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不但生化环材,实在每个专业都有劝退辞吐,360行没有好坏,只有得当与否。比如,医学专业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之语,打算机专业有“脱发”+“996”的双重危急。
不过,这一“正能量”的辞吐,却招来不少网友吐槽。有人乃至表示:“就算所有专业都是坑,深坑浅坑能一样吗?钱坑粪坑能一样吗?”
如此看来,这么多年,学术圈对“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的意见并未太大改不雅观。那么,当学生和科研职员吐槽“生化环材”时,究竟在吐槽什么?这4大专业真有那么坑吗?

为此,《中国科学报》找了4位来自“生化环材”专业的过来人,请他们聊一聊各自的专业到底坑不坑。
受访者一:陈小丹(生物专业,32岁,博士学历,目前在某科研机构做博士后)
“生物专业除了挣钱少,回报周期比较长,没什么不好的”
当时我是被动选择了生物专业。我高考志愿填的是信息工程,被调处到生物工程专业。我们学院是新成立的,老师都是刚从各个研究所和高校毕业的“青椒”。一开学,他们就“交情提示”:这个专业不好找事情,特殊是本科生毕业,基本找不到本专业的事情。
听到老师这么说,我就选择了考研,硕博连读。当时我们班30个人,只有2个选择连续读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其他同学大多数没有在本专业就业。
有趣的是,我在读研时碰着了现在的丈夫。他是一个非常热爱生命科学的人,他认为这种不断创新和创造的事情是最故意义的。在他的传染下,我也越来越喜好生物,乃至产生了一点真爱。
但更有趣的是,后来我丈夫由于分外缘故原由被迫离开了这行,转行去了互联网大厂做程序员。有了他的这份收入,我就不那么焦虑了,就能静下心来连续做科研(笑)。
在我看来,生物学是一个能实现人生代价的专业。特殊是去年疫情发生后,很多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作出了非常主要的贡献,没有他们,我们就很难掌握住疫情,也不会有疫苗——这让我很受鼓舞。
我老公虽然现在收入比较高,但他常常说,还是以为做科研那段光阴更愉快一些。而且他们也特殊辛劳,超乎“996”,科研职员至少能自己安排事情韶光。
总之生物专业除了挣钱少,回报周期比较长,没什么不好的。
我的建议是如果很喜好,那就来吧,坚持下去,做有代价的事情。如果不是特殊喜好,就算了。
受访者二:陈磊(化学专业,27岁,南开大学三年级博士生)
坑不坑取决于代价不雅观,如果认为金钱至上,那化学确实挺坑
我的家乡是烟花之乡——湖南浏阳,绚丽残酷的烟火就源自焰色反应。上化学课的时候,我才知道,不同金属离子经火焰灼烧能够产生不同的颜色,这让我感到很有趣。
后来我就一贯很喜好化学,物质合成、分子设计都令我十分着迷。
选专业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化学很危险,特殊是父母这一辈人,以是我也碰着了一些阻力。
越是深入学习,我越是对化学痴迷,由于化学的后续运用险些涉及当代所有的生产生活领域,比如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等。
它总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读博士期间,我本打算做一个环糊精润色的衍生物作为光催化剂,但在测试效果时创造,该体系溶液非常随意马虎变黄,一经紫外光照射会立马变黄,完备不适宜做催化剂。
有一天晚上,我关了灯仔细不雅观察这个过程创造,无色无荧光的溶液在变黄之后居然能产生强烈的荧光,荧光对付氧气很敏感,稍一打仗就会回到最初状态。末了,我总结了此变革过程的机理,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荧光防伪墨水揭橥了论文。
今年我即将毕业,未来希望能去高校事情,连续做化学领域的研究。
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我们现在的研究,已经不但是合成新化合物那么大略了,须要深入磋商其运用,须要让研究实打实地运用在生产生活当中。
在研究过程中创造的新征象、提出的新运用是我们科研事情者保持激情亲切与活力的源泉。
至于坑不坑,要取决于年夜家的代价不雅观,如果认为金钱至上,那化学确实挺坑的,一样平常来说事情中赚不了太多钱。当然也有例外,若科研成果转化为家当,自己研发的成果转变成商品,资金也就充裕了。
如果想探索未知,认为理解新征象、新创造,得到精神的知足更主要的话,化学一定不会让你失落望。
我以为化学专业须要有研讨精神的人才能一贯学下去,此外还须要富有想象力的头脑、细致严谨的心。如果选择它就好好走下去,肯定会故意想不到的收成!
受访者三:李然(环境专业,27岁,硕士学历,现为选调生在某市做基层事情)
2012年时,还有人讨情况工程是朝阳家当呢
毕业那年暑假我参加了学院的夏令营,慕名而来。当时以为很不错,科研实力强大。那时一起参加的学生也很精良,我以为生源很好。而且我本科专业是地皮资源管理,也有做干系研究的老师,在专业方面也随意马虎衔接。
我听到的劝退辞吐还好,组里的不少师兄师姐都读博了,我也挺神往的。当时的想法是读书肯定会有出路,别的没有读博的也都找到了事情,虽然有的不是对口的。我记得2012年选择本科专业的时候,还有人讨情况工程是朝阳家当呢。
后来选择放弃这个专业是多方面的成分。
读了之后逐步创造,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比较偏理论,运用代价比较弱;导师也是一个方面,导师对我的辅导比较少,大多数时候,都是我自己在做,做科研的动力就没有那么强了。而且自己的第一学历并不是很好,可能不利于今后的科研吧。
至于内因,自己性情比较活泼,不太喜好做纯理论的研究,更喜好事情。
我男朋友就和我不一样,他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如今正在读博,武断做科研。他以为无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乐意为之付出努力。
实在我以为我的专业也没有那么坑。
生态学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科,微不雅观的包括土壤、流域等等的研究,宏不雅观的包括生态方案、家当生态等。那些偏运用的方向,找事情还是可以的。
大家以为坑,我认为可能是市场对专业的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但高校又招了太多的学生导致的。虽然现在生态环境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但实际对口的企业并不多。就连考公务员,招收生态学专业的岗位也很少。
我的建议是认清自己想要的东西,提前对未来进行方案。
如果今后想就业,就多学一些有实际运用代价的技能,多演习体验,提前理解用人单位须要什么样的人,有针对性地补充专业知识。
如果想做科研,那专业知识一定要学踏实,提前理解学校、导师的信息。
受访者四:齐子玲(材料专业,35岁,博士学历,现从事科学传播事情)
男生很好找事情,女生就不一定了
当时,我是先选了报考的学校,然后选择了这个学校的老牌上风专业。
我是2004年参加高考的,当时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所谓的“劝退辞吐”也比较少。我上大学往后,创造至少我们学校的材料学毕业生并不难找事情。只不过本科毕业生大多是去工厂一线,一开始人为不会很高。以是我又考了这个专业的硕博连读,希望在就业上有更多选择。
后来意识到空想和现实还是有落差的。我从大学到博士一贯做材料加工方向,比起石墨烯这些热门领域,我们这个领域发文章就差远了,很努力才能发个3分多的文章。在当时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影响因子的大环境下,我放弃了走科研道路的动机。
如果去技能岗呢,男生就业很随意马虎,女生就不占上风了。实验室的机器都是小型的,工厂里的机器都是大型的,大多数工厂不愿意招女生去操作这些大家伙。
考虑再三,我博士毕业后没有连续做材料研究,而是转行做了科普事情。
只管我转行了,但我还是要说我的专业不坑。由于这个专业的实用性真的很强,很多领域的发展都须要材料的升级,很多企业都须要这方面的人才。
对男生来说,这个专业真的很随意马虎找到事情。女生的话则要多考虑考虑,建议选择在科研方面更有出息的方向。(李晨阳 刘如楠)
(应采访工具哀求,文中陈小丹、齐子玲、陈磊、李然均为化名)
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