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赵觉珵 环球时报驻美国、韩国特约 冯亚仁 丁玲】电商巨子们的“做事之战”愈演愈烈。从本月25日起,亚马逊德国站大多数电子产品的退货韶光将从30天缩短为14天,意大利站也紧跟政策,以留住客户为紧张目标。在“供应链为王”形成行业共识的背景下,电商之争彷佛变成了“分秒之争”。那么,出海的中国电商如何向精良案例借鉴履历,积极调度做事策略以应对竞争?
美国电商平台的“做事之道”
亚马逊是美国电商平台的一个缩影。其早期建立起在线市场后,重点紧张是实现订单的交付。2000年开始,随着产品供应和客户群的增加,平台逐步认识到灵巧退货政策的主要性,并开始供应更为宽松的退货政策。

亚马逊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被视为给传统电商带来颠覆性转变的Prime会员操持是亚马逊在2005年推出的,会员可以享受包括免费配送、优先购买、电子书借阅、视频和音乐流媒体做事。该做事的推出提高了消费者对电商做事的期待,也推动了环球电商的新一轮竞争。
2010年旁边,亚马逊又推出了创新办理方案来增强其售后做事,例如供应安全包裹取货地点的“亚马逊置物柜”和“亚马逊钥匙”,这些举措旨在办理客户常见的痛点。
随着亚马逊的发展,更多美国电商平台涌现。美国零售巨子沃尔玛和Target都开始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网络,顾客能够在运用程序上随时随地浏览、购买和跟踪订单。除此之外,更多的专业垂直类平台涌现,更好地迎合了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例如,网络商店平台Etsy专注于手工和复古商品,StockX专注于球鞋和街头衣饰,Houzz则紧张供应家居装饰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Instagram和脸书等美国社交媒体基于用户根本也随后涉足线上购物领域,用户可以直接在运用程序中创造和购买产品。近两年的网红带货更加进一步模糊了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界线,直接推动了用户参与度和发卖额。
韩国本土电商主打差异化
与欧美电商市场紧张是亚马逊主导,中国电商市场上以阿里、京东等几家平台为主的情形不同,韩国电商市场没有绝对的“巨子”,而是形成了电商平台、团购网站、线下流通企业直营网站与独立网店等多种电商形态共同生存的格局,个中最受欢迎的韩国本土电商平台叫做“Coupang”。根据韩国电商做事供应商cafe24公布的数据,2016年时,韩国独立网店数量就超过100万。
韩国电商巨子库邦公司物流中央。(视觉中国)
有业内人士剖析认为,之以是形成这样的格局与韩国消费者本身的购物需求有很大关系,他们买东西时更加看重的是风格,而非品牌。比较之下,独立网店在“供应具有风格性的做事”方面做得更好。
韩国电商平台发展过程中也碰着过瓶颈期。韩国亚洲经济宣布说,2016年前后,韩国电商在价格、快速配送等方面的竞争激烈,电商平台推出了与生活密切干系的做事——如洗车、家政、外卖、修鞋等黏住用户。
然而,伴随着近些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韩国发展势头迅猛,韩国电商又面临着新的竞争压力。韩国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商提高了产品和交付的质量,同时加大广告投放技巧,更多消费者乐意选择中国电商平台。目前,韩国电商平台采纳差别化对策应对中国电商的寻衅。比如Coupang主打的便是当日达、凌晨投递等外洋电商无法比拟的快速配送能力。但是在售后方面,在韩国生活多年的王师长西席见告《环球时报》,如果退货的话,韩国平台须要消费者支付用度,而韩国人工用度比较高,快递费很贵,加大了消费者的退货本钱。
跨境做事,亚马逊仍是“对手”
中国的跨境电商近两年在外洋积极拓展,但亚马逊作为“老牌玩家”,是中国企业的集体“对手”。从事跨境电商多年的顾一飞对《环球时报》表示,虽然中国跨境电商Temu、希音等平台发展迅速,但从销量、业务额等角度,亚马逊仍旧是一个最紧张的“沙场”,也有很多成熟履历值得借鉴。
顾一飞先容称,亚马逊的长处在于仓储和物流。以顾一飞向美国市场发卖的收纳盒等家居用品为例,他须要卖力通过海运集装箱将货色提前发往亚马逊在美国的仓库,而面对消费者的“末了一公里”则由亚马逊的物流卖力。
在法国生活的卞玮在接管《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法国也有本土的电商平台比如FNAC、Darty等,很多品牌也有自己的网站,但她和身边的朋友大多数韶光仍是选择亚马逊。“整体来说,亚马逊售后会更好一些。”她以自己的经历说,“我之前买的一个升降桌显示已投递,但是我却没有收到,我就投诉亚马逊给我重发了一个,平台没有哀求很多的证明和流程,两天后我就收到了新的升降桌。”但她也表示,法国乃至全体欧洲地区的所有电商平台,都存在物流不给力这方面的问题。
据美媒宣布,2022年,亚马逊已经超过联合包裹做事公司和联邦快递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快递公司。比较之下,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外洋仓与物流网络培植依然须要加强。
在消费者做事方面,顾一飞则向《环球时报》先容了亚马逊严格的政策。他说,“好评返现”在海内电商中是常常能够见到的操作,但亚马逊对此明令禁止。任何勾引消费者做出不真实评价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账号被冻结。《环球时报》也把稳到,近年来,中国商家因褒奖性评论、“刷单”等被亚马逊冻结账号的曾多次涌现。
天津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卖力人陈晨接管《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虽然亚马逊也常常由于“一刀切”等缘故原由遭到批评,但严格掩护平台信誉与公正竞争环境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