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省份在过去十年间逐渐接过东部省份的接力棒,发展为天下电子产品生产重镇。
随着中国本土成本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外资利用上的情形也有所变革。中国本土成本正在逐渐形本钱身的跨国品牌,并且这种品牌效应已经在稳定出口额和外贸古迹上初具成效。
我们之以是在上一篇文章中重点谈及电子信息家当,不仅由于这一行业共贡献了中国将近四分之一的出口,也是由于这一行业对中国中西部而言实在至关主要。在21世纪的头二十年间,中西部省份的出口额在电子产品的推动下高速发展,并成为中国出口外贸行业的后起之秀。

根据海关统计月报,从2014年到2022年的九年间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的出口额由1609亿美元增长到3260亿美元(年均增长9.2%),中部六省由1489亿美元增长到3746亿美元(年均增长12.2%)。中西部相加起来,在全国出口额中的份额由13.22%增长到了19.50%。与此同时,东部10省市从19588亿元增长到28121亿元,年均增长只有4.6%。
中西部高速增长的出口额,反响的是出口加工业逐渐迁入当地。我们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到,从港澳台贩子北上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开始,亚太地区的家当构造开始涌现两条范例的雁阵:一条向东南亚国家伸延,另一条文向中国大陆伸延。向中国大陆伸延的雁阵,最初在东部沿海省市落脚;而随着90年代开始历时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部分省份也开始思考家当转型的议题。
在东部沿海省份对家当转型议题的思考中,常年身为中国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的不雅观点是最为有代表性的。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公民政府关于推进家当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腾笼换鸟”(又称“双转移计策”)。
“腾笼换鸟”的原意是将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密集家当向粤东西北转移。但是,这一政策在当年的中国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对付家当转移和营商环境的大谈论。东部沿海的劳动力密集型家当,显然面临着包括地皮短缺、本钱上升等关键议题;但除了东部沿海省份以外,又有哪些地方可供希望大展宏图的企业家选择呢?
一部分中西部省份显然在个中看到了机会。
这里我们须要为大家做一个背景先容。让我们站在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在哪里建厂好”——对付外贸贩子而言,在全体营商过程中麻烦和变数最多的,该当就属货色的长途运输了。
最早的贸易须要依赖陆路物流(就像当年的丝绸之路那样)。在如今的社会下,长途陆路物流每每要经由沿途多个国家,转关手续等非常繁芜,由此而来的物流韶光和本钱也很高。比较之下,海路物盛行经公海而无需重复转关,手续相对便捷方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工业发达的城市,每每都毗邻可以行船的海洋或者河流。例如,长三角是我国由海路来往北美最近的地方,珠三角则是我国由海路来往欧洲最近的地方。
空运相对而言对地理位置的哀求是最低的——只要有一小片平地建筑机场,货色就能通过飞机送出去。但是,空运由于其单位重量高昂的运费,对付大部分单位重量(体积)代价不高的出口货色而言,以重量(体积)打算的运费占商品总价的比例会太高。因此,对大部分商品而言,空运出口都太贵了。
但是和其它出口品类不同的是,电子产品有一个范例的特点——单位重量价格奇高无比。条记本电脑算上包装六斤重,卖上几千上万块都不是难事。一斤一千多块的商品,放在中国出口行业里,怕是很难找到第二个了。
这个特点使得电子产品的运费相对商品价格而言占比很小,商家有很强的动机采取空运——多花1%不到的价格,就能降落50%以上的回款账期,空运显然是划算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的航空货运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险些是同步发展——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成功,是伴随着喷鼻香港(天下第一)和上海(天下第三)两大货运枢纽机场的成功的。
电子产品采取空运这一点对电子制造厂的选址带来了一个巨大变革——电子产品工厂的培植不须要像其它外贸出口工厂一样依赖于海洋。对付中西部省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家当——人工不贵,还避开了地理位置带来的高运输本钱这么一块短板。
与此同时,港澳台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家当转移,险些不存在任何沟通上的障碍——20余年的“推普”事情,已经使得大部分中国人都能以普通话沟通,大大降落了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家当的沟通本钱。
因此,让我们说回家当转移的话题。意识到地理位置不再是短板的中西部省市,开始着力以既有的在东部沿海投资的港澳台企业家为紧张目标,争取电子产品组装厂的落户。富士康这家龙头企业的转移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2010年8月,富士康在河南、四川和重庆同时建厂,分别生产智好手机、平板电脑和条记本电脑。
在中西部省份家当转移的过程中,“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仍旧适用。我们刚刚提到,电子产品生产往后的运输,每每须要航空物流的大力支持。为此,地方政府每每挹看重金,吸引航空公司落户当地——例如,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航投)收购卢森堡货运(Cargolux)35%股权,并约请卢森堡货运航空在省会郑州设立第二基地。
个中,河南、四川、安徽和重庆这三省一市的发展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它们已经成为天下条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好手机的生产重镇,生产了环球一半的条记本电脑,三分之二的iPad和近一半的iPhone。如今,这三省一市分列全国中西部省市出口的前四名——虽然和东部省份而言还有差距,但出口加工家当已经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不过,中西部省份出口的高速增长每每也伴随着一些隐忧。当地的出口每每依赖于少数重点项目(例如我们刚刚说的几家龙头企业),而这些龙头企业多数又会受到境外品牌方决策的影响。最近的一些风波是范例的例子——在品牌方改变发展路径的时候,下贱的代工厂也一定受到影响。由此伴随而来的,便是其余一个话题了。
随着这篇文章的完结,我们这一系列讲述港澳台企业家在中国大陆投资兴业的过程的文章也就告一段落。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讲述狭义上的外资,亦即外国企业家在中国投资兴业的过程。我们将从中国如今的主要家当汽车行业讲起——自1984年开始,合伙汽车家当在华经由了近40年。从最开始的知足海内市场,到后来小规模出口外国,再到如今开始大规模对外出口,外资在中国汽车家当上的投资,或许从另一方面可以印证营商环境的主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