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盲文的“神秘”面纱
盲文是怎么来的?这些“别样”的笔墨又有什么规律呢?据陕西省盲协副主席、西安市盲协主席魏国光先容,盲文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于1824年创造的,20世纪80年代,盲人黄乃师长西席根据我国措辞特点创造出了中国盲文。盲文也可以叫点字或凸字,紧张是靠手指的触觉来分辨出每个不一样的笔墨。
“现在人们利用的盲文是在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的根本上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声母和韵母在盲文板上都会有固定的点位,比如我们书写‘高’字,就在盲文板的右侧先扎出来一个声母g的点位,再在第二个区域内扎出来一个韵母ao的点位,这样反过来触摸的时候,就能识别出这个字。”魏国光先容,盲人在书写盲文时,首先要把盲文板固定在盲文纸上,然后从右向左书写,当书写完成后,就把盲文纸反过来,从左向右的去触摸,就可以觉得到刚才用盲文笔书写出来的那些突出的字。

读写盲文耗时 盲文书本印制本钱高
“实在,视障人群在盲文的读写上非常耗时,并且盲文书本印制本钱也高。”据魏国光先容,盲人摸读每小时的阅读速率一样平常在10000字至15000字,与健全人的阅读速率比较慢很多。而在书写过程中,视障人群首先要闇练影象点位和音节,同时须要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等各种工具。
另一方面,以常见的A4纸举例,一壁A4纸面按普通排版办法来算,可容纳七八百个汉字,但如果要制作成盲文书本,一壁只能排300个字旁边。“以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盲文书本普遍非常宽大厚重。”魏国光先容,一本很薄的汉文读物制成盲文书本后,体积和厚度要增加10倍,以是成本相对较高。
科技虽发达 但盲文仍不可替代
“实在现在科学技能发达了,电子语音技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了很多。”一名视障人士说。在采访的十多位视障人士中,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险些都能够闇练地利用智好手机上的多种软件,如喜马拉雅、畅读助手、
“科技的确让盲人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这并不虞味着盲文对视障人群的浸染变小了。”陕西白手杖视障做事中央理事长惠娜认为,盲文在中高档教诲中的浸染是任何电子语音产品取代不了的。“比如数学教材中几何图形、化学教材中的电子式、物理教材中的电路图,无论用多么精确的措辞去描述,也不能使盲人在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的观点,只有制成盲文点字图形,盲人通过手指的触觉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明确的观点。”惠娜说,视障人士在日常听书之外,还同样须要盲文阅读来实现风雅化阅读,以是,盲文在视障人士接管教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浸染。 雷杰
作者:雷杰
来源: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