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消费主见》)谁也逃不过,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互联网时期,若何让养老更加聪慧呢?本日的《消费主见》就带大家去认识几样智能养老产品——
智能拐杖
这款智能拐杖的手柄上不仅内置了摄像头,还内置了GPS芯片,通过一张SIM卡和手机联网。一旦拄拐者跌倒,拐杖会发出报警信息,与拐杖绑定的手机APP很快启动,急速涌现提示音,并且在手机屏幕上涌现拐杖所在的位置,以及拐杖上的摄像头拍到的跌倒附近的现场图片。

这款智能拐杖目前售价近千元,充电一次可以利用一周。
智能跌倒报警器
与智能拐杖比较,这一款智能跌倒报警器操作更大略,它只有一个按键,通过它,老人可以随时与家人通话。
智能跌倒报警器内置了一张SIM卡,最多可以绑定6个亲情号码,每个月只须要支付5元钱的通话费,充电一次可以利用三天。老人跌倒时,产品会自动将老人的跌倒位置信息,发送到子女或者监护人的手机上。
智能定位电筒
这款智能定位电筒更多的是应对老人的走失落问题,每月支付一定的流量费,和电筒绑定的手机上就能显示出老人的运动轨迹。当然,既然是电筒,它首先可以照明,其次才是一键乞助。
非打仗式监护系统
在南京的一家养老院,《消费主见》见到了一款非打仗式监护系统的智能硬件。这款产品体积不大,放在老人身边,就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呼吸、就寝等指标,年夜夫通过办公室的电脑,能够清晰看到老人近期的心率、呼吸、就寝等各项数据。
不过,白天老人的活动范围大,活动范围也不固定,以是这款智能产品更适宜老人在夜间利用。
智能心电监测贴
这款智能心电监测贴的背面为三个类似于纽扣样式的电极,利用的时候将电极贴贴在心脏部位,就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实时监测心电图、心率等十几项指标。这款心电监测贴市场售价将近六百元,当然,它所监测的数据只是给年夜夫供应参考数据,真正涌现大的问题还是要到医院办理。
业内专家见告《消费主见》,整体而言,智能养老产品首先要操作大略,让老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其次要符合老年人的思维模式和操作习气;第三还要看重产品材料的环保性,产品形状要调皮安全。
想理解更多智能养老产品吗?敬请关注本日19:31央视财经频道CCTV2《消费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