线,却选择了职业学校。在山东,近3年高考招生中有10.74万逻辑学生达到本科线却选择了高职。
聂伟:这正解释了职业教诲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不仅是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招生形势更好,有些学校的招生分数线乃至远超当地普通本科院校。我认为,职业教诲被学生和家长接管的程度越来越高,紧张缘故原由是它的传授教化更“接地气”,与市场、与家当发展结合紧密,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加实用,毕业后能快速胜任事情须要。
这些年来,为使人才培养知足家当和企业转型升级须要,许多职业院校一贯在主动应变。比如,通过履行“校中企”“企中校”等模式,紧贴企业生产实际,让教室和生产线联动起来,把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和技能创新平台领悟起来;又比如,通过开展学徒制作就、订单培养,把企业的新技能、新工艺、新规范等及时融入课程,学校西席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培养等。
“一体两翼”深化产教领悟
半月谈:在地方采访时,我们创造不少职业院校与当地大企业互助,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有学生开玩笑说,学校“把真汽车给我们拆着玩”。产教领悟是职业院校立教之本,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产教领悟整体状况如何?
聂伟:国家层面决心和力度很大,不断高位布局,推动产教领悟进入一个新阶段。2023年,教诲部先后与天津、山东、广西、黑龙江等省份联合发文,探索省域当代职业教诲体系培植新模式,将职业教诲改革发展重心下移。不仅如此,触角还进一步延伸到市域层面,以及经济发展和家当上风明显的县域,培植市域产教联合体。同时,聚焦国家重大行业,特殊是制造业重点家当链以及农业、生产性做事业重点领域,培植产教领悟共同体。
黄辉:以上方法被称为“一体两翼”(一体:省域当代职业教诲体系培植;两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领悟共同体),是深化当代职业教诲体系培植改革的核心举措。目前,国家层面已公布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和1个行业产教领悟共同体,发挥示范引领浸染,同时各地各行业自主培植的联合体、共同体超过1000个。
“一体两翼”最大特色便是汇聚了政、行、企、校、社各方力量,特殊是引发地市政府和行业头部企业整合伙源、参与职业教诲的积极性,从“块”和“条”两个维度发力创新机制,家当园区、行业企业、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参与程度大大加深。
邱懿(教诲部职成司传授教化处副处长、常州铁道高档职业技能学校挂职副校长):去年7月,教诲部支持培植的首个国家级产教领悟共同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领悟共同体在常州铁道高档职业技能学校成立。轨道交通是我国当代化的一个缩影,学校是中国中车集团直属的职业院校,常州又地处长三角中央地带。这一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诲与行业进步、家当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诲专业方案、教材开拓、传授教化设计、课程设置、演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上风,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着力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家当需求侧匹配度不高档问题。
聂伟:当然,产教领悟依然须要直面并破解政策边界不清、跨部门协同机制不畅、对企业经营需求重视不敷、稠浊所有制改革推进困难、优质产教领悟资源不屈衡等关键问题,“一体两翼”培植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瞄准重点家当,深化专业课程改革
半月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时期命题与职业教诲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面向未来,职业教诲还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聂伟:最主要的是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为学生供应适销对路的就业技能。现在职业院校的专业,已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国家干系部门不断对专业进行动态调度和优化升级。2021年,教诲部颁布了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一体化的新版《职业教诲专业目录》,3年来每年动态弥补,今年又对专业进行了调度。从教诲部公布的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2024年拟招生专业点共66870个,与2023年度比较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调度幅度堪称“大动作”。
面上的改革和点上的探索同步进行。2023年,教诲部在新一代信息技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前辈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6个重点领域开展专业课程改革试点,考试测验瞄准新型工业化和当代化家当体系完善须要,聚焦家当关键环节开拓课程资源、编写数字教材、培植演习实训基地和项目,增强职业教诲的适应性和做事力。
职校学生正通过VR设备学习
半月谈:社会上有一种成见,认为职校学生毕业后便是“进厂拧螺丝”。专业课程改革后,这种成见能否改变?
聂伟:“进厂拧螺丝”代表一种低真个、重复的、短缺技能含量的事情。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职校毕业生便是干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并非如此。尤其是专业课程改革后,全新开拓的课程,都根据家当技能改造和迭代升级须要,依据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的新型工业化哀求,充分融入了生产一线的最新技能、最新工艺、最新设备、最新方法等,很具创新性和前沿性。
比如,针对集成电路家当,这次专业课程改革在原来已有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根本上,又开拓了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封装、集成电路测试等课程,形成与家当链相对应的课程链,而且这些课程承担的试点学校又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与家当的区域分布相匹配。学习这样的课程和技能,学生学到真本领,就业前景广阔,人们的成见自然会逐步改变。
职业教诲开启大变革(之二)
是行业大咖,也是职校老师
半月谈 陈席元
西席是教诲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诲的“金师”何来?中国中车集团直属的常州铁道高档职业技能学校(以下简称“常铁校”),通过校企共建“行业导师库”蹚出一条新路。
“作为中车集团唯一一所职业学校,我们不仅招收初中毕业生,还是中车的培训中央、天下技能大赛的实训基地,‘三位一体’。”常铁校校长陈永平说,去年7月,首个国家级产教领悟共同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领悟共同体在这里成立。
共同体发展好不好,关键看人。一些地方的产教领悟涌现“一头热”“两张皮”等问题,双边职员未融通是紧张卡点之一。
在这方面,常铁校背靠中车,具有天然上风——集团子公司遍布全国,拥有9名“中华技能大奖”得到者、123名“全国技能好手”、1100余名“中车技能专家”以及5000余名高端技能人才。
常铁校出台了《高铁工匠、技能大师管理办法》《校企职员双聘管理制度》,将上述技能人才全部纳入学校的“行业导师库”,明确学校根据课时、岗位、项目向企业导师支付报酬,企业则将职工在学校的兼职收入纳入薪酬管理体系,校企之间职员流动路径就此打通。
陈永平见告半月谈,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专家参与实际传授教化、兼任家当教授。常铁校持续从中车引进“高铁工匠”,专任西席中,“双师型”西席比例达78.8%。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巾帼电焊工、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全国劳动模范、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张忠,都是“行业导师库”中的教授级“大咖”。
在35岁常铁校西席巢杰看来,自己求学、事情、从教的十多年生涯中,张忠老师扮演了领路人的角色。
常铁校学生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演习
“张老师在‘和谐5型’机车上打破药芯焊丝运用难关的故事,令我佩服不已。”巢杰回顾,“张忠老师给我们传授的不仅是手上的技艺,更给我们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他讲述了自己几十年坚守一线的经历,还教诲我们要理解焊接对国家制造业的重大意义,让青年学生端正思想认识。”
巢杰2010年毕业后也加入到“和谐5型”机车的制造事情,荣获“中心企业技能好手”称号,2020年回母校担当智能焊接专业西席。
回学校任教不即是离开生产一线。根据中车集团哀求,各子公司以不低于岗位总量的2%设置实践岗位,以知足常铁校老师寒暑假进厂实践需求。老师们与企业技能专家共同研究车体焊接工艺、牵引电机转轴加工等实际问题,一些科研成果也有机会迈出实验室,在车间开展中试转化。
今年4月,张忠被续聘为常铁校家当教授,为了将技能大师的独门技艺更好传承下去,校企双方成立教材培植委员会,由张忠等技能大师领导教材编写。
半月谈理解到,去年,教诲部等4部门修订印发《职业学校兼职西席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技能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怎么聘”“怎么管”“怎么教”。在此根本上,今年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领悟共同体常务理事会通过了《企业职员兼职院校西席事情指引》,进一步细化了院校、企业、受聘者的权利、责任以及聘任、管理、考察、退出全流程,鼓励共同体的校企成员单位深度共融。
常铁校也将在“行业导师库”的根本上进一步整合伙源,探索高职、本科贯通式办学,发挥“三位一体”的信息、资源、平台上风,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单位加强协同,协力培养创新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多些行业导师,少些“双门”西席
作者:邱懿
有高质量的西席,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诲。
在职业院校,高质量的西席既要懂理论,又要能够实践操作,还要具备对家当升级和经济构造调度敏锐的捕捉能力。当前,全国高档职业学校“双师型”西席占专任西席比例虽然已达60%,但同时具备理论传授教化和实践传授教化能力的西席和传授教化团队短缺,从校门到校门的“双门”西席较多,培养的技能技能人才无法知足企业用工实际需求,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诲改革发展的瓶颈。
职业院校从企业引进兼职教授
职业院校应落实西席到企业实践制度,推动企业工程技能职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西席双向流动,校企联合组建高水平传授教化团队,以西席为打破口,带动专业、课程等其他关键传授教化要素的提升。
常州铁道高档职业技能学校依托首个国家轨道交通共同体,在提升师资实践能力上建立起“行业导师库”制度。“行业导师库”就像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传动轴”,校企共同积累传授教化履历,孵化传授教化成果,加强行业导师之间互换,匆匆成教研与技能实践成果转化,有效调动了双方积极性。这一做法对强化实践传授教化环节、优化西席军队构造具有现实意义。
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培植产教领悟共同体,鼓励企业和学校联手搭建本领域“行业导师库”,根据双方需求,因时制宜探索行业导师定期到学校兼职任教、学校西席定期到企业实践磨炼的路径,建立薪酬保障、岗位设置等常态化运行机制。(作者系教诲部职成司传授教化处副处长、常州铁道高档职业技能学校挂职副校长)
职业教诲开启大变革(之三)
“我的实训设备是真飞机”
半月谈 俞菀
“我的实训设备是可以飞的真飞机!”在浙江金华职业技能大学航空维修培训中央整机及部件维修实训车间,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同学正在上《专业导论》课程,面前是一架波音747飞机,不少同学将上课照片上传至朋友圈。
金华职业技能大学创办于1994年,是教诲部批设的首批高职院校之一,目前共建有校内外实训演习基地1000余个。
走进学校的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各种专业实验室、培训中央内,东西装置琳琅满目。B737-400、米-II、PA28、R44飞机、波音737NG、罗宾逊R44飞机……30多台套各种型号的飞机、发动机停放在草坪和专门培植的机库内。
“我们与今飞集团共同成立了校企实体化公司,搭建实体化产教综合体。”金华职业技能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章跃洪说,近年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传授教化项目从仿照生产向真实生产跃迁,传授教化场所在“传授教化车间、仿真车间、生产车间”之间按需轮换,加深学生真实生产和岗位的职业体验,迅速形成岗位操作技能和工程运用能力。
除了实训基地,教材紧跟技能创新和企业需求,也是金华职业技能大学人才培养的一大法宝。
翻开该校数字化211班级《机器零件数控自动编程与加工》实训教材,一个个产品鲜活呈现在教材上。“我们的教材都因此企业真实产品为传授教化内容编写的,并且会随着企业的生产任务变革定期更新教材内容。”数字化211班级学生陈施怡说。
职校学生在上CCAR-147维修考证实训课
在课程开拓上,学校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探索契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模式。
比如,医护类专业通过培植校内基地临床化的“仿真医院”和校外基地传授教化化的“临床学院”,建立“院中院”医教协同平台,基于临床岗位事情过程开拓系列项目化微课程,以临床范例案例为载体开拓“嵌入式”系列主题小课。专业技能课程嵌入“综合任务小课”、临床演习课程植入“专科研习小课”等多类型“课中课”,实现传授教化与临床情境一体、资源互补和任务衔接。
“在突发事件接济中,医务职员必须打消滋扰,镇静判断,按照患者受伤的轻重程度分级施救。”金华职业技能大学医学院-临床照顾护士学院照顾护士2116班学生钱越芸说,在急危重症救护实训课上,急救专业知识立时利用到了“车祸患者抢救”的情境主题小课中,“一部分同学扮演受伤者,一部分同学扮演救护职员,还有一部分卖力场外不雅观察点评。喊得越响的人,未必伤得最重”。
学校还不断强化“课程适应性”理念,强化家当新技能和企业新岗位对教材内容的充分融入,强化新技能运用处景在传授教化生态中的全面呈现,强化行业企业在教材内容开拓中的主体浸染。如通过构建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智造指数”评价体系,形成“训产结合”传授教化模式;构建“项目串接,学研互动”课程体系;打造“生产导向,即产即学”园区课程。
“我们立足新经济、新技能、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需求,适应家当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强化技能技能领悟交叉,推动专业的当代化改革。”金华职业技能大学校长梁克东说,学校正努力打造“学校+企业、车间+教室、西席+师傅、学生+技能员”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形成“技能发展-产教领悟-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诲高质量发展新局势。
课程改革,要让学生有“学头”
作者:王振洪
职业教诲改革,改到实处是课程。
职业教诲作为与经济家当结合最紧密的教诲类型,为社会发展运送了大批技能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不少职业院校课程运用性不强,部分职业教诲课程与就业岗位所须要的职业能力关联失慎密。
详细表现在,校企双元互助开拓课程勾留在形式上,课程内容没有及时融入新工艺、新技能、新材料、新设备,产教对接的课程体系没有真正建立,与之配套的传授教化资源形式单一、内容匮乏、更新缓慢,导致学生技能能力与岗位需求不一致。
课程是职业教诲人才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哀求的有力抓手。职业教诲课程改革,必须要让学生有“学头”。与普通教诲不同,职业教诲的特色是其职业性和实践性,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诲课程的基本属性和培植方向。
为此,职业院校应紧密对接技能领悟化发展、对接企业生产化现场,打造技能前沿课程、技能交叉课程、产科教高阶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采纳真实项目、真岗真做的传授教化形式,将家当链中的技能资源要素有机融入传授教化全过程,建立一整套以教匆匆产、以产助学、产学互动、学研结合的传授教化体系和育训模式,切实提升课程与新兴技能、新型岗位的匹配度。
金华职业技能大学从教诲链与家当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对接出发,以产教领悟系统编制机制为打破口,以新技能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开放型生产实践中央培植为着力点,整体性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重塑“即产即学、即研即练”传授教化形态,形成产教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推广和启示意义。(作者系浙江省当代职业教诲研究中央首席专家、金华职业技能大学党委布告)
职业教诲开启大变革(之四)
在职校搞科研,有啥不一样
半月谈 袁秋岳
在四川工程职业技能大学(以下简称“四川工程”)的四川省冲压发动机前辈制造技能工程实验室,中国第二重型机器集团公司原副总工程师、该校特聘教授陈晓慈,正在辅导团队设计一款3D打印增材制造的齿轮,与传统工艺比较,这种“一次成形”的齿轮可节约25%以上的原材料及80%的加工工时,“我们正在申请专利”。
事实上,陈晓慈卖力的这个实验室从2019年景立到现在,已经拥有20多项专利。“我们不是要培养科学家,而是要培养能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陈晓慈说。
学生在学校航空材料检测中央做实验 袁秋岳 摄
四川工程位于我国重大技能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德阳,依托以中国二重、东方电气等企业为龙头的千家重装制造业企业集群,培养运送懂技能、精技能、敢创新的技能技能人才。
陈晓慈先容,学生一毕业就“很抢手”,以二重集团为例,险些所有生产线上的班组长都来自四川工程,85%的操作者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今年68岁的陈晓慈投身这所职业院校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培植,便是看中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科教融汇能力。他认为,职业教诲也要科技创新,其研发的核心技能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需求,比较普通高校科研,“是更靠近工程一线的新质生产力技能”。
2007年,中国二重向国家发改委报告独立建造天下最大的八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学校同步跟进,联合履行技能技能人才培养,办理了“天下之最,谁来操作”的难题。八万吨大型模锻压机自2013年投入利用以来,为数十个航空重点项目生产了关键零部件,个中,为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试飞机供应了980余件承力构件。
多年来,四川工程开放学校大门,积极环绕国家重大计策和区域重点支柱家当的现实需求,与企业紧密互助承接工程项目,以真实项目、真实案例、真实场景联合培养师生,进而与企业联合攻坚核心技能。“学校恰逢其时地用产教领悟办理了生存问题,用科教融汇办理了发展问题。”陈晓慈说。
目前,学校已建成以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为核心和6个创新中央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协同创新,为重装家当升级发展供应“一站式”人才供给和“打包式”技能做事,成为区域装备制造创新链的主要支点。
科教融汇,职校有独特上风
作者:肖峰
科教融汇,不仅仅是科研与传授教化的领悟,更是科技与教诲的融汇。
职业教诲全面落实科教融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造就新质生产力能力、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许多职业院校与家当一线长期密切互动,既理解行业企业发展痛点,又汇聚了较多实践操作型科研人才,在科教融汇上有独特上风,不仅该当、而且能够在科教融汇上进行许多有益探索。
四川工程紧张从以下五方面推进科教融汇:一是引入优质资源,打造高水准、多功能的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强化师资培训,鼓励西席参与科研与实践项目;三是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与支持,促进成果产出;四是加强产学研互助,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五是完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勉励体系,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
这五个举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科教融汇的有机整体。须要把稳的是,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情形不同,职业院校在推进科教融汇时,需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因时制宜,让上风真正聚合,双师切实互动,研发精准用力,资源高效转化,制度科学合理且能落地实行。如此,才能达成科教融汇的良好效果。(作者系四川工程职业技能大学校长)
职业教诲开启大变革(之五)
港口“黄埔军校”这样炼成
半月谈 张力元
点击一下鼠标,上百公里外汽车码头上的自动导向车便开始运行;头戴VR眼镜,就能从仿照器中看到1:1还原的港口场景;显示屏环抱,惊涛骇浪、大雨滂沱煞是逼真,船舶在学生的掌握下平稳前行……这是山东青岛港湾职业技能学院远程实景互动传授教化区的几个场景,置身个中,好似身在“无水港口”。
青岛港湾职业技能学院被誉为“港口工人的黄埔军校”。建校49年来,为全国港航业培养了7万余名优质毕业生,每年为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5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10万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学校始终坚持的“立足港航,做事社会”的办学定位以及把 “校区办到港区,把教室搬到码头”的办学诀窍。
一艘艘巨轮抵达或驶离,一箱箱货色装船卸运……这是青岛港的繁忙景象,也是青岛港湾职业技能学院学生操练的真实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灵山湾的区位上风和企业办学系统编制机制上风,以“做事全国港航业,融入区域经济”和“校港共融共生,产教深度领悟”为重点,让码头成为演习基地,作业现场成为传授教化教室,生产机器成为操练设备,专业人才成为辅导西席,实现了“学习事情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
学生用航海仿照器演习 张力元 摄
“青岛港生产视频旗子暗记及海上雷达旗子暗记都接入到了传授教化区,西席根据日常须要选取作业场景开展传授教化,学生不出校门就能直不雅观理解港口作业流程,监控作业状况。”该校港口机器与智能掌握专业课西席高娟说。
“前阵子,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为学校投入原值600多万元的32吨叉车、55吨轮胎汽车吊等大型设备,无偿划转代价80余万元的传授教化备件等。学生看到这些‘大家伙’很愉快,争着抢着要操练。”实训西席王立国说。
据先容,学校始终坚持校港一体、工学结合,不仅将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研发的自动化码头“氢+5G”、AGV循环充电等12项环球创始技能纳入传授教化过程,还共同开拓范例生产实践项目17个,共建港航工匠传授教化实践中央和产教领悟实训基地40个。
为实现校企人才双向互通,学校聘任179名先模人物、大国工匠为客座教授、家当教授,每学年授课不少于40课时,建立“校企员工互通、专兼西席协同发展”的折衷机构,校企共建西席企业实践流动站45个。目前学校港航类专业专任西席超过90%有港口一线事情经历。
“北起丹东港,西南至防城港的全国沿海沿江各大港口都有我们的毕业生。青岛港自动化码头298名员工中,我校毕业生占62%以上。”青岛港湾职业技能学院副院长陈纪伟说。
产教真领悟,学生才长真本领
作者:徐国旺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紧张任务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根本路子是产教深度领悟。
青岛港湾职业技能学院学生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最主要的缘故原由便是坚持“做事全国港航业,融入区域经济”和“校港共融共生,产教深度领悟”的发展理念,以教匆匆产、以产助教,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详细来看,一是坚持开门办学,努力缩短教诲与行业企业需求的间隔,跨领域组建师资、优化资源,冲破教诲孤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走出去,与区域经济深度领悟,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助力地方家当升级、区域经济发展。
许多职业院校可能无法像青岛港湾职业技能学院这样深耕行业,但深度融入地方家当布局是可以做到的。关键要全力推进校地互助,自觉做事地方发展大局,从中找准产教深度领悟的发力点。(作者系青岛港湾职业技能学院党委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