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想要彻底解锁人性,仅有生理学的底层逻辑是不足的,还须要更底层、更直接、可以一以贯之的逻辑,那便是:多巴胺。
目录:
1、理解多巴胺,解锁人性

2、为什么会成瘾:永久要增幅
3、不懂人性导致的困惑和代价
4、人生,便是如何与多巴胺共舞
Slogan:组织管理不是思想体系,而是专业的科学技能,定律和效应犹如数理化的公式般清晰。
1、理解多巴胺,解锁人性
1.1、解锁人性,仅有生理学底层逻辑还不足
从上节内容可知,人性的生理学底层逻辑是:对优胜感、成功、人格统一的无尽追求。那人为什么会如此呢?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而且,还有很多征象是这三要素无法阐明的,比如人为什么会沉迷于刷短视频?为什么黄赌毒那么难戒?为什么很多明星一夜爆红之后,得到了巨大的优胜感和成功,反而烦闷了呢?
有没有更简捷、更清晰、更底层的逻辑,把这统统都贯穿起来呢?当然有!
1.2、所有生理表现,皆有物质根本
比如感情是否专一,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生物问题,由于人/动物体内的催产素分泌量起了决定性浸染。有个实验:一种“感情专一”的鼠类,正常生平只找一个伴侣,伴侣去世后便孤独终老。但人为降落其体内的催产素分泌量后,便从情圣变成了花心大萝卜。
再比如,当我们觉得幸福、安宁、沉着、有治愈感时,也便是常说的舒适区状态,则是血清素分泌增加主导的。还有运动使人快乐,紧张是由于促进了内啡肽的分泌。
当人愤怒、紧张、充满攻击性时,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的。久之还会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面色苍白或蜡黄、黯淡无光、脸庞干瘪、疾病缠身。
那人类的快乐源自什么呢?答案是:多巴胺!
它不仅使人身心愉悦、精力焕发、充满自傲、心态积极,还会提升人处理信息、学习、影象、操持、创造性、办理问题、专注能力等等。
(以上内容的生物学事理实在十分繁芜,为了便于理解,都做了极度的观点性简化)
1.3、人生的最底层追求:获取多巴胺
那什么情形下会分泌多巴胺呢?当人实现优胜感时,比如虚荣心得到知足、被讴歌和肯定、得到名誉、表示自我代价、感到骄傲和自满时,身体都会分泌多巴胺,让人快乐!
而成功路径中的:面对寻衅(难度与自身能力匹配)、努力的过程得到及时反馈(看到进展和希望)、实现目标(成功)、得到奖赏(物质的、精神的)时,人的快乐也是源于多巴胺。
除此之外,人类险些所有的成瘾行为,包括烟、酒、电子游戏、黄赌毒等等,终极险些都指向多巴胺(部分毒品是内啡肽)。
新鲜的事物也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比如刷小视频,虽然内容可能并没什么意义,但永久不知道下一条是什么的新鲜感,可以刺激多巴胺微量分泌,让人快乐,导致轻度成瘾。
包括人热恋时的快乐,也是多巴胺带来的。总之,人所有精神层面感到的愉悦,都可大略归功于多巴胺。而人之以是有希望,最底层的逻辑,也不过是源于对多巴胺的渴望。
可以说,人类生命的意义,或者说最底层的追求只有一个:获取多巴胺!
理解了多巴胺的特性,就可以一以贯之地阐明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
1.4、更大略、更直接、更底层的逻辑
多巴胺的触发和浸染机理非常大略,远不像生理学那么抽象、晦涩。有了这把钥匙,那些生理学效应、定律都不再神秘,而是像加减乘除那么大略、清晰,对错一览无余。包括各种管理方法的成效,也都可以提前剖断、校验对错。
比如,优胜感和成功之以是能成为人性通畅的生理学底层逻辑,是由于只有这两类成分可以贯彻人类全体生命周期,而且不分地域、种族、阶层、性别、年事,都可以一以贯之、不可或缺地触发多巴胺。而其它成分要么分族群,要么分阶段,要么非必需,做不到通畅。
再比如,个体生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创造了人有追求优胜感的共性,但将成因错归于自卑(“人追求优胜感是源于自卑”)。而多巴胺的触发机制表明:完备与自卑无关,只是为了获取多巴胺、得到快乐而已,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以是再刁悍、自大的人,都会努力追求优胜感。
只要合理勾引、妥善运用,多巴胺不仅能使人精神和身体都处于最佳状态,还能提升人的综合能力、本色,形成良性循环。而一旦缺失落,生命便黯淡无光,毫无生气,轻则烦闷,重则轻生。
以是,理解多巴胺是解锁人性最有效的钥匙。对我们自身而言,也更随意马虎调控身心,摆脱迷茫,找到充足人生的有效办法。
2、为什么会成瘾:永久要增幅
2.1、触发机制
A、存在阈值。并不是有触发成分就可以分泌多巴胺,而是强度要达到触发门槛(阈值)才可以,且每个人的阈值都会不同。
B、路径、阈值影象。被触发时,多巴胺在带来身心愉悦之余,还会记住触发成分的路径(来源)和阈值(触发门槛)。就像我们玩一款游戏很爽,会记住是哪一款、哪一关。
C、消退。触发结束后,多巴胺会随着韶光逐渐消退。就像游戏结束后愉悦感会逐渐淡化。
D、希望。出于对愉悦的渴望,人会下意识地按照影象中的路径及阈值,探求触发成分,形成希望。就像初玩游戏尝到甜头的新手,特殊渴望连续玩。
E、耐受性。游戏初次过关时我们会很爽,但如果每次都只过第一关就不玩了,我们的愉悦感就会逐渐弱化,乃至完备损失感到无聊。这是由于我们的身体涌现了耐受性。
F、形成阈值台阶。此时要达到初次过关时的愉悦感,就须要更高的阈值才能触发等量的多巴胺(有时也可以阈值不变,通过提升触发频率来实现)。如此反复,阈值就会像上台阶一样,越来越高。
就像游戏的第一关我们失落去兴趣后,就会渴望更难的第二关、第三关……但当类似游戏我们都可以快速通关之后怎么办呢?可以通过提升“爽”的频率来办理。就像游戏的迭代,从数年前PC游戏的一两个小时一爽,逐步提升到当下手游的每分钟都可能一爽。
成为游戏高手之后,再转头看当初的入门款会以为:好稚子,自己当初怎么玩得那么嗨?便是阈值已经通过台阶上升得很高了,低阈值刺激已经完备不能触发多巴胺了。
G、顶峰即闭幕。当进无可进、阈值无法提高时,这个路径便会逐渐失落去触发多巴胺的能力,让人兴趣全无,同时由于多巴胺断供,人会感到极度空虚。
就像我们能把一款游戏闇练打通关之后,便兴趣索然,紧随而至的是强烈的空虚感,一时无所适从。很多体育运动员在夺冠之后,也会有几个月的低迷期表现不佳,都是同样的道理。
H、改换路径或调度目标。当一个路径失落效之后,想要连续追求多巴胺,就必须有所改变。比如探求不同类别的游戏重新开始,或者把目标从原来的单机通关调度为联机对抗得胜。
I、规复。如果长期阔别某一触发成分(比如游戏),相应的路径和阈值影象、希望终将逐步减弱,耐受性也会逐步趋于正常水平。
顶峰之后的被动阔别虽然无聊,但没有希望的折磨,找到出口相对随意马虎。而阈值台阶的上升期瘾是最大的,想要中断就要对抗内心强烈的希望,以是十分磨练人的意志力。
2.2、路径、阈值影象:自动优选
由于存在路径和阈值影象,以是在希望的使令下,人的潜意识会自动优选那些触发阈值更高(多巴胺分泌更多,人更快乐)、更随意马虎实现的路径,而摒弃其它路径。
比如,体验过弄虚作假、粉饰缺点带来的好处之后,就很难再踏实事情;学生期间如果体验到了恋爱的快乐,学习一定分心;挣了快钱,也很难再回到普通的事情状态了。
管理上也是一样,勉励来自哪里,潜意识便会选择哪里。如果来自金钱,便会直奔金钱,而且会首选弄虚作假,由于最快捷。那如果来自能力评价会若何呢?后续再讲。
2.3、耐受性:永久要增幅
由于会产生耐受性,以是触发成分现有的存量会逐渐失落效,想要坚持多巴胺的水平,就须要持续的增幅。这就形成了多巴胺的主要特性:成瘾性,永久要增幅。而多巴胺一旦断供,人是极度空虚无聊的。为此不得不考虑以下问题:
A、办法选择:追求短期快速暴增,还是循规蹈矩,追求长期稳步递增?如果暴增,增幅能否持续?如果不能,做好改换路径的准备了吗?
B、路径选择:培养或设定的路径,能否带来持续稳定的增幅?一旦多巴胺断供怎么办?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想要持续稳定地得到多巴胺,循规蹈矩明显更靠谱。而成熟稳定的管理系统编制,险些都是如此,否则只能是不可持续的短期行为。
3、不懂人性导致的困惑和代价
3.1、存量越大,增幅越难,快乐就越难
很多年父老很困惑: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几十年前好太多了,可小孩子们并没有更快乐,为什么呢?道理很大略,由于年父老感想熏染到了连续多年的巨大增幅,以是才以为快乐。而小孩子们只感想熏染到当下的存量,没有增幅,哪来的快乐呢?
还有人很困惑,自己明明很富有,但快乐反而没有穷的时候多。道理也一样,由于物质条件越好、基数越高,增量就越难,靠物质触发多巴胺得到快乐也就越难。但如果不一心向外求想着挣钱,转而向内求丰富自己的精神天下,则又是一番光景。
3.2、路径选择:统统向钱看有什么问题?
有的人年纪不大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试图退休,可没多久就受不了无聊复出了。有的人自己辛劳打拼下了家业,认为子女再也不用费力,可以安享快乐生活了。可子女并不安分,非要做些莫名其妙的事,或者干脆混作。
这都是不懂人性的结果,存量的钱只是办理生存安全,除了炫富之外并不能触发多巴胺,在短暂的物质享乐、廉价的虚荣快乐之后便是无尽的空虚。
以是,如果没找到新的多巴胺触发路径,就只能复出连续以挣钱为乐。而做子女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能力,就必须另寻出路,找不到就只能混作,以缓解对多巴胺的渴望。
还有人靠钱来勉励子女,把多巴胺的触发机制与钱绑定,实际上风险很高。且不说这样的三不雅观随意马虎导致人格分歧一,单从自身能否快乐来说,一旦将来的挣钱能力不足强,多巴胺难以持续分泌,届时改换路径已经很难,人生大概率是灰暗的。
3.3、办法选择:一夜暴富/爆红不好吗?
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明星爆红之后,烦闷、信教、吸毒等新闻。在很多国人的观点中,有钱就统统OK,不仅把挣钱作为人生的紧张目标,更是希望一夜暴富/爆红。以是很不理解:那些明星都求名求利了,不应该无尽地愉快快乐吗?怎么反倒垮了呢?
知道了人性和多巴胺的触发机制就会知道,这是正常乃至一定的征象。一夜爆富/暴红之后,巨大的成功和优胜感,会触发多巴胺以前所未有的量,带给人极度的快乐,同时阈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并被影象。
可接下来无尽的并不是快乐,而是痛楚,由于后续只要达不到这个峰值,就很难触发多巴胺,也就无法快乐。而再现峰值很难,超越更难。结果便是:多巴胺断供了,人生变的十分灰暗。
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的多巴胺触发路径,人就很随意马虎烦闷。有人熬不住,就会走上吸毒的不归路。而信教是相比拟较随意马虎的新路径,虽然多巴胺触发量小,但持续稳定。
当然,更积极的办法是通过自己的意志力进行规复,弱化阈值影象和耐受性,逐步规复多巴胺的正常触发。
总之,一夜暴富/爆红非常磨练人的修为,毕竟顶峰之后,人生都是下坡路。
3.4、舒适区无法久居
常常有人谈论该不该离开舒适区的问题,实在舒适区是无法久居的。那为什么当下中企员工那么渴望舒适区,给人的觉得彷佛便是游手好闲?
如上一节所述,由于中企管理险些都是通过引发人的动物性(刺激经济利益)、威胁生存安全(问责惩罚、末端淘汰)、触发焦虑类物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进行的。
以是员工的身心状态(综合能力、本色及身体状况等等)都非常差,难以长期持续,以是对舒适区极度神往。由于舒适区可以分泌血清素,让人安宁、幸福、有治愈感,缓解身心。
但是,舒适区内无法分泌多巴胺,久居之后人会无聊、烦躁,不能及时分开就会颓废。但对中企员工来说每每面临的是两难选择:留在舒适区,无聊;离开舒适区,身心俱疲。
4、人生,便是如何与多巴胺共舞
理解了多巴胺,就相称于拿到理解锁人性的钥匙,不仅可以很好地阐明人性的各种表现,更可以反过来辅导我们如何顺应、引发人性,无论是用于组织管理,还是自我掌控和调节。由于我们的人生,便是找到得当的办法与多巴胺共舞。
首先,要阔别回不去的雷区:黄赌毒。由于那样会使多巴胺的阈值超限,使人再也无法正常分泌多巴胺。尤其是毒品,由于过于强烈,很难肃清耐受性,一经熏染,人生便黯淡无光。
其次,要小心应对一夜暴富/爆红。厥后果仅次于毒品,由于顶峰之后,人生只剩下坡路,极其磨练意志和修为,绝非常人所能承受。看似美好、光鲜,背后的代价实在巨大。
而且,想要长期、持续、稳定地获取多巴胺,实现快乐人生,长期持续的过程远比一瞬间的结果更主要。而循规蹈矩、持续稳定增长的过程,远比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更靠谱。
由此可以理解,有些国家的工匠,生平专注一项事情,并非多高尚的情怀,而是稳妥获取多巴胺的可靠选择。增幅虽小,但可以细水长流,让人生快乐、充足。
可见,先贤常说的:恬淡寡欲、戒奢宁俭、淡泊明志,是非常符合当代科学的。
撰稿:张宇华
校审:徐千千