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太仓市的苏州健雄职业技能学院,学生们正在进行实操。
本报 刘仲华摄
太仓高新区内,一家德企的事情场景。

太仓高新区供图
太仓高新区绿树如茵,环境幽美。
曹 健摄
今年年初,随着德国伯曼公司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注册,位于太仓的德国企业总数增至500家。
太仓是目前在华德企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付与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德企业互助基地”称号。一座江南小城,靠什么吸引浩瀚德企纷纭落地生根、着花结果?日前,本报来到江苏太仓,探访这里的德国企业,听事情职员讲述企业与中国市场共同发展的故事,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机遇。
优秀营商环境和专业做事吸引德企纷纭落户——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高质量吸引外资的窍门之一
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太仓,到第100家德企落户,一共花费了14年韶光;从第400家德企落户到第500家落户,仅仅用了两年多韶光。太仓吸引德企投资速率不断加快,跟地方政府与德企之间良好的政企关系密不可分。“政府做事严密细致”“政府与企业的沟通非常顺畅”“政府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互助关系”……采访时,险些每家德企卖力人都不吝赞颂之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高质量吸引外资的窍门之一。
走进博恩斯坦电子(太仓)有限公司,整洁通亮的厂房内,工人们在流水线上闇练操作。公司总经理让·阿斯曼拿起操作台上的一个白色方形开关向先容:“这种安全开关广泛用于电梯等设备。目前安全开关的工业标准是100万次无端障,而博恩斯坦的产品可以达到1000万次。”
阿斯曼来太仓已近20年,听到太仓德企数量打破500家的时,他非常愉快:“太仓政府为德企供应了许多优惠政策,这里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德企纷纭落户,产生了集群效应,比如汽车零件制造商的落户吸引了机床制造商,机床制造商又吸引了模具制造商……就这样,太仓逐步建立起环绕汽车零件、机床等产品的家当链和供应链。”
德国巨浪集团在高速数控机床领域处于领先位置。集团太仓公司首席技能官威利·瑞斯特向先容,集团2012年在太仓建厂,后来将中国总部也搬到这里。“选择落户太仓,既是看中这里德企聚拢,家当链完备,也是由于当地政府向企业供应了专业、高效的做事。”
位于太仓市中央的东亭大厦门口,旗杆上飘扬的中德两国国旗在蓝天下格外能干。这是2016年落户太仓的太仓德国中央,为大厦里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近50家企业供应一站式商业做事。
“这里是中国第三家德国中央。”太仓德国中央总经理马莉珂见告,太仓德国中央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德企招商管理运营平台,吸引了发卖、法律、司帐、信息技能等领域的德企。马莉珂表示:“太仓优秀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专业做事吸引了我们,特殊是太仓对德企的支持让我深有感触。太仓高新区为每家德企分配一个政企事务官,企业碰到难题,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联结员。这种高效的做事让我印象深刻。”
家当集聚效应保障供应链稳定——
半数以上德企开展本土化研发,90%以上早期落户德企完成增资扩产
走进欧亚瑟水艺(太仓)有限公司仓库,工人们正忙着整理货品,个中有白色的花架、玄色的管线等。这是一家德国多媒体音乐喷泉和花园池塘水质净化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我们生产所需的料件有4000多种。2004年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险些所有料件都要从德国入口。随着本土化计策加速,在中国生产的料件占比不断提高,迄今已达95%以上。”公司总经理沈亚向先容,“现在与我们长期互助的本土供应商达150多家,太仓公司为全体欧亚瑟集团供应了60%以上的料件。”
近年来,落户太仓的德企纷纭加强本土化计策,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本土企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本土供应商的快速发展,也帮助德企降落了生产本钱,提高了供应链效率。
“博恩斯坦在环球有5个生产基地,中国是除了总部之外的第二大生产基地。我们在中国履行的本土化计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有近百家本地供应商为我们供货,70%分布在苏州地区。”阿斯曼先容,博恩斯坦公司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理念,在太仓拥有研发、发卖、质控、工程、售后等全链条环节,“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中,约60%供应中国市场,还有一部分为总部供货,本土化计策显著提升了我们的竞争力”。
“对付巨浪集团来说,中国是最主要的市场之一。我们的机床产量不高,但精密度哀求非常高,须要同高下游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太仓中德家当园为我们供应了便利。得益于家当集聚效应,这里的供应链稳定,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高质量的配件。”瑞斯特说。
目前,太仓半数以上德企开展本土化研发,90%以上早期落户德企完成增资扩产,德企亩均产值达1400万元公民币。高质量利用外资为太仓的高质量发展和当代化家当体系培植作出主要贡献,而德企也在积极融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捉住中国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作为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国企业,弹簧制造商克恩—里伯斯在30年的韶光里,先后11次增资,从最初仅6名员工、占地400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7万平方米自建厂房、年产值15亿元公民币的“弹簧王国”。
2023年底,德国轴承制造商舍弗勒太仓制造基地新能源二期工厂正式启用。同时,舍弗勒与太仓高新区签订新能源三期项目投资协议。舍弗勒集团汽车科技奇迹部首席实行官马迪斯·青克表示:“二期工厂的启用,是舍弗勒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加快中国业务发展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迄今,舍弗勒在太仓先后增资13次,累计投资超110亿元公民币。随着新制造基地的启用,太仓已成为舍弗勒环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职业教诲快速发展——
推动“双元制”本土化进程,为行业运送技能人才
2023年,在第一家德企落户太仓30周年之际,太仓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中德互助。“德企之乡”三十而立, “中德企业互助基地”展现发达向上的发展势头。
在太仓市罗腾堡风情街上,开设有多家德式面包房、德式餐厅等。30多年来,太仓当地政府越来越看重中德文化互换互鉴,为德企及其员工供应舒适、完备、便捷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太仓的城市情貌日月牙异,环境更加幽美。空闲韶光,我常常和家人在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闲步。”阿斯曼表示,“我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充满兴趣。我还学会了吹竹笛,常常参加江南丝竹演奏,在外国人才艺大赛中得到了第一名。由于中文闇练,我还被多次约请主持太仓德国啤酒节。”
除啤酒节外,太仓还常常举办马拉松友情赛、中德艺术家沙龙、“中德友情杯”乒乓球赛等活动,并引入中德友好幼儿园等国际化做事举动步伐,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安居于此。
在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事情的德国企业家冈瑟·克莱因也深深被太仓的魅力吸引。“我很享受在这里的光阴。中国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丰富,人文气息浓厚,令我着迷。我喜好去看当地的戏曲演出,欣赏民乐演奏,感想熏染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德企在太仓取获胜利的另一个成分,在于当地职业教诲的快速发展。德国职业教诲中的“双元制”是指通过校企互助,以学徒制办法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知足企业发展须要,太仓政府推动太仓职业院校与德企开启了“双元制”本土化进程。
来到位于太仓市的苏州健雄职业技能学院,在健雄—莱茵科斯特工业4.0传授教化工厂内,5名穿着工装的大学生正在操作电气自动化培训设备,一旁的老师在电脑系统里对学生的编程演习进行技能辅导。该中央是学院与德国莱茵科斯特公司共建的培训中央,学生在这里接管两年“双元制”职业教诲后,前往太仓德企演习一年,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苏州健雄职业技能学院副院长周晓刚先容:“多年来,太仓与德企互助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为尖端制造业运送技能人才,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太仓完善的职业教诲体系,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招聘到精良的工程师和技工,这对一个机床公司来说非常主要。”瑞斯特表示。德国莱茵科斯特公司总裁艾瑞克·莫斯卡瓦表示,“双元制”教诲在太仓落地生根并着花结果,有力促进了德中家当互助,推动德企高质量发展。
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市场潜力——
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
施行便利外籍职员来华5项方法;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定方法;推动“稳外资24条”加快落地见效,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系列政策举措开释出中国武断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旗子暗记,受到包括德企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普遍欢迎。
德国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德国商会年初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指出,九成以上受访企业将连续在中国开展业务,有54%受访企业操持增加在华投资。
克莱因说,当初企业来华设厂,是应德国客户的哀求而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市场犹如磁铁一样对外企具有吸引力。中国市场在集团总体业务占比从最初的一小部分到如今的约50%,我们相信未来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自2004年落户太仓以来,欧亚瑟水艺的实际投资一贯在增加,厂房培植也从一期扩展到二期。”沈亚表示,“中国的营商环境为外企高质量发展供应沃土。过去3年我们的业务以均匀每年30%的速率增长,未来集团将连续捉住中国机遇,增加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
马莉珂表示,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她就多次参加太仓德企的增资扩产剪彩仪式。“大多数德国企业认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潜力,希望扎根中国并连续扩大在华业务。”马莉珂说。
“今年中国政府制订了5%旁边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和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增长潜力仍旧巨大。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有信心,巨浪集团将会连续加强在华业务。”瑞斯特表示。
“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资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展现良好增长势头,希望更多德企捉住机遇、连续投资中国。”阿斯曼表示。
制图:沈亦伶
来源:公民日报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