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商机就敢考试测验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恒心,我就不可能有本日的成功。”7月18日上午,在杞县电子商务园区一个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黄学民谈起他的创业经历时几度感慨地说,“苍天有眼,功夫不负有心人!
”

1963年,黄学民出生在杞县一个农人家庭。高中毕业后,他父亲去世了,年迈的母亲也是体弱多病,家里的条件更差了。由于兄弟姐妹较多,他结婚时只分得了“一间半”房——有一间的一壁墙是共用的。其余,他家还欠下了7000元的债务,沉重的担子压在了这个小伙子身上。他说:“我当时记住母亲说的话,不怕穷,就怕没志气。我收豆子、花生,还做糕点,只要有商机我就敢考试测验。”
2
为了买卖一天只吃一顿饭
1997年,黄学民在阳镇租了两间房,开始做对外贸易买卖。在短短3年里,他先后通过兰考县、开封市、河南省的外贸企业发卖花生500吨,出口大蒜300吨。
“2000年之前还没有蒜床,也舍不得雇人,便自己蹲在那儿一点点地用条筐拣蒜。大热天,我和爱人在表面晒着太阳拣蒜,腿和胳膊上晒出了一层又一层干皮。那个时候,我们把拣出来的大蒜装进筐里,然后一点一点地封口。现在则是直接把装满大蒜的纸箱用打包机打包,省事多了。”黄学民笑着说,“当时特殊苦!
可是,没有当时的苦,咋会有本日的甜!
”
“那时,我买了一本《全国农贸市场大全》和一张全国舆图,先研究全国各地哪儿产花生、哪儿产大蒜,然后坐车过去。为了省钱,每一次出发前,我都要考虑韶光,选择晚上走、白天到达的车次,这样可以省一夜住宿费。随处所后,我先找到当地做农贸买卖的人,由他领着我到卖蒜、卖花生的农人家里。到农人家里后,我先谈价钱、质量,再看着过称、付钱等,就这样一家挨着一家走。那些日子特殊忙,大多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候更是匆忙地在小卖部里买点东西充饥。”
在2005年到2013年间,黄学民连续扩大规模,又新建3个冷库,可以同时容纳3000吨大蒜、4000吨蒜薹;厂房扩建至3000多平方米,员工也增加至70多人。
3
“诚信”俩字不能丢
“做生意,最主要的是信誉,‘诚信’俩字千万不能丢。”黄学民说,“由于一件小事,我和兰考县做外贸的一个老板建立了互助关系。有一次,这个老板来我家时带了10捆5元的钱,统共5000元,临走时忘在了椅子上,我急忙联系他并把钱全部奉还。他特殊冲动,约请我和他互助,并说如果我没有钱租房,他乐意出钱。”
“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赵寨村落的4位农人打听到我们的信誉好,便拉了4车花生来卖。称完重量后,他们觉得斤数不足,可是又找不有缺点,想说啥又不敢说,只好作罢。他们走后,我创造较远处有一袋系着红绳的花生。由于我们收购的花生都是系麻绳,我便断定那是刚走的4人落下的。我赶忙把已经走到106国道上的4人追回,将花生重新过秤,结果比他们预想的斤数还高一点。”
黄学民说:“临走时,我问他们‘缺那么多斤两,你们为啥还急着走’,他们说怕遇见‘地头蛇’之类的人。我当时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陵暴任何人,这是我做生意的根本所在’!
”
4
借助网络做大买卖
2006年夏,黄学民申请建立了电子商务***群,先后与阿里巴巴、慧聪网互助,通过网页先容杞县的农产品。
“网络大大扩大了产品的发卖范围,一位山西运城的客户让我印象深刻。当时,他通过网络理解到我的公司,先派了一个员工来稽核。确定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好、有货源后,便与我们建立了长久的互助关系。做了八九年的买卖,我们基本上没有见过面,一贯通过网络联系。我和海南省乐东县一个农场的农场主也没有见过面,五六年间一贯通过网络保持着良好的互助关系。”黄学民说,“2012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网络探求客户。我亲自大责公司网站的编辑事情,趁机把大蒜买卖做到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
2013年,黄学民又在天猫、1号店建网店,将货品推举给广大网友。现在,他还与国际大蒜贸易网、国际花生信息网、中国粮油商务网等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在电子商务领域里大做文章。黄学民说:“过去跑市场很辛劳,搭着车在全国各地跑,跑一趟就得好几天,费时、费力、费钱,还可能办不成事。而做网络买卖则是面向全国乃至全天下,省去了辗转各地的艰辛。总之,靠网络比咱跑腿快得多。”
目前,黄学民的公司年经营大蒜1万多吨、花生1万多吨,业务拓展到全国20个省市及东南亚、中东地区。他的公司得到了十多项县级以上名誉,成为中国蔬菜流利协会大蒜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全国果蔬脱水加工家当联合会理事单位。黄学民个人还得到了河南省时期先锋、开封市第二届拔尖人才、杞县劳动模范等多项名誉称号。
“下一步,我打算自己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绿色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黄学民充满希望地说,“如今,‘互联网+’思维正在渗透我们的生活,我要在现有的根本上趁着这个东风,将财富之船航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