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竞争激烈,若现在入局须要花更大代价,成效也不太明显,如果与其他车企互助,或与美团一样成为一个第三方平台,减轻本钱包袱或是一个选择。”互联网不雅观察仆人道师表示。
行业剖析师季城认为,永安行2018年营收与净利润下滑明显,共享汽车等业务重资产重运营奏效较慢,入局网约车领域希望增加营收来源,以及完善公司出行领域的业务布局。
去年净利润骤降77%,入局网约车能否发挥平台效应?

5月8日,永安行公告称,收到常州市交通运输局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容许证》,可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业务,证件有效期至2024年5月7日。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容许证》是行业主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线上做事能力认定和网约车公司经营资质行政容许的法定文件。公司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容许证》后,可合法开展干系网约车的经营活动。
永安行表示,该证的取得补充了公司共享出行平台的出行产品种类,今后公司共享出行的出行办法除自行车、助力自行车、共享汽车外,还将增加网约车;公司网约车经营具备全国范围内线上做事的能力,为公司利用共享出行平台开展跨区域网约车业务、发挥平台功能和效益奠定了根本。
值得把稳是,根据网约车干系规定,得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容许证》后,企业若实际落地运营,仍须要得到相应城市的网约车牌照。
新京报把稳到,主营公共自行车业务的永安行2018年纪迹下滑明显。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业务收入8.45亿元,同比下滑1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下跌76.89%。
永安行2018年营收和利润大部分来源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发卖、培植和运营。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系统发卖业务收入1.24亿元,同比减少66.25%;系统运营做事业务收入7.10亿元,同比增加8.04%;共享出行业务收入1037万元,紧张系2018年度公司新增共享汽车等共享出行业务所致。
2018年4月,永安行布局共享汽车业务。财报显示,永安行共享汽车已覆盖到常州、苏州、南通、徐州、泰州、扬州、昆山等城市,总投放量为2500辆,并已全面实现盈利。估量2019年总投放量将超8000辆,做事的城市扩大到15个。力争2020年共享汽车的总投放量超2万辆,做事的城市扩大到50个。
值得把稳的是,财报称,2019年一季度永安行共享出行平台业务收入超过2018年的整年收入,估量2019年整年永安行共享出行平台业务收入将超过1.5亿元。
永安行操持通过APP平台,实现对同一用户供应多种共享出行做事。目前已完成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业务与新一代公共自行车业务、共享助力车业务、共享汽车业务的技能和做事领悟,并已在常州、南通、焦作、苏州等多个城市试点综合布局。
“从收益来讲该当不大。紧张是从业务组合来说,还是比较故意义的。目前布局出行的企业,基本的思路都是只管即便在一个APP中办理出行需求。”互联网剖析师唐欣认为。
竞争激烈,网约车企业亏损不断
最近网约车领域动作频频,先是网约车公司Lyft成功上市却一度破发,然后是网约车巨子Uber即将上岸纽交所。然而,迄今为止,网约车领域仍旧未能分开“赔本赚吆喝”的窘境,包括Uber、Lyft、滴滴在内的网约车巨子们目前仍行走在亏损的路上。
从2016年到2018年,Uber的净利润分别是-3.7亿美元、-40.33亿美元和9.97亿美元。虽然2018年扭亏为盈,但并不虞味Uber的乘车做事业务已经开始赢利,扭亏紧张是靠Uber在俄罗斯和东南亚***业务所产生的收益。Uber表示,运营亏损达30亿美元。并预警称,“未来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Lyft公布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第一季度营收7.76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972亿美元同比增长95%;净利润亏损11.385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43亿美元。自2012年景立至今,Lyft已连续6年亏损,且亏损额在不断扩大。2016年、2017年和2018年,Lyft分别亏损6.828亿美元、6.883亿美元和9.113亿美元。
海内网约车巨子滴滴也在亏损。今年2月,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8年亏损109亿元。2018年9月,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揭橥的内部信提到,6年来滴滴没有实现盈利,2018年上半年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元。当时新京报从其他信源获悉,滴滴创业近6年合计亏损约390亿元。
仅布局两个城市的美团打车也未实现盈利。美团财报显示,摩拜和网约车业务给美团新增了81亿元总本钱,两项本钱合计占比从2017年的1.6%增至2018年的11%。
目前网约车行业玩家浩瀚,包括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易到、嘀嗒出行、美团打车、曹操出行、哈啰出行等,以及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江淮汽车的“和行约车”、长城汽车的“欧拉出行”等大批传统车企都入局了网约车行业。
此外,京东、顺丰等互联网巨子也纷纭在工商信息中增加“网约车”经营范围。长安汽车、一汽集团、东风汽车携手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家当。由此可见,出行行业的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
永安行作为公共自行车领域的龙头企业,或加强与各地出租车系统联系,令其网约车业务更加侧重于助力领悟出租车;这样可有效掌握本钱,提高流量。但作为一个区域性平台,其生动度仍有待不雅观察。
“永安行布局网约车只是完善出行家当链而已。目前网约车市场玩家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并不是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互联网剖析师唐欣认为。
新京报 陈维城 演习生 曹雯 编辑 汪世军 校正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